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港掠影》

 文学顾事 2021-07-27

《龙港掠影》

欣馨

序:本想暂时搁笔去追剧,去旅游,去游泳,去打拳,去健身,但还是抑制不住要把我见到的惊异的故事记下来,並介绍给朋友们。

我身为东北人当踏上浙江温州这块热土,能零距离地接触浙江温州人,亲自耳闻目睹这里的人和事,是我三生有幸的机缘!我为浙江温州的英雄豪杰骄傲自豪!鼓掌叫好!

东北真正的发展四百来年吧,那还要说从努尔哈赤与皇太极父子相中了沈阳来此建都开始,才延续了中华五千年文化。而浙江2300年前就有人类造武器造战車以御强敌。

也许气候显著不同导致南北方的差异吧!早年沈阳无公路无铁路无航运无江湖海水路时,只有内陆河辽河浑河,每当北方冬季大雪封山封河造成了交通阻隔。

唐代诗人李白诗曰: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人们从诗中可以看出南方水利交通的便捷,从而为南方的经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先提条件!

黄河长江流域造就了中华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向征。南方比北方的经济文化上要发展的早发达的多,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改革开放也频频出彩!

正文

龙港位于温州苍南县,是温州最大的镇,在全国百名镇排行榜里位居前20名。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现在的龙港镇是集金融、运输、物流、印刷、小商品、港口建设为一体的市级镇。

垃圾处理站是本镇特色一绝,能科学地处理垃圾污染,保障垃圾无气味焚烧。

龙港距温州苍南县25分钟車程,距福建15分钟車程。

这里人会六种地方方言,会闽南语、粤语、瓯语等方言。

龙港与台湾高雄、基隆港隔海相望。

龙港自中国78年改革开放以来,以巨人形象屹立在祖国的南大门。

78年前,这里是一大片小渔村,仅有6000人口。现如今人口骤增到60万。

78年以后房地产业迅速配合人口数量的急骤增长,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大兴土木,一座座楼房此起彼伏拔地而起,商业网点星罗棋布,接纳来自五湖四海及全国各地的朋友。

印刷业赫赫有名全国一枝独秀,礼品城是全国唯一货源的批发大市场,发海报、请媒体、招聘全国各地的经销商来加盟,安家落户后便于物流接应周转。

在84年以后实现了农转非的农业户口向非农户口的转变,完成了农民向产业大军的转型。这个镇呈现的全是城市面貌,当我们一踏上这块土地,似乎触摸到她嘣嘣跳的心律。

公路上机动車大車小轿鸣笛奏着时代的乐章,拉响上班族劳动的号子,风驰电掣般行驶,也是温州龙港人快节奏运行的节拍。

当走进镇中,东西中央大道的南北两侧,毗邻着幽静的小路向楼群中纵深。在纵横交错的楼群中我们瞠目凝神,仰望这二十层以上的形象风格迥异的摩天大楼,巍然耸立,鳞次栉比。就象一艘艘巨轮乘风破浪。

五星级MN大酒店正玉树临风般傲立苍穹,迎接着南来的北往的、经商的、学习的、旅游的、度假的远方朋友。

温州朋友介绍道:龙港建设的资金来源绝非国家政府投资。是用引进外资及民营企业股份制的方式运营。是沿海地区国家首当其冲的试点镇。

当車向东开去,前方就是龙港开发区。温州的朋友告诉我们,近几年龙港又扩充了土地,由于人口的增长,导致住房及房地产的需求,经国务院批准,这新扩充的一大片黄色的土地是填海而成。填海造田的陆地面积是苍南县的三倍大。

我望着車窗外退向远方的一望无垠的广囊大地,惊叹着沧海桑田的巨变。我惊异我踩的脚下未填海前曾是狂涛汹涌的汪洋大海。

自古以来渔民在这大海中年复一年、日复一曰地下网捕渔。早晨迎着晨光,踏着波涛,摇撸划桨,扬帆远航,劈风斩浪,搏击风雨。

迀到台风会卷到恶浪中,迂到沙鱼会葬到鱼腹里,迁到海盗会人财两空。妈妈担忧,妻子翘盼,当填海造田后,渔民再也不用担心出海的风险和忧患,他们变成了产业工人,並转为城镇户口。海洋升陆地,填海造田,渔民也改变了命运。

改革的春风吹来以后,房地产开发商进发了龙港镇小渔村,铺天盖地般的,有史以来前无古人地矗立起高楼大厦。小镇如睡狮苏醒一跃变成了镇级市。

给农民分配工作变成产业工人,户口也随之变为城镇户口。

房地产开发商凡征用农民土地的,一律给高额的动迁款。征用一亩地就给动迁款五、六十万元。一个农户的自留地可分到旱田一亩,水田一亩,填海地一亩…… 

一旦土地被征用,地就变成人民币存入银联卡。为了拿地爭取动迁款,农转非户口的农民又把户口改回农民户口。

填海的泥土来自上游的泥流经过科学强力吸吮、过滤、沉积而成。土地很肥沃,绿草地上开滿五颜六色的小花,象地毯一样铺向远方。

未纳入扩地的浅海,在海水退潮后,露出了黄泥滩,渔家女双腿踩在泥里正在捕捉潜遗在海滩上的海贝,海螺,海蛎,海蟹……她们的脸被成年累月的日光晒得黑黑的。温州的朋友告诉我,海滩不是沙的,是泥的。为防止陷入泥潭不能自拔,有时人还须站在船上。

