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并非动物学专家,本文也非科普用,仅仅是因为喜欢做而做,部分观点可能有纰漏和错误,还望大家指正,本人不胜感激。 P.S.本期表情包选自《请叫我小纯洁》,作者是 @慕容嗷嗷 。本期是重制版,因为我发现这个帖子竟然没有在公众号中的目录出现,特此重制发布,以后我可能会将一些其它贴子进行重制,当然了,肯定是要加内容的。 第一部分:有关考拉中学时一位老师曾经问过我...... 我十分纯洁的回答了她的问题...... 老师说全世界除了猪没有一种动物是这么生活的...... 她还温柔的让我站在教室外面并把门关好。 每当我想起教室外的美丽风光,那是我逝去的青春,现在回忆起来,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其实,这世界上每天只是吃吃睡睡啥也不干还有人养的动物有不少呢,比如说很有代表性的...... 考拉 koala 目:有袋目(一说是袋鼠目) 科:树袋熊科 属:树袋熊属 种:树袋熊 分布区域:野生考拉仅生活于澳大利亚东部森林中。 考拉和袋鼠都是非常具有澳洲特色的有袋类动物,相比考拉,袋鼠要活跃的多,名气也大,几乎可以说代表了澳洲。 其实这俩种动物难得如此近距离的见面,估计还会表示很好奇吧?考拉君,本期讲得可是你啊,你可不要被袋鼠君把风头给抢了。 考拉在澳洲的野生动物中算是比较乖的,人类饲养的就更黏人一些,总之,是个外貌当宠物养也感觉是理所应当的动物,。 三大能睡动物中如果仅仅比每天睡眠时间的话,考拉君基本上是稳赢...... 即使考拉不睡觉也大多是睡眼惺忪的样子,要么就是挂在树上在太阳底下发呆。 成年考拉似乎总是一副睡不醒的样子,幼年的考拉相对要活跃很多。 据传考拉用剩下的2个小时吃、1个小时进行各种日常活动,还有1个小时用来发呆...... 考拉喜欢发呆也不算太夸张,据传这个动物反射弧好像特别的长,曾经有人尝试,用手捏考拉一下,考拉经过很久的时间才惊叫出声。(我觉得反射弧长的这个说法有待考证) 图上的这个反应过程感觉好像肚子上安装什么开关一样,只要一动这个部位,耳朵也跟着起反应,据说有些人类也会有这种反应。 说到吃,考拉的食物真的很单调,野生的考拉只以桉树的嫩叶为食。 考拉难得一见有精神的时候就是吃...... 其实桉树叶并不是什么好吃的东西,闻起来有一股奇怪的味道,但考拉就是能吃的津津有味,看起来很香的样子。 小考拉在完全断奶后也要吃桉树叶,尽管看起来它并不怎么喜欢这玩意,人工饲养的考拉可能会吃一些辅食来增加营养,野生的几乎只吃桉树叶。 考拉并非只能吃桉树叶,别的一些素食也可以偶尔啃两口,只是这个造型就太像抠脚大汉了XD。 桉树叶是一种营养低到渣的食物,考拉不得不用大量睡眠来节省体力,所以我们看到大部分的考拉每天基本上就是吃了睡睡了吃。 这也说明它们的肠胃还不够发达,功能不全,只能选择单一的食物进食,可以说考拉是一种相对原始的哺乳动物。 由于外貌长的像小熊,每天挂在树上,有育儿袋等特征,中文又称——树袋熊。小考拉生下来是要在育儿袋中过上些日子的。 所有有袋目动物都是早产,幼体刚出生时发育很不完全,需要在育儿袋中发育到一定程度才可以出袋存活,育儿袋可以说是有袋类动物的第二个子宫。 不过,考拉并不是熊,至于是由什么动物进化而来也是众说纷纭,动物学家普遍认为所有有袋目动物(包括袋鼠,蜜袋鼯什么的)都源于美洲的一种负鼠科。 美洲的负鼠是唯一生活在澳大利亚和它邻近岛屿之外的有袋类动物。是一种比较原始的有袋类动物,不过这也从侧面证明了美洲大陆和澳洲大陆原本可能是连在一起的。 这就是以背着孩子行走而著名的负鼠,看起来很像老鼠,但实际上和老鼠没太大关系,至于生物学家是怎么将它和考拉、袋鼠一类的动物扯到一起的?