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村名记载了历史故事(泰山故事)

 文学顾事 2021-07-27

村名记载了历史故事(泰山故事)

姜广富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率文武大臣精兵数万,离开京都长安,一路向东,浩浩汤汤,逶迤行进在驿道上,前往泰山举行封禅大典。

封禅队伍经过两个多月的长途跋涉,风雨兼程,终于来到了泰山南麓的夏张地界,巍峨的泰山清楚可见,人们欢呼,终于到泰山了。

正当人庆贺之时,一条大河挡住了去路,河水自东向西缓缓流淌,水域宽广无边,远远望去,一片汪洋,水天相连,看不到水的尽头

秦始皇召集大臣商议,决定南向北修筑一条堰堤,截河水,让其改道流入滂河,(滂河就是现在的泮河)堰堤作为路面,封禅的车马在上面经过,可直达泰山下。

秦始皇下令队伍安营扎寨,布置行宫。第二天,丞相李斯命军士搬运土石填河床,夯实土基。当地官员也组织民工参与筑堰堤军民联手,日夜奋战,月余便修好了直通泰山的堰堤,封禅队伍重新起程,车马顺着堰堤来到泰山脚下。

秦始皇按照自己的意愿修筑道,登上了泰山,举行了封禅大典,并派人立碑于山顶,而后,率领部分官员,附近的梁父山行了禅礼。

风雨沧桑,时光荏苒两千多年过去了,当年秦始皇封禅泰山的堰堤早已不见踪影,埋没在历史长河之中,此事史书无记载,后人谁也记不起当年秦始皇封禅泰山时,究竟在哪里修筑的堤堰。

然而,这里的村庄的名字却记录着历史发生的事件,成为秦始皇修堰堤的有力佐证。

秦始皇封禅泰山后,河水顺庞河流走,泰山南麓没有了水泽,当地的人们以修筑的堰堤为基础,在四周建起了村庄,大堰堤、小堰堤,堰岭、堰北、堰东、堰西,这些村庄的名字记录着曾经发生过的事件,充分印证了千古流传的历史故事。

现如今,堰东堰西被划为高新开发区,一个个的村庄被高楼林立的社区所代替,这一带统称为堰岭小区,在庞大的社区里,看不到星点的历史痕迹,秦始皇封禅泰山残存唯一的村名佐证,也随着乡村被城市所替代,流传在乡间的历史故事就此被风干。

原创作者:姜广富,喜爱文学写作,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是活跃在文学写作圈内的老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