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欣馨:富春江鹿山大桥

 文学顾事 2021-07-27

《富春江鹿山大桥》

欣馨

当619路车向南行驶,过了东吴公园向东转了一个弯,到了富阳文化中心就是車的终点站了。我们下了车穿过两面都是成片草坪的甬道向江边走去。我们拾级走下岸边台阶放眼望去,一座大桥凌空飞架横贯东西跨越富春江,阅者有天堑变通途之感,富春江是钱塘江的上游支流,虽没长江天险那么惊恐,但旧日无桥靠摆渡的日子,迂到江水涨潮也插翅难飞,艄公只能一愁莫展。

这桥就是富春江鹿山大桥。富春江有若干桥,多是始造于古代,这座桥是富春江桥中的新星新秀新牌子。

这座桥是双桥并行鼎立,两桥中间有间隔,从下向上望去能看到天穹。像娈生姐妹,分别放在两个襁褓里。我们左看右看,上看下看,桥不显赫旖旎风光,也不闪烁璀璨光环,不见荷塘月色,不闻鸟语花香。引不来诗人咏诗赋词,只是钢筋水泥的结合体,沉沉的,灰灰的,冷冷的,像与世无争的,受世人冷落的巨人,桥墩却粗粗的、壮壮的,象大象腿,日夜伫立,支撑着主人。

桥无欲无求,静默无语,风餐宿露,栉风沐雨,俯瞰着富春江东流,向钱塘江汇合。狂风暴雨来袭,桥岿然不动,不似木桥,不堪一击,散架卧倒。桥钢筋铁骨,再用混凝土浇铸,具有牢不可破的坚固。其桥墩,犹如桥的中流砥柱,向江底探深,向地心探索,直到遇到坚如磐石的岩石,才找到了桥墩的根基,安营扎寨,就像安帐蓬打地莊一样。然后用巨吊,将桥身横躺在桥墩上,桥身用坚实的脊梁负载着大吨位~百吨位千吨位以上的重量。负载着运输的动脉,在桥体上缓缓地流动,或疾驰般地,风驰电掣般地,鸣着响笛,拉响劳动的号子!

滚动着车轮,运载着货车、厢货车、客车、轿車……狠狠蹂躏着桥的脊梁~桥身,桥不曾叹息,不曾唏嘘,桥不曾怨言,不曾言语,桥不见坍塌,不见折戟,有了桥,联接了两岸的人们,文化往来,经济交流,看病经商,探亲访友。

两桥总投资逾亿元,有捐款的慈善机构及富豪富商,他们的名字都被镌刻在纪念碑上,让千秋万代恢弘铭志。

杭州富阳古今中外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古有三国时代孙权已家喻户晓。孙中山孙晓梅更是人皆尽知。当然建筑设计者也不用远道造访。

宏伟大桥的主要设计者俞宪明就在富阳镇城东村,喝富春江水长大的富阳籍人,虽然小村名不见经传,却是集聚墨宝人才之地。

俞宪明是浙江省交通事务所的高级工程师,亲自拿到了富阳计委发给他的邀请书,在富春江第一桥可行性专家研讨会上,他接了帅印,接受了该桥主结构设计。

滔滔的富春江水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富春江人,可也给两岸的富春江人带来诸多不便。多少年来,富阳人民望眼欲穿在富春江上建一所桥梁,1987年,富春江上要建桥一锤定音,桥址就选在东吴公园一公里外的鹿山下方。

俞宪明毕业于重庆建筑大学桥隧专业,在浙江省交通设计院专门建立了由8名科技人员组成的设计小组,俞宪明担任设计代表,负责大桥主墩及80米大跨梁等主要结构的设计,当时他正在从事京杭大运河的桥梁设计,然而,他还能以家乡乡亲重托为已任,加班加点日夜兼程地思索,计算,画图,心系家乡情,不负众望恩,不忘从小耳闻目睹的家乡人民因受江水阻隔而发生的悲剧,更不忘连天雨水位骤然上涨,江中大风大浪,木船无法摆渡,尤其给产妇造成艰难绕道,最后因耽搁颠波而命垂身亡的悲惨故事。

功夫不负有心人,有志者事竞成。于1992年终于让富阳人民见到了俞宪明设计的並聚变成现实的成果。

每当人们春游或茶余饭后散步,都会仰慕这座宏伟的大桥,我们也隔三差五坐车直达江边,然后沿江岸漫游,看到好景致咔咔一阵狂拍秒拍……我抱着好奇心,翻阅历史资料,询访年长之人……但当我知道桥的故事,不禁对桥梁的设计者建设者产生由衷的敬意和崇拜。桥是人民劳动与智慧的结晶,桥更是建筑设计者精髓和灵魂的作品。我爱桥,更爱建桥的人!

该桥于1992年7月正式通车。全长873.74米,宽13米,双向4车道,超载车辆较多。富阳后续又建了几所桥,分流了这桥的车流量。

申 明

首次投稿文学顾事平台即可获得意外红包!

一周内阅读量达300以上即可获得红包奖励;

阅读量越高,获得奖励越多;

一周内打赏80%作为稿费;

打赏10元以内不发稿费。

主编微信号:gcb6161(投稿文友请务必添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