夜缓缓降临了,晚霞由流动的夕阳红也将要转为水墨丹青,我们开始趋車往回返……

龙港镇的小楼巳沉浸在暮蔼中,些许时街边华灯初上,万家灯火扑面而来,商业街每座商业大厦都披光挂彩璀璨生辉,居民住宅楼也遥相呼应熠熠闪烁,这些变幻着奶白色、橙桔色的多彩多姿的霓虹灯的光环,环绕在每一楼体的外围,是电子工作者的杰作。仔细端祥更像挂滿翡翠钻石夜明珠垂帘而下的珠帘。

真美的夜色流金流银!不眠的夜景不夜之城!白日里油绿的、葱绿的、闪动着露珠的、油亮闪光的绿树,夜晚都变成了火树银花,眨着星星般的眼晴。

龙港是东海的一个港湾,现有的镇住宅人口,占全县120万人口的1/2。如果说温州是全国改革开放最先起步、最先达标、最有起色的全国的窗口,那么说龙港就是温州的五脏六腹。没有龙港温州就失去了动脉血。温州人是中国的犹太人,主要指温州龙港人。

海滩一望无际,涨潮时碧波荡漾,如巨龙翻滚波光粼粼,有时潋滟澎湃,有时浪花奔涌。

龙港开发区的最东海岸线离钓鱼鸟只有60多公里,站在海边能望见氤氲朦胧的岛屿。据媒体记载钓鱼岛主权归中国,管辖权还在日本,中国只能在12海里外望之。

温州人说他们都没去过钓鱼岛,我问岛是岩石的?还是土质的?有人居住吗?他说是土质的,据说岛上住着一个日本人。

温州人掙全世界的钱,至今有四十万人在美国及世界各国经商,这里人异常勤奋,像辛勤的采蜜蜂一样奔波劳碌默默地创造幸福的生活,工作到处都有,人手都不够用。没有失业下岗的,没有无业游民,没有吃闲饭的,没有懒人闲人。

龙港以印刷业闻名全国,全国3/4的印刷业在龙港。其中以铜版印刷最为著名。朋友向我介绍,如果要想著书立说,拿到书号以后可来龙港印刷,印刷费非常便宜。但要找小厂家,大厂家是大批量流水作业,是面对全国出版局订购商的。

龙港还有全国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是全国各地的小商品世界的货源。从1990~2006年龙港镇成为中国印刷城,中国礼品城,中国台挂历集城……全国都来龙港批发。龙港实现了农民城向产业城的转型。

龙港镇要脱颖而出成为单列市指日可待!现在城镇建设已是沧海桑田的巨变,到处高楼林立,家家富裕阔绰,人人手握巨额存款。早在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初期,家家都成了万元户,率先进入小康行列。现在普通人家也有2000万以上。

龙港是温州模式的典型,地理位置凸显重要,是连接全国东西城市通往温州的必经城市。龙港人很聪明,面对七山二水一地的山多水多地少而造成工业空间与农业空间都相对狭小的情况下,采取向外拓展的方式,知道要出去就要靠运输,因此龙港的运输业很发达,像章鱼触角一样,延伸到全国各地。是运输业带动了龙港发展。

龙港又发展了代表浙江省契机的印刷业。抓住了商机,成为全国印刷业的龙头老大。

龙港产生了很多亨级大老板,振兴扩充了房地产业的版图。但随着房价的迅速下跌,导致龙港很多房地产业大老板破产。

温州历史文化发展悠久,出文人出才子。古有政治家及爱国诗人文天祥,书圣王義之,著有《兰亭集序》万古流芳,现代有清华大学教授朱自清,数学家苏步青、郑九万,

有谢文锦,是中国早期革命家的专家,毛泽东曾把他的讲义作为农民运动讲习所的教材。

古今中外文人志士数不胜数不胜枚举,改革开放走上致富路也首屈一指开了新中国先河。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看温州,从1984年以来温州人敢为人先,民营经济迅速崛起,千千万万的温州人投身到改革的洪流中,为改革开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江南出圣杰!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概括了: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那著名的《三国演义》中的故事都发生在南方,赤壁大战都知道吧,那是长江边发生的事,著名的铁道工程师詹天佑,大禹治水,等等一系列历史故事都发生在南方。

古代浙江还出现很多美女救国的故事,如美女西施帮助越国灭了尽敌吴国,王昭君为国屈尊嫁给匈奴,大保汉朝60年太平。

在新中国的今天,还是浙江温州人率先垂范,排在改革开放的前列,率先步入致富的行列。

浙江,温州,中国因你而改变!世界因你而精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