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乱世神医(上)

 文学顾事 2021-07-27

乱世神医(上)

/刘胜英

刘荣升,字润坡,清末民初时期生人,原籍河北省吴桥县刘表村。

刘荣升自幼勤奋好学,聪明伶俐机智过人。像什么三字经百家姓啥的,教书先生只需要教一遍,到第二天上午再开课,合上书本,他就能够整篇背诵,而且一字不错,所有提问,都能够切中要害对答如流,被老师戏称为刘门神童。

刘荣升不但学习成绩突出,而且善于总结喜欢钻研,兴趣爱好特别广泛。他幼年受本地名医,亦是晚清秀才的伯父刘兆麟先生的影响,平时近距离接触耳闻目染,对中医中药方面的知识特别感兴趣。所以他除了上学,平时有空就去帮着伯父刘兆麟张罗晾药,切药,碾药,熬药等杂务。晚上,他在简陋的小油灯下,还帮着伯父刘兆麟抄写药方诊录,整理药书医稿行医笔记等珍贵资料。

后来,发生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工厂停工学校停课。从此刘荣升离开就读的学校回到村里,踏下心来,整日帮伯父背药箱提器材,跑前跑后的跟着打下手当医童。这样一来二去的,刘荣升自然而然的,就成了伯父刘兆麟的正式入室弟子了。

刘荣升幼年就胸怀远大,立志报国。时逢乱世国难当头,他常对同龄的小伙伴们表示,咱们人在乱世,如不能上阵杀敌报国,那就应该广行善事治病救人,数千年的华夏脊梁,我们这辈人有责任让炎黄子孙的命脉星火相传,连绵不断勇于担当。

伯父刘兆麟对这个刻苦上进的侄子亦是特别喜爱,一身高深精湛的医术,毫无保留的,全部都传授给了刘荣升。而且刘兆麟每次到周边几个县城去出诊,他都会带上侄子刘荣升同去,为的就是能让孩子到外面多见见世面,顺便开阔一下眼界。

随着刘荣升医道技艺的不断提高,伯父刘兆麟看在眼里欣喜在心。为了能让侄子的医术更加进步提高,刘兆麟又介绍刘荣升拜他的好友,当地名医尤春田,尚立朝二位先生为师。经三位名师精心传授指点,刘荣升虚心求教刻苦好学,综合众家之长,融会贯通,不觉医道医术突飞猛进飞速提高。

一日,北乡后徐村有一患者,被家人用牲口车拉着,风尘仆仆的远道赶来寻诊就医。撩开被子,只见病人牙关紧咬面色铁青,一看就知道病情危重刻不容缓。抬进屋来放到床上,刘兆麟伸手两指轻轻一搭脉,不觉眉头一皱,但没有说话。他一点手把刘荣升叫过来,说道,小升,你把一下脉试试,看看是啥状况。

刘荣升知道,自己学医这么长时间了,这是伯父要考考自己,看学到真东西了没有。刘荣升不慌不忙,坐到病人跟前伸手一把脉,片刻之后,他站起来放下袖管说道,伯父,我看此人脉相浮散无根,至数不明,脉位浅轻切似有,脉势弱按之即无,反复寻按,中取沉寂皆无。综上脉象来看,应是脑干血管堵塞,供血贫乏导致积疾瘫痪之相。伯父,我才疏学浅在您老尊前妄言,不知道说的对不对,望您老指教纠正!刘兆麟不由一拍大腿,喜出望外,连声说对对对,了不起啊孩子,你断的很对,一点儿没错,这正是积疾瘫痪之相!孩子快快拿笔墨药笺来,我开药方,你赶紧抓药熬上,病人发展到这个地步就耽搁不起了,要赶紧服药治疗,越快越好。

长话短说,病人在这住了一集,三付中药喝完,病情明显好转,能够下地走动了。病人家属千恩万谢,又抓两个疗程的中药,套车回家慢慢治疗静养。

随着日寇占领了大半个中国,不断坚壁清野疯狂扫荡,全国抗战进入了最艰苦的时期。连年战乱颠沛流离,平民百姓提心吊胆东躲西藏,日夜生活在无休无止的水深火热之中。不几年,刘兆麟,尤春田,尚立朝三位老先生相继离世,方圆百十里内,刘荣升年纪轻轻的,竟然成了本地口碑最大最好的名医。

