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海珉:从赐福堂到柳亚子故居

 芸斋窗下 2021-07-27

江苏省吴江市有黎里古镇,古镇的中心街上有一座闻名遐迩的“赐福堂”,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603平方米,建筑面积2862平方米。整座建筑布局既遵循传统礼制,又具有自身特色,是同时代、同类型中的上乘之作,具有颇高的建筑、艺术与历史研究价值。2006年6月,赐福堂以“柳亚子旧居”的名义成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赐福堂的由来

赐福堂全称“周赐福堂”,本是清乾隆朝工部尚书周元理在任期间所建的私邸,七开间门面,前后六进,穿过后河九曲桥,还有名为“五亩园”的后花园。周元理是从一品的大员,品阶高,执掌重大工程、工匠、屯田、水利和土木建筑事务,赐福堂的规格、用料和工艺,在当时的江南堪称一流。

与众多江南堂名一样,赐福堂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别。广义的赐福堂指全部建筑,狭义则专指第三座大厅。

第一进门厅历经改建,现今依然气派豪华。第二进轿厅基本保持原貌。第四、五进七楼七底的两座楼厅,东西两侧各以厢楼贯通,构成富有吴地特色的“走马堂楼”。第六进增为九楼九底,作为下房。值得一提的是第三进正厅,正中高高悬挂着的“赐福堂”匾额,宽273厘米,高102厘米,四面圈有回文边框,黑底金字,上面三个正楷“赐福堂”,每字高55厘米,宽50厘米,镏金厚度0.5厘米。右上款“大司空燮堂大人”,左侧落款“锡山弟嵇璜书”,款字均高5厘米,宽4.5厘米。落款后有阳文与阴文印章各一方,均为6厘米见方,阳文“嵇璜之印”,阴文“黼庭”。

“赐福堂”一匾涉及乾隆时代的三位重要人物,第一位是黎里镇有清一代“周、陈、李、蒯、汝、陆、徐、蔡”八大家之首的周元理,他是受匾者;第二位是无锡著名的书法家嵇璜,他是赠匾者;第三位是乾隆皇帝,此匾“赐福”二字与他有关。

周元理(1706-1782),字秉中,匾上的“燮堂”是他的号。周元理原籍浙江仁和,九岁时父亲去世,母亲带元理来黎里舅舅家读书。周元理19岁中秀才,乾隆三年(1738年)中举,后来以大挑资格出任河北蠡县知县,旋升天津知府。乾隆三十六年授山东巡抚,稍后出任直隶总督。他疏浚天津永定河、子牙河,修筑津门五闸。乾隆四十五年晋升从一品,实授工部尚书。“大司空”简称“司空”,前置“大”字含有尊敬意味。清代的官场上,往往以大司空之名作为工部尚书的别称。

周元理为官一生,兢兢业业,毫不懈怠。乾隆多次御赐上方珍物并赐写“福”字,给予紫禁城骑马的殊荣。1782年告老回乡,仅半年就病逝了。

赠匾人嵇璜,字尚佐,匾中落款是他的另一个表字“黼庭”,晚号拙修,谥号“文恭”,江苏无锡人,所以落款中有“锡山”字样。嵇璜与清廉刚直、忠于职守的周元理志趣相投,周元理告老回乡,嵇璜特地书写了“赐福堂”三字,制成匾额专程送达黎里相赠。

