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七批国保--古遗址(22)

 高参88 2021-07-27

本篇要目:

************************************************

211.宝山金银矿冶遗址

唐                     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

212.银山银矿遗址

唐、宋                 江西省上饶市德兴市

213.七里镇窑址

唐至明                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

214.包家金矿遗址

唐至明                江西省上饶市上饶县

215.凤凰山铁矿遗址

唐至明                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

216.白舍窑遗址

宋                     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

217.蒙山银矿遗址

宋、元、胡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

218.华林造纸作坊遗址

宋、元、明             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

219.丽阳窑址

元至明                江西省景德镇市昌江区

220.建新遗址

新石器时代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

***************************************************

211.宝山金银矿冶遗址

第七批国保--古遗址(22)
宝山是几座大山的总称,位于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即金窟山、铁屎墩、羊石山,因其蕴藏贵重金属矿而称为宝山。在金窟山发现深浅不一的矿洞12个,深的深不可测,浅的2至6米不等,一般为先竖后横走向。在铁屎墩发现堆积如山的矿渣,矿渣分布范围达1.2万多平方米,深11米多,发现炉基6处,并在其后山上发现多处深浅不一、原貌已遭破坏的矿洞及当时矿工的生活用具。而在羊石山山脚下,长达400多米处的断面上,处处可见火烧土及熟土层。羊石山半山腰有一磨岩石刻,石刻文字清晰地记载了宝山“聿兴此坑”的时间为“创于长庆三年”(公元823年),为其断代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据,目前有关专家正在做进一步的考证,确定是否属于全国最早的炼银矿遗址。
第七批国保--古遗址(22)
2013年3月,宝山金银矿冶遗址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12.银山银矿遗址

第七批国保--古遗址(22)
银山银矿遗址,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德兴市银山铅锌现代矿区境内,遗址大部分原生态状况良好,是国内开采时间最早、面积最大、矿井数量最多、延续开采时代最长的一处大型银矿遗址。点多面广,矿井形式丰富,有横井、竖井、斜井、盲井等,采矿区与冶炼区齐全,矿渣堆积丰富,而且保存的矿冶遗迹宏伟壮观,地形地貌原始古朴,对研究我国银矿的开采与冶炼技术发展史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与考古价值。
第七批国保--古遗址(22)

2013年3月,银山银矿遗址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13.七里镇窑址

第七批国保--古遗址(22)
七里镇窑址位于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水东镇七里村,现有窑包堆积16处,遗址总面积2平方公里。七里镇窑晚唐创烧,宋元鼎盛一时,明中期停烧。产品曾经外销到东亚,是江西宋元四大名窑之一。遗址地层层位关系清楚,遗迹、遗物丰富,发现了从五代到元代的清晰地层,对探讨七里镇窑的生产史和青白瓷的始烧年代等学术问题具有重要价值。揭示的多次改、扩建的宋代龙窑遗迹,最宽处达4.2米,窑尾遗迹保存较好,为研究宋代龙窑的体量大小和装烧量提供了新资料,是古代窑炉考古的重大发现。
第七批国保--古遗址(22)

2013年3月,七里镇窑址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14.包家金矿遗址

第七批国保--古遗址(22)

包家金矿遗址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茶亭镇包家境内,它是迄今所见中国开采年代最早、开采时间最长、矿业遗迹极为丰富的岩金矿遗址。该遗址不仅类型丰富,文物本体保存状况也好,历史风貌犹存。分布范围达二十五平方公里。遗址主要由采矿区、选矿区、冶炼区构成,保存状况良好,是中国最为壮观的露天采金场,有巧妙利用自然巨石开凿的水力自动淘金场,又有大量的地下开采遗迹,矿山体系完备;选矿区的废石堆积壮观;冶炼中心区还分布有选矿场和炼渣堆积,与此同时,还出土了大量能判断考古年代的陶瓷器标本和刻有与古矿山有关的唐、宋、明摩崖题刻。

第七批国保--古遗址(22)
2013年3月,包家金矿遗址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15.凤凰山铁矿遗址

第七批国保--古遗址(22)
凤凰山铁矿遗址位于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湖泽镇闹洲村铁坑自然村,属唐至明清的遗址,是具有千余年历史的古炼铁场遗址。遗址南北长500米,东西宽300米面积约15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层厚1.5—4米。除发现唐代到明代的冶铁炉、铸模、矿石、冶铁炉、铁矿渣堆积等遗迹外,还采集到铁渣、铁硫、铁矿砂、铁粉、铁刀以及生活用具陶瓷残片、建筑材料断砖碎瓦等。除个别处因取土、筑路等原因局部受到破坏外,绝大部分遗址点基本保存完好。该遗址丰富的遗迹遗物,包括原料采集、燃料选用、铁水冶炼、成品提取整个工艺技术过程,可以完整反映古代冶铁的全部工序,是我国冶铁历史发展的见证。该遗址还是宋应星《天工开物》中冶铁章节资料的来源,对研究我国古代冶铁技术具有较重要的科学价值。
第七批国保--古遗址(22)
2013年3月,凤凰山铁矿遗址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16.白舍窑遗址