有一年,吴桥宁津两县流行霍乱,蔓延迅速,各个村里天天往外抬死人,一时间闹的人心惶惶,闻病色变。刘荣升翻遍医书药典,日夜研究治疗破解之法。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他不懈的努力,终于找到破解之法。随后到十里八乡巡诊配药指导隔离自保,来年春暖花开疫情消退,附近这些村庄竟然没怎么死人,简直成了当时的奇迹,刘荣升神医的大名,也由此盛传开去。

这一日,刘表村村南忽然啪啪响了一阵乱枪,街上人声噪杂,听动静似乎是村里在集合自卫队,准备武装保护村子。

这一带,周围的八个村子里,都有自发组织的自卫队。而且村与村之间相互定有联盟,若一个村子受到攻击,其余七个村子立马出动支援,就是动哪一个村子,都会有八个村子攻击你,在我们这一带,这种村与村之间的武装联盟叫北八排。

各村自卫队都是清一色的土造武器,像什么鸟枪火铳大抬杆,都是先装填火药后灌铁沙子,没有快枪。这种土造武器虽然打的距离不远,但近距离杀伤力却是非常巨大,一开炮一打一大片,打到人身上就是一片血窟窿,如果死不了,治都不好治。

打仗子弹不长眼,开火就得伤人。管它危险不危险,有受伤的兄弟爷们我就得马上抢救,也顾不上多想,刘荣升收拾收拾药箱背在肩上,也跟着跑出大门上了街。

到街上,刘荣升看到保长刘景堂,正带着二十几号人抱着火铳抬着大抬杆,正往村西口方向跑。他也随在众人后面,跟着跑向西村口。

出了西村口,人们就看到在刘树生家猪圈窝的边上,一群皇协军正举着枪托子,准备要打本村的年轻教员刘长立。刘景堂见状,不由大喊一声:住手,且慢动手,自己人。声到人到,身后众人举着鸟铳大抬杆也哗的一声围上去。

这群皇协军由一个矮胖的日本鬼子带领,他是孙龙据点的军曹,叫加藤一郎。这个小鬼子跟刘景堂很熟悉,他知道刘景堂是本村的保长兼维持会长,更知道他是北八排的扛把子威望很高,所以特别客气。小鬼子摆手制止那几个打人的皇协军,然后对刘景堂说道,刘桑,他的,你的认识?

刘景堂笑了,说道,太君,误会了,他是我侄子,文化教员,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小鬼子也呲了呲牙,说道,原来是这样,刘桑,误会大大的。然后对皇协军一挥手,说道,快快的放了,他的良民大大的,误会的干活。

小鬼子身后,皇协军的队长侯三走过来,他是西面侯庄的,论亲戚还和刘景堂是老表亲。他对着刘景堂陪笑点脸头哈腰的说道,表叔,我们刚才追赶几个逃跑的土八路,追到这里也不认识这位亲戚,看他不像个庄户人家,就把他当成是八路了,确实是一场误会。

刘景堂轻蔑的一笑,说道,三啊,你是我看着长大的,咱爷们儿不见外了有啥说啥,有道是好汉护三村好狗护三邻,你个小王八羔子这几十年的饭难道是喂狗了吗?做事可要考虑清楚,嘛事都要前寻思后想,别等以后风水轮流转秋后拉清单,被刨了祖坟遭雷劈,断子绝孙遭报应啊!

侯三听罢,脸上一阵红一阵白的,直点头哈腰带鞠躬的,连声说道,表叔说的是,晚辈明白,晚辈明白。

说话间,村东头叭叭叭又连响了几枪。矮胖鬼子一缩脖子,浑身一激灵,从腰里掏出王八盒子一挥手,喊道,统统的呀几给给,快快的,快快的。侯三对刘景堂众人一鞠躬,转身随在皇协军后面,押着一群无头的苍蝇似的皇协军,战战兢兢的奔村东头追去。

等敌人走远了,刘长立松了一口气,过来跟刘景堂说道,大叔,八路同志在圈坑子下面藏着呢,都憋半天了。众人七手八脚的,赶紧把受伤的八路同志给拉了上来。

刘景堂转头对背着药箱子的刘荣升说道,荣升兄弟,你赶紧过来看看这位八路同志的伤势,看看打紧不?(未完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