我只能说...... 这特么形象也差异太大了吧?到底生物学家是怎么划分的啊?真搞不懂! 这里不用搞太懂,知道考拉不是熊就足够了,好歹是胎生,不会原始到鸭嘴兽那样靠下蛋繁殖。 澳洲大陆的独立性导致原始物种竞争不激烈,很多动物不需要进化为更高级的动物就能生存。鸭嘴兽君的进化级别比考拉这种有袋类动物还低,不幸躺枪...... 考拉每天大部分时间是在桉树上吃吃睡睡,性格温顺憨厚又低调,几乎不会对任何其它动物造成威胁,说白了就是战斗力大于等于战五渣的选手。 呃......虽然懒,嗜睡,但行动速度其实比树懒要快很多。 在澳洲的动物园中,这种外表憨憨的家伙人气非常高,有些动物园还推出抱考拉照相的活动。 注意,去澳洲旅游见到野生的考拉不要去随便抱着玩,一是不卫生,二是野生的考拉相对有一些野性,三是可能涉嫌违法,貌似只有昆士兰的某些动物园可以抱。(需要费用) 动物园中的考拉超级黏人,比如说这只名叫JAMES的考拉,只要饲养员进来干活,它就会一直挂在饲养员身上。 说实话,我倒是觉得这位饲养员小姐姐长得还真漂亮,呃......不,我的意思是,考拉应该是一种很适应人类豢养的一种动物。 考拉的繁殖季节为8月至次年2月,期间雄性考拉的活动会更旺盛,并更频繁地发出比平时更高的吼叫声。 考拉的吼叫声很像是没给买玩具满地打滚的熊孩子的哭声,求偶季节会更夸张,啪啪啪完事后,雄考拉拍拍屁股就走了,留下雌性独自生养孩子。 别看考拉的外表憨态可掬,但雄考拉对雌考拉可一点都不温柔,有时候不高兴还会动手,有点暴力倾向。不过,小考拉诞生后公的也不负责看孩子,也不知道有啥可牛逼的。 这是一只使用暴力把雌性赶下树的雄性考拉,对于雌性它可一点没手软,估计可能是求偶被拒绝了吧? 这只雌性也是够杯具...... 看对眼的考拉就可以交配了,公的真是一点也不讲究,动作非常粗暴。 不过呢,有些人类饲养的考拉有点笨,笨到连啪啪啪都得饲养员去帮忙的地步,动物园中的很多考拉是人工授精的。 我TMD还能说什么...... 考拉的妊娠期为35天,通常情况下每胎只产一仔,偶有两仔,刚生出来的小考拉不足一寸,浑身无毛,体重仅5.0-5.5克重。 22-30周时,小考拉会断奶,雌考拉会从肓肠中排出一种半流质的软质食物给小考拉食用,直到小考拉可以完全地采食桉树叶为止。 看起来好像没什么问题,但说难听点,小考拉不就是吃屎长大的嘛? 注意,以下两幅张动图可能会引起不适。 首先这种干燥的物质,小考拉是不会吃的,因为按照动物学家的解释这是真正的考拉粑粑...... 紧接着这种比较软的才是小考拉要吃的物质,应该是处于喝奶和吃树叶之间的一种过渡性食物,虽然动物学家解释这并不是考拉粑粑,但以人类的角度来看也够TM恶心的。 考拉的平均寿命估计为10-15年,雌性寿命稍长一些,一些分布在高速路附近的考拉因为交通事故平均寿命仅为2-3年。 12月龄以后,小考拉离开母亲开创属于自己的领地。到3-4岁才能性成熟。 此外,考拉并非像传说中那样没有天敌,下面几位就是考拉的主要天敌...... 注意,澳洲野犬和流浪狗有点区别,简单来讲澳洲野犬是4000年前被人类遗弃后的野化犬,流浪狗是现代被遗弃的宠物犬。野猫虽然不会对成年考拉造成什么太大伤害,但对小考拉是一种威胁。 哎呦卧槽!这么多天敌,那么考拉是不是也快濒临灭绝了啊? 令人出乎意料的是,虽然澳洲政府宣布保护考拉,但考拉的数量可能在43000(野生)只至30万只(饲养)不等,在国际上并非濒危物种。 由于考拉的低调嗜睡,野生的数量其实很难统计。但从分布范围内的统计数字来看,并不算稀少。 那么说一说考拉的几个特殊的地方,考拉栖息的桉树非常高...... 