嵇璜赠匾中的“赐福”一辞,自有来由。清代,迎神接福之风盛行于宫中。康熙年间,每到新春佳节,康熙帝就有“赐条幅”的仪式,通常在乾清宫西暖阁升座,“亲挥宸翰,书福龙笺”,亲笔书写的第一个“福”字必定张挂在乾清宫正殿,接下来的几个张贴到后宫、御花园等处,再写的“福”字就赐予王公大臣及内廷翰林等人,能够得到御赐的“福”字那是无上的荣耀。御笔的“福”字大多用绢,绢上绘有金云龙花纹,所用御笔也是专用的贡品,黑漆笔管镌刻有“赐福苍生”四个金字。周元理得到的御赐“福”字前后共有13个。周元理告老回乡之日,合家北上京城,焚香鸣炮用官船恭迎御赐“福”字。沿途逢到大城市,需要歇息购物,周元理必先请御“福”上岸安顿,事毕,再鸣炮焚香跪拜接“福”上船。到达黎里时,周宅张灯结彩,黎里万人空巷,比过年过节还热闹隆重。回乡后,周元理选出了九个“福”字,制成九块匾额,加上嵇璜的“赐福堂”匾,一起悬挂在周家落成不久的新宅第三大厅。这座大厅就命名为“赐福堂”。乾隆的九个“福”字,再加嵇璜“赐福堂”中的一个“福”字,共计十个“福”,所以此厅又称“十福厅”。

赐福堂的特色

赐福堂的规格、结构和工艺,颇有不同凡响之处。

正厅赐福堂,面阔13.7米,进深15.9米,高8.95米,东侧紧接一楼一底厢楼,西侧建有三楼三底,七开间门面一字儿排开,屋瓦密布,哺鸡筒瓦脊顶,下有飞橼,外观高大轩敞,气势雄伟。这么一座与厢楼等高的厅堂,厅内却没有因为过于高大而让人觉得空旷。原来此厅设计巧妙,采用了覆水椽及轩,也就是建造成双层屋面,在高大的屋面之下,安排了一个人字形屋面再接上船篷轩,这样,降低了厅内的净高,梁架上的纹饰、脊桁上的彩绘双凤及花卉让人一一可以领略。双层屋面将整个大厅划分成三个空间。内部人字形屋面及船篷轩正好是大厅的中央部分;船篷轩南安排落地长窗,分割出2.6米宽的走廊;北面沿金柱一线一排屏门,上悬匾额,下挂中堂,屏门后面的空间,吴地俗称“退堂”。双层屋面,具有隔热作用,冬暖夏凉,尤其是夏季凉爽宜人。

二百多年飘然而过,而今赐福堂建筑结构面貌依旧,正厅上,匾额、长台、桌椅、茶几、中堂、花架一应俱全。遗憾的是,由于历经多次政治运动的风雨,乾隆皇帝御赐的八个“福”字,以及楹柱上的两副楹联,都已荡然无存。通过老儒耆宿的回忆,终于获知了联语的内容,现在柳亚子旧居张挂出了楹联:

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彩霞。

积善余庆百代云仍承燕翼,蒙恩受福九如天保答龙光。

“座上珠玑”,说周家拥有珍物;“堂前黼黻”,喻周家来来往往的全是有社会地位的人物。

明代以来的一种特殊风俗,每年的中秋节,黎里各富家望族、庙宇,都要“显宝”三天,就是把各自珍藏的古董文物奇珍异宝拿出来,供在厅堂上,让四方百姓观赏。周家在“赐福堂”供出的瑰宝主要有三件:一是乾隆皇帝赐予周元理的一支御笔,黑漆笔管上镶嵌有“赐福苍生”四个金字;二是长保温凉永不喝完的铜茶壶;三是一幅唐伯虎寄托身世的力作《双雀图》。

周元理交游广泛,他愿意与之结交的,不论官階高低,品质操守都无可挑剔,最著名的就要数赠送“赐福堂”匾额的大学士嵇璜了。嵇大人不仅是周家堂前最为高贵的“黼黻”,而且他的赠匾更是周家珍贵的“珠玑”。

“积善余庆,百代云仍承燕翼。”《易·坤》:“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余庆,指先代遗泽。云仍,云孙与仍孙的略称,这里的云孙和仍孙泛指后代子孙。燕翼取自《诗·大雅·文王有声》中的“武王岂不仕,诒厥孙谋,以燕翼子”,引申为后世子孙上承荣光,发扬光大。

