分享

人工智能赛道玩家,衡量AI实力重要依据在于技术落地能力

 巨空龙成长确定 2021-07-27

        关于2021年及未来,人工智能的5大趋势预测


我们正跟随着人工智能发展的脚步,走向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之巅。人工智能已经成为社会进步的核心技术之一且进步飞快,个体和整体都将受到人工智能技术的影响,所有行业都可智能化,所有物体都将能被感知。

那么,人工智能又将有什么新的发展趋势?结合头部企业、机构研究院的产业前瞻与趋势洞察,现将2021年人工智能产业五大发展趋势概括如下:

趋势一:打破传统,人工智能正在创造更多可能

未来几十年,人工智能技术将大展拳脚,各领域都将引入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结构化转型,在场景应用和行岗位塑造上拥有无穷的想象力。

更多行业开始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带来显著的效益的同时也改造着各行各业,乃至创造着“新行新业”,更多场景应用和职业正在不断涌现,如无人机牧羊、AI养猪,再比如人工智能训练师、无人机驾驶员等,在各种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的现实场景中,人工智能潜力无限。

趋势二:人工智能发展强劲,数据成产业发展新引擎

随着互联网、社交媒体、移动设备和传感器的大量普及,其产生并存储的数据量急剧增加,为通过深度学习的方法来训练人工智能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海量的数据将为人工智能算法模型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人工智能从各行业、各领域的海量数据中积累经验、发现规律、使其深度学习成果得以持续提升。

云测数据认为,人工智能在经历了算法研究、技术扩张和商业落地的发展,对人工智能数据提出了更高要求。就现阶段而言,随着人工智能和传统行业的融合不断加深,AI数据的量级以及复杂程度也将会大幅提升。更加精细化、场景化、专业化的数据采集标注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工智能细分场景、专业垂直的赋能需求。

趋势三:人工智能从感知智能到认知智能加速迈进

人工智能有三个阶段:运算智能、感知智能、认知智能。目前,人工智能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感知能力领域已经达到或超越了人类水准,但在需要外部知识、逻辑推理或者领域迁移的认知智能领域还处于初级阶段。认知智能的核心是机器如何表示、学习和推理知识。不同的研究流派,在实现认知智能的道路上各有优劣。

达摩院认为,认知智能将从认知心理学、脑科学及人类社会历史中汲取灵感,并结合跨领域知识图谱、因果推理、持续学习等技术,建立稳定获取和表达知识的有效机制,让知识能够被机器理解和运用,实现从感知智能到认知智能的关键突破。

趋势四: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成为智能化时代的关键基础设施

近年来,人工智能对算力的需求迅猛增长,并成为最重要的计算算力资源需求之一。AI计算是智能时代发展的核心动力,以人工智能算力为主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应运而生。

智源研究院认为,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基于最新人工智能理论,采用领先的人工智能计算架构,是融合公共算力服务、数据开放共享、智能生态建设、产业创新聚集的“四位一体”综合平台,可提供算力、数据和算法等人工智能全栈能力,是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和应用所依托的新型算力基础设施。未来,随着智能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将成为关键的信息基础设施,推动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加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趋势五:深度学习技术正从单模态向多模态学习发展

人工智能在通向人的智能的道路上,多模态学习就是一个绕不开的发展方向。

像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的“拍照购”、“拍立淘”的搜索技术背后也都是在计算机视觉技术下,使用了图像、文本和高层语义属性等多模态下的信息融合,才实现高精度的“以图搜图”功能。百度提出的“多模态深度语义理解”,则让AI实现从“看清听清”到“看懂听懂”的进化。

腾讯研究院认为,深度学习技术正从语音、文字、视觉等单模态向学习多模态智能学习发展。未来甚至可以对嗅觉、味觉、心理学等难以量化的信号进行融合,实现多个模态的联合分析,将推进深度学习从感知智能升级为认知智能,在更多场景、更多业务上辅助人类工作。

-----------------------------------------------------------------------------------------

作为技术前沿行业,人工智能赛道上的玩家在顶尖技术冲刺中,则时常看到国内企业在全球AI顶级大赛、榜单中名列前茅,但技术与商业落地形成截然相反的局面。在笔者看来,对于人工智能这条赛道上的玩家而言,最终比拼的技术落地能力,这也是衡量AI实力重要依据。

今年笔者通过实探2021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参展厂商更多聚焦AI落地场景。比如百度作为国内人工智能领域头雁企业,为支持人工智能更好、更快速落地,在2021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百度飞桨人工智能产业赋能中心落地浦东新区张江人工智能岛,并启动运营。从侧面来看,不仅印证百度AI实力,以此将人工智能先进技术在上海重点产业的需求和应用,支持上海企业低门槛、高效率应用AI技术,破解AI落地难题,驱动AI无处不在。

