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铁芳:我们为什么要倡导古典教育研究

 新用户69327207 2021-07-27

常有人问起,为什么要倡导古典教育研究?在一个新就是好的时代里,我们力求以诚敬的姿态重返古典,深入开展古典教育研究与实践,不辞辛苦地开办暑期学校,究竟是为了什么?古典教育乃是“古”而“典”的教育。所谓“古”意指出于古代、历经历史时间检验;所谓“典”则是指超越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局限而达于民族、人类生命之典则。正因为如此,所谓古典教育并不是回到古代,而是经由不断地重温古典典籍而达到对民族、人类之典则的体认,进而有效地提升当下我们自身的生命。孔子有言,“告诸往而知来者”,重温古典教育传统,乃是为了更充分地打开我们自己,让我们足够地广阔,足够地包容,足够地去爱。重温古典传统,并不是让我们固守传统,回到过去,而恰恰是为了更好地开启当下,迎接未来,由此而更好地活在当下已至未来用北京大学吴飞老师的说法是,“我们研究古代和挖掘古代不是为了复古,而是对目前有一个更好的解释。使之和目前发生作用,而使得我们现在的历史能向更加有序的方向发展。”

图片

这里我再谈谈我们的学习方式,也即我们究竟应以何种姿态转向古典传统?我在这里说四点:切己体察,虚心涵泳,切磋琢磨,融通血脉。所谓切记体察,就是要从自我完整生命个体出发,整体地融入其中,感受古典的魅力;所谓虚心涵泳,就是尽可能地抛开成见,打开自我,浸润其中;所谓切磋琢磨,一是指师友之间的彼此磨砺,二是指我们自身内在生命的磨砺;所谓融通血脉,乃是指我们亲近古典,最终是让我们与民族、人类深远的精神血脉相连通,进而让我们自身活得通透,活得高远。我们今天大力倡导批判性思维,也叫审辨式思维。无疑,这对于我们今天吁求创新、彰显个性的时代而言是十分重要的,但我们同样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是批判性思维的起点与基础究竟是什么?我们究竟站在哪里来展开我们的审辨性思维?殊不知苏格拉底审辨式思维到基础乃是爱与虔敬,对城邦之爱与对神的虔敬。我们常言要站到巨人的肩膀上,我们忘了思想的巨人是那么容易让我们站上去么?而实际上我们不过是站在盲目与虚空之上,我们站立的姿态乃是自大而骄横,骨子里却是无力与虚空。用流行的话语来说,我们站了半天,原来站的不过是寂寞而已。倡导古典教育,就是要在时代的喧嚣之中能认真地聆听古典智慧,以唤起我们内心的高贵与宁静,获得一种柏拉图所言的“那珍贵的喜悦”(dear delight)。
我们再把目光转向两千多年前孔子和弟子相与论学、彼此言志的经典场景:当曾点舍瑟而作,说出“异乎三子者之撰”:“暮春四月,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随后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孔子之所以与点,正是因为“风乎舞雩”所打开的世界正是天地人神共在的世界。回返古典,就是让我们在天地人神之间开启我们更为本真、更为基本的存在,由此而更充分地打开自我,让我们的生命变得更宏阔。心中常系念着两句话:“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真正高宏之人,必能造福人类。”愿与各位共勉。

【文章来源:节选自“刘铁芳人文教育”公众号,由作者刘铁芳(湖南师范大学教)授权转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