说出来能吓你一跳,考拉栖息的桉树平均不会低于20米,世界最高的杏仁桉是156米,虽然考拉不会住在那么高的地方,但它们可以在很高的树上挂很长时间不下来。(当然要是实在太渴下树喝水或者被迫迁移的话就两说了) 考拉尖锐的爪子可以让它牢牢的抓住树干,它的四肢很有力量,爬树的速度虽然比不上猴子,但一点也不慢,强大的爬树技能可以让它快速躲避来自地面上的敌害。 20-30米的这个高度地上除了猴子没什么其他动物能轻易就爬上去,然而,澳大利亚没有野生猴子,只要考拉不下树,那么地上的威胁几乎为零。另外,澳洲的鹰和猫头鹰之类的猛禽反而比考拉要少得多,来自空中的威胁其实并不多。 桉树叶有毒性,只有考拉才会大量的吃桉树叶,基本上没有别的物种和它争夺食物资源。 它们的肝脏十分奇特,能分离桉树叶中的有毒物质,因此考拉的睡眠时间很长以消化有毒物质,此外,考拉可以在桉树叶中获取水分,在澳洲土著语中”考拉“的意思即为“不喝水”,如无干旱火灾等极端情况,野生考拉一般不会冒险下树找水喝。不过由于近几年澳洲的桉树资源变少,野生考拉下树也就越来越常见了。 有一种传说是考拉几乎都是老了以后抓不住树摔死的......虽然有夸张的成分,但也说明野生考拉的一生离不开树。 成年的考拉的体型大概在68-80厘米左右,块头并不算小,虽然自身战斗力差劲,但太一般的动物也不太好对它下手,此外,考拉会游泳,虽然极少为之。 考拉的大鼻头也不是白长的,嗅觉极灵敏,能轻易地分辨出不同种类的桉树叶毒性强弱,也能嗅出别的考拉所遗留标记的警告性气味避免打斗。 求偶或者争夺地盘时的雄性互殴非常猛(萌),这也是为什么雄性短命的原因之一吧。 考拉最重要的一条保命措施我觉得应该是...... 并非是我开玩笑,考拉也许就是靠这种蠢萌属性来获得人类潜意识的保护,如果不是这样,以它的身手估计早就被人灭干净了。据说考拉肉很好吃,皮毛也很有特色,也曾被人类因此疯狂的猎杀过,但颁布保护考拉的法律是在1930年,那么在这之前的考拉是怎么躲过人类的猎杀呢?考拉的保护法并非是因为考拉的数量非常少,而是因为有人觉得考拉被猎杀太可怜,而且它还是非常有特色的观赏型动物,每年创造的经济价值相当可观,可以说有绝大部分人去澳洲旅游是奔着看它和袋鼠去的。 人类饲养的考拉既温顺又友好,简直就是一个活动的毛绒玩具,非常招人喜欢。 野生的考拉长相也不差,是个天生自带萌属性的动物,你说长成这样的动物会让人讨厌吗?只要不是心理变态,估计谁见到它都是宠着它。 由于人类的宠爱,圈养的它们完全可以每天只是吃吃睡睡还被人类伺候着,过着养尊处优的日子。 人类饲养的考拉反而比较喜欢在地上活动,小考拉的性格也比野生的活泼。 时至今日,能真正威胁野生考拉生存的大概有两点,一是越来越少的桉树。 2015年因为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桉树的数量过少,维多利亚州曾安乐死700只老弱病残的考拉进行维持。州政府这么做的解释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其它健康的考拉。(汗,就不能匀给别的州和其它国家啊?此举遭全世界动保组织的强烈反对。) 二是人类侵犯了考拉的领地。 随着人类一步一步把自己的家园扩张,考拉的栖息地和生活环境逐渐缩小,以至于有些考拉已经走进了人类生活的范围,这对于它们来讲并不是什么好事,经常会有考拉被宠物狗咬伤,被电缆电伤,或被车撞死。 这种开车撞考拉的事件在澳洲已经不算罕见了,澳洲政府为了防止发生交通事故,规定撞死考拉、袋鼠什么的是不用人类负责的,当然你要是没俩骚钱还私自猎杀或无故虐待它们被发现的话能把你罚到怀疑人生。 至于私人是否能拿考拉当宠物养的问题。 虽然考拉看似一脸人畜无害的样子,但是卫生习惯实在是有点糟糕,它们的味道并不好闻,而且不爱洗澡,私人养的话应该很痛苦吧。