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姚增华:周游四海

 文学顾事 2021-07-27

周游四海

姚增华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这是老子《道德经》中的一段话,其中“周行而不殆”大概是“循环运行而永不衰竭”之意,周行的父亲就摘取了这一句的前两字作为他的姓名。

早年,周行有一位患难之友,当时应该是形影不离,无话不谈;有一次他两聊到乾隆皇帝在庐山西林壁留下“庐山竹影映千秋,跃眼大地滚金球。万里长江飘玉带,天缘何日再来游。”这首诗时,他的这位朋友立马以“周行”两字拟了一副对联:“周游四海定日月,行遍五洲扭乾坤。”当时,周行认为这对联好是好,就是拟的也太大了,干脆就把上下联的后三字都去掉,便让“周游四海,行遍五洲。”这一短句对子保留了下来。后来,周行用“周游”做了自己的笔名,还用“游四海”作为微信昵称;然而,他想用“游四海”注册进入“江山文学网”时,却因有雷同的网名而未能注入,最后只有采用“周游四海”四个字注册才挤进了这家网站。

启蒙时期,周行和其他伙伴一样顺利地走进了学堂,而他进的学校却是县城实验小学,所在的班级是培优班。谁料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他刚上完小学三年级的那一年暑假,一些家庭成分不好的老师都被戴上了高帽,要么挨斗,要么游街,反正不会让这些“教学反动权威”活的自在,天天都得接受红卫

兵小将的批判。之后,学校打着“停课造反”的旗号,张贴大字报、批斗臭老九、打倒孔家店、砸烂封资修……一时便成了学生们的主业。周行家庭成分较高,没有资格,更没有兴致去加入那“造反有理”的行列,只有躲在家里翻翻已经读过的几册课本,或几本看了又看的连环画。而周行更喜欢到姑姑家玩,听姑姑给他讲《穆桂英挂帅》、《孟姜女哭长城》、《朱买臣》……就这样折腾了几年,学校开始“复课闹革命”了,按年龄把周行直接安进了中学学习,这时工人阶级宣传队已进驻了学校,学校也实行了“连排班”制的非军事化管理,一律开设了没有教材的政治、珠算、语文、算术等课程,政治课节数比较多,天天都跟着念报纸,学习《老三篇》,读《毛主席语录》……

周行的童年可以说是不够阳光的。正当学校的教学秩序日渐正常时,周行的父亲利用自己是仓库保管员职业之便,用内部价买来“白碱粉”制成“白碱块”,让他母亲用竹篮装着“白碱块”到乡下议价卖出。就此,他的父亲便犯了“投机倒把罪”而锒铛入狱,周行因成了走资派的孝子贤孙却被逐出校门,早早地结束了常日制的求学之路。周行在家排行老大,他有四个弟弟,一时间只有带着老二弟弟,到离县城好远好远的农村砍柴、抓泥鳅、摸田螺……算是当时一家六口的主要生活来源。周行的母亲认为,就这样艰难地活着也不一定会有个尽头,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找政府,说他父亲一人犯事一人担,他们母子六人总还得要生活……应该说世间的好心人还是比恶人多,在众人的帮助下,

周行和他的母亲都被安排到相关的企业做临时工,年仅十五岁的周行进了一家扎花厂,要么就捆扎棉花,要么就整理破铜烂铁,反正没人干的杂事琐事都得让周行去做。

后来,周行又被安排到离县城三四里地远的金鸡山仓库养猪。这仓库主要是栏养从农村收购上来的生猪,整个仓库共有五个车间,每个车间都圈养着进进出出的一百多头成年猪,周行就负责这其中的一个车间,整日整日地与米糠、糖化饲料等打交道。再后来,他即要当饲养员又要当收购员,即要养壮猪又要养公猪、猪仔,还要养牛、养羊,还得养鸡鸭鹅,甚至车间里的牲禽牲畜出现了发烧、泻肚等病症,也得由周行来处理。周行因父亲之事没人愿意接近他,而他像似低人一等地也不想与他人交往,他在金鸡山仓库工作的七八年,除了和饲料、禽畜交往外,就只有看报读书。他看《啼笑姻缘》、《水浒》、《第二次握手》等等小说,他要偷看唐诗宋词,还要偷看四书五经以及《鬼谷子》、《春秋左氏传》、《史记》、《资治通鉴》等等当时的禁书。他每星期要请一次假,到县城去要想方设法借书看,金鸡山仓库十多号人就算他“迂”,除了知道用糠拌糖化饲料喂养牲口外,他也就只晓得看书了。

春风又绿江南岸了,周行这位小才子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公司里也开始引人注目了。起初,每当逢年过节时,周行都要被临时性地借调到县食品公司售卖猪肉票。接着,却被直接调到公司业务股担任统计员兼采购员。紧接着又被派到新滩食品站、福惠食品站任收购员,然后还被破格调任县副食品公司人秘股长兼业务主任。那些金鸡山仓库的同事们,没人能够明白这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一个个都在猜测这周行,也不知道他哪辈子烧了高香,能有这么好的“狗屎运”砸在头上,这换单位换岗位就像走菜园们一样,哪能来得这么顺当。

真正能让周行如意的工作岗位,还就是县交通局办公室主任之位。他认为办公室的工作虽事多、活杂、面广,可他就喜欢那上报信息和下达指令,他说这工作能动动笔练练写作,要是他采写的信息稿件或被上级部门采用,或见于公开发行的报端,那种幸福感他不会亚于自己晋升一级工资。周行他喜欢阅读,也喜爱堆砌的文字,由他搭建的“汉字积木”一不经意就变成了铅字,一时间“周行”便成了《鹅湖报》、《鹅湖文艺》、《上饶晚报》、《上饶日报》的常客,他的《夜渡》、《虚惊一场》、《座位》、《麟老大》等等佳作早就被读者们的脑海收藏了,而周行的名字也一步一步地迈进了县、市、省级作家协会的门槛。《鹅湖报》、《鹅湖文艺》的编委,鹅湖文学写作班组织委员等一顶顶帽子也往他头上扣。他的《葛翁智降九乌龙》、《舍身崖》等传说,已收入红星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的《民间故事》;而《阳明公园晨练记》、《无声的诗,立体的画》、《黄岗山揽胜》等美篇便纳入了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鹅湖新绿》。其实,周行在小县城里早就是一位实力派文人了,县作协组织会员采风准会有他的份,县里的大小征文赛事他都能榜上有名,县城及每个乡镇都留有他的游记,就连县里编撰县志也要他提供整卷的原始资料……同时,他还执行编辑出版了《铅山县交通发展史》。

周行虽然没有机会去“周游四海”,也不可能去“行遍五洲”了。然而,周行他每到一处,都能留下或多或少的墨迹。

作者简介:姚增华,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铅山县作家协会主席;曾在《海外文摘》、《散文选刊》、《散文百家》、《西南作家》、《燕赵散文》等报刊发表过多篇文学作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