阿里云在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公布产业智能的核心技术体系,是基于数据开发和智能引擎两大平台,构建与行业知识深度耦合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可以说,阿里云不再是一家单纯意义上的云服务厂商,更像是一家数字化转型的服务提供商,为产业智能化赋能。

作为一家践行人工智能应用落地的厂商的科大讯飞,全面展示了AI+城市、AI+教育、AI+医疗、AI+工业、AI+生活、AI+办公等应用成果。在笔者看来,对于人工智能这条赛道上的玩家而言,最终比拼的是技术落地能力,这也是衡量AI实力重要依据。

云从科技早期从人脸识别技术出发,逐步形成相对完整的技术链条。通过不断优化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并研发适配性强的 AIoT 设备,从以计算机视觉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单点技术实现突破,并催生人工智能在 特定场景的初步应用,逐步发展成为通过人工智能综合解决方案以实现对全业务链条的 AI 赋能。

从应用场景看,智慧治理是收入的主要来源,其次为智慧金融。截至 2020 年末,在智慧金融领域,公司为包括六大国有银行在内超过100家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提供产品和技术服务,推动全国众多银行网点进行人工智能升级。在笔者看来,近年来,银行业积极迈向金融科技转型,背后所支撑的则是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于人工智能厂商来说,必将受益金融科技机遇,而云从科技在金融领域深耕多年,也将受益这一波红利。

最后

近年来,没有比人工智能更火热的行业,以及在科技巨头投入重金,带来了人工智能蓬勃发展态势。根据权威调研机构IDC早前所发布的报告显示:预计到2024年,这一市场将增加到5543亿美元,五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7.5%。通过报告可以看出,全球人工智能市场的收入将呈现高速增长格局。

但现在落地中,也面临诸多挑战,通过AI独角兽在科创板相继披露经营数据来看,高额的研发投入占比,以及持续的亏损,登陆资本市场后能否得到投资者青睐,面临巨大考验。

杨剑勇,福布斯专栏作家,并获得网易2020年度最具影响力奖,致力于深度解读物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观点和研究策略被众多权威媒体和知名企业引用。

-------------------------------------------------------------------------------------------

一是拥有全国乃至全球顶尖的语音(语义)和图像识别技术。

语音技术自然不必多说,用过科大讯飞输入法(特别是手机版本的)都知道讯飞语音转换文字功能是多么的准确高效;而图像识别技术方面,讯飞也是行业内为数不多的具备可以识别手写数学公式的公司。

二是拥有良好的政府关系。

因为科大讯飞从成立伊始,其创始人刘庆峰就树立了“用人工智能建设美好世界,造福全中国和全人类”的伟大理想,这点从科大讯飞积极为新冠疫情捐款捐物以及提供智能医疗助理参与抗疫等事情就可见一斑。注意:良好政府关系是科大讯飞长期承担社会责任、承接一些政府项目,为社会和国家做贡献的结果而非“政府看其可怜赏口饭吃”。

三是科大讯飞在校内智慧教育领域积累的海量数据。

人工智能技术,基本上是由数据、算法和算力三个方面组成的。很多公司在算法及算力方面甚至比科大讯飞更优秀。但是科大讯飞目前积累的海量数据是其他公司不具备的。比如腾讯在校内中小学智慧教育领域,市场份额不及科大讯飞的1/5。就算你腾讯优秀的程序员再多。没有数据,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再补充说一点,人工智能其实并不像我们通常理解的那样,认为机器能像人一样有感情的思考。人工智能为什么智能,是因为机器在积累了海量数据的前提下,通过算法的迭代以及算力的支持,不断进行自我优化迭代得出最优解。

四是项目的快速且大规模地落地、维护和优化能力。

校内智慧教育作为目前科大讯飞的基本盘,说白了还是为广大中小学校提高一个系统、集成化的智慧教育解决方案。该方案既包括老师备课、授课、分发试题、批改试卷、掌握每个学生学习进度等内容,也包括学生课前预习,针对自身薄弱环节做题,归纳错题集等内容。

一言以蔽之,智慧教育是学生、老师和学校,甚至家长和国家都受益的“五赢解决方案”。

而依靠其顶尖的语音识别和图像识别技术,加上与各地政府部门长期的良好关系,科大讯飞在全国大大小小的校内智慧教育项目招标中几乎难觅对手。另外一方面,依靠其源源不断落地的智慧教育项目所积累的海量数据,又不断地帮助科大讯飞夯实其护城河,推动后续项目快速且大规模地落地,并能够及时对这些项目进行优化和维护。

以上四点大概就是我认为科大讯飞目前具备的核心竞争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