当然,如果你家在澳洲,正好它又溜进你的后院的话可以试着喂点水喝,不要乱给喂食别的东西。 毕竟在树上长期不喝水,一定是渴到不行了才会讨水喝。 如果是在别的国家,就比较悲催了,澳大利亚政府规定,考拉不得出口,以及非法贩卖。所以考拉除澳洲外其他动物园中的数量相当少。 貌似中国广州的某个动物园有考拉,有兴趣的可以去看一下,其实刻意去看也没什么意思,它们总是在睡觉,而且似乎也不能抱...... 好想抱一下考拉啊,但是像我这种穷的没钱去澳洲旅游又想过瘾的人怎么办呢? 那就买只考拉的玩具或者上网看看图片过过瘾得了,除此之外似乎也没什么好办法了...... 这AV画质晃得我眼瞎,好想在秋名山用手扶拖拉机飙车啊! 第二部分:幸运的傻瓜本部分文章转自网络,作者不明,侵可删。 除非碰对了运气,否则你没法解释树袋熊这呆头呆脑的家伙怎么会活下来。它们笨拙、迟钝、弱小,既无自卫能力又无逃命的本领,又不像某些同样笨拙迟钝的难友们那样有一身保护色,它们一身银灰色的皮毛很是显眼,蹲在树叶稀疏的桉树枝上,像一个个成熟的大果子。 看来,它们唯一的赌注就是对环境不挑不拣,随遇而安——可它们连这居然也无法做到!树袋熊对食物之挑剔无与伦比,只吃桉树叶(很少有什么哺乳动物食性单一到如此程度),而且还不是什么样的桉树叶都吃,在澳洲大约350种桉树中,上它们食谱的不过20来种,而它们喜欢的仅5种。 看来,它们应该感谢自己生在了与世隔绝的澳洲大陆,这里既无猛禽也极少有猛兽。可是,两百多年前,欧洲人来到了这片土地。经过一段自顾不暇的生存奋斗之后,这些安顿下来的人们开始寻找乐子,而他们的乐子之一就是把树袋熊当活靶子打。当然这种靶子一打一个准儿,可是,要想把它们打得掉下来也不是那么容易:树袋熊生命力十分顽强,它们可能连中好几枪仍然挂在树枝上,很长时间不掉下来,受伤的树袋熊连哭带叫,很像婴儿的哭声,听着令人揪心。难怪一位动物学家写道:“狩猎树袋熊不是软心肠的人所能从事的体育运动。” 人们的烧荒恳田是树袋熊的另一灾难,每年都有成千上万只树袋熊被活活烧死,这些行动迟缓的小家伙,根本来不及逃命。最可怕的是,这些小家伙还有一身银灰色的漂亮毛皮。这种“怀璧之罪”令它们几乎遭受了灭绝之灾。一百年前,对树袋熊的大屠杀达到了疯狂的地步,仅1908年,悉尼市场上就成交了6万张树袋熊皮,1924年,由东澳大利亚运出的树袋熊皮竟达200万张。一个澳大利亚人十分愤慨地评论:“简直难以置信,在一个文明的国度里,这种毫无自卫能力的稀有珍兽,会遭到如此残酷的屠杀,而这一切仅仅是为了自私自利的贸易和利润。” 屋漏偏遭连夜雨,此时树袋熊中又流行了可怕的传染病,它们成批地死于眼病、肾炎和寄生虫病,这样下去,树袋熊的末日就指日可待了。(考拉的免疫力相对其它哺乳动物要差一些) 可就在这时,情况发生了改变,澳大利亚人突然发现,这种呆头呆脑的小家伙具有的巨大潜在价值大大超过了它们的皮毛,于是宣布把它列为自然保护对象。树袋熊在饱受摧残之后得到了喜剧性的结尾,它们由被人赶尽杀绝的可怜虫一下子成为人见人爱的小精灵,成了澳洲的象征——有人说它们为澳大利亚赢得的好感,超过了一切大使馆、情报局和海外宣传的努力。而它们最凶恶的敌人——人类也摇身一变,成了充满爱心、无微不至的守护神,如此天翻地覆,不说是魔法使然谁信呢? 树袋熊可以长久地生存下来,这篇故事已经完了。我不知道,这个结局是否足够圆满,足够给人以正面的启示。可不管怎么说,嬉皮笑脸总比穷凶极恶要好。 树袋熊,这笨拙的小东西,动物界的阿甘,昭示着某种希望:尽管大自然是一个竞技场,但还是会有几个幸运的傻瓜能够活下来。 今天就到这里吧! 全文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