第七批国保--古遗址(22)
白舍窑遗址位于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南白舍村西南侧红土山岗上。起始于晚唐五代,兴盛于北宋中期,至元代初期趋于衰落,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为“江西五大名窑”之一。遗存有古窑遗址32座,窑体堆积物20余座。窑址散布于瓦子山、符家山、对门排等处,绵延2公里。窑旁遍布瓷片、窑具、垫器、匣钵、炭灰等,遗存丰富。
第七批国保--古遗址(22)

2013年3月,白舍窑遗址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217.蒙山银矿遗址

第七批国保--古遗址(22)

蒙山古银矿遗址兴于南宋庆元六年,止于明万历二十三年,历经宋、元、明三个朝代,开采160多年,距今已八百余年。遗址主要分布在江西宜春上高县蒙山太子壁峰方圆5公里范围内,已发现古银矿矿井20多个、冶银场 1个、蒙山银场提举司遗址 1个、知名古书院“正德书院”1座、佛教“圣济派”发源地“圣济禅寺” 1座。

第七批国保--古遗址(22)
2013年3月,蒙山古银矿遗址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18.华林造纸作坊遗址

第七批国保--古遗址(22)
华林造纸作坊遗址位于江西省高安市华林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东溪行政村的周岭自然村。发现于2005年,2007年和2009年两次共发掘面积700多平方米。清理出元代抄纸房遗迹及各类与造纸相关的遗迹。
第七批国保--古遗址(22)
延续生产时间又历经宋朝、元代、明朝,时代顺序清楚,功能相互关联,几乎可以完整再现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所记“造竹纸”有关原料加工的一整套工序。它是中国第一个经过考古发掘的古代造纸遗址,对研究我国古代造纸科技发展史有重要研究价值;它是科技考古的新领域,对研究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发展史意义重大。
第七批国保--古遗址(22)

2013年5月,华林造纸作坊遗址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19.丽阳窑址

第七批国保--古遗址(22)

丽阳古瓷窑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丽阳乡碓臼山南坡,长24.3米,窑室最大的宽度4米,窑内未经扰乱的匣钵摞叠成柱状,排列整齐,窑壁保存较好,这是迄今考古工作者首次发现未经开启的元代瓷窑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该龙窑窑炉型制比较特殊,火膛较深大,窑炉左右两壁外弧,炉壁近火膛处微内缩,尾部砌成圆弧形且没有龙窑常见的排烟孔等设施,这几点都是明代典型葫芦形窑的主要特征。丽阳出土的元代晚期的龙窑窑炉形制揭示了龙窑向葫芦形窑变化的过程,在陶瓷窑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第七批国保--古遗址(22)

2013年5月,丽阳古瓷窑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20.建新遗址

第七批国保--古遗址(22)
建新遗址在山东枣庄山亭区西集镇伏里村,1981年文物普查时发现。遗址坐落在村北侧一片高出周围1.5米左右的平坦台地上。经钻探,遗址平面呈椭圆形,现存面积约3万平方米。东、南、北三面被群山环抱,西部为开阔平原,遗址北侧有一条小河。1992年济枣公路修筑时需从遗址中穿过,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发掘队对该遗址进行了2次较大规模考古发掘。发现大汶口文化房基27座,灰坑和窖穴261个,墓葬92座,水井l眼,陶窑1座,出土陶器、石器、骨角器等各类遗物1000余件。古河沟将遗址分为两半,东为居住区,西为墓区。居住区发掘出房址10余处,其中三处为半地穴式,灰坑8个,并出土了大量以素面陶片为主的文物等。区内水井在大汶口文化中首次发现,把祖先从饮用河水到饮用井水的历史转折点推前了千余年。墓区发掘出包括成人、儿童在内的墓葬。其中有一夫妻合葬墓,墓主头向东方。传说伏羲就出生在伏里村,后与活动在峄城区金陵寺附近的红埠族母系部落首领女娲结为夫妻,在此生儿育女。伏里村南有伏山,其顶有伏羲庙、女娲庙,庙内10多块石碑至今保存完好。
第七批国保--古遗址(22)
2013年3月,建新遗址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