“蒙恩受福,九如天保答龙光”,充分表达了周家多次得到乾隆赐福的荣宠。“九如天保”典出《诗·小雅·天保》,篇中连用九个“如”字,集中了人间一切美好的事物,此处指周家将世世铭记龙泽,不忘回报皇恩。

时至今日,周家三宝,御笔、铜茶壶和《双雀图》,前二者已经失传,值得庆幸的是,唐伯虎的力作《双雀图》完好无损地保存在吴江博物馆。

今天,厅堂正中嵇璜的“赐福堂”三字,雄迈清整,谨严凝重。嵇璜早年科举高第,书法肯定受过馆阁体的影响,但是,他进得去出得来,就匾额上的大小16个字来看,既得颜真卿的端庄、厚重,也不乏褚遂良的秀劲、畅达。由字及人,那方正的字体和磅礴的气势,不由让人联想到嵇璜和周元理二人的人品和操守。

赐福堂原有四座砖雕门楼,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位于正厅赐福堂门前的“竹林七贤”为南京博物院拆除,现保存在博物院的地下室内。其余三座保存尚好。第二进正前方的门楼雕刻着回字花纹,仙风道骨的牧童骑于牛背上,正中是“虔介祉”四字。第四进正前方的门楼刻有“贻谋燕翼”四字,上下方分别为“百鸟朝凤”和“水族龙宫”图案。第五进前方的门楼刻有“天赐纯嘏”四字,下方分别为“出水荷莲”和“狮子滚绣球”图案,刻技精湛,形象生动逼真。

此外,备弄、风火墙、眉毛天井、特殊建筑复壁等,颇具特色。风火墙为防火,眉毛天井为通风采光,特殊建筑复壁为应不时之需。黎里的大宅子都有备弄,至今整个古镇保留着85条弄堂,其中暗弄多达70条。赐福堂东侧的备弄,名“周赐福弄”,全长92.9米,地基一进进逐步升高,黎里口彩语称为“步步高”,当然主要是为了泄水的需要。备弄的每一进都设有一个坚固的石库门,安上一扇厚实的键门,确保宅内居住人的安全。

赐福堂的变迁

凭着周元理的地位和名声,周氏列为黎里八大姓的首位。赐福堂在吴地名声卓著,一直是周氏后裔引为骄傲的资本。

可是历史的发展往往会出乎人们的意料,太平天国后期,被天王洪秀全敕封为慕王的谭绍驻守黎里、芦墟一带,慕王进驻赐福堂,为了显示太平天国的天威,他把赐福堂作为慕王的行宫,整修一新,增加了龙凤瓦当和团龙花纹。

周元理的儿子周士升,字有阶,号望山,由科举入仕,官至工部营缮司主事,周家后裔尊称为望山公。元理的孙子周光纬,字焕文,号蓉棠,进学成为秀才后没能考中举人,喜爱搜集历代名家书法,汇刻成《红蕉馆帖》,至今柳亚子旧居内留存有《董其昌临颜真卿赠裴将军诗》条石,就是周光纬所刻。此后的周家,尽管儿孙们个个读书应举,但是都没能考取功名。到民国年间,赐福堂终于改换了主人。这个主人不是别人,就是南社主帅、著名爱国诗人柳亚子。

1898年,柳亚子随父从乡下迁居黎里镇,租赁周元理老宅周寿恩堂,此宅是周元理任直隶总督时所造。1922年春,柳亚子以三千大洋从周家第七代孙手里典租了赐福堂的四、五两进,借用了前三进,从此这里就成了爱国诗人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场所。柳亚子与周家立了一纸契约,20年为期,利息和房租两销,到时周家归还三千大洋,柳亚子归还赐福堂。可是,衰落了的周家,20年过去,拿不出钱来赎回这座曾经令他们感到无上荣耀的深宅大院,只能将四、五两进的产权转移到了柳亚子的名下。1950年,柳亚子先生把自己名下的房屋捐献给了人民政府,赐福堂除第六进西侧三楼三底外,全部作为地主财产为人民政府没收。1981年,赐福堂作为柳亚子故居对外开放,1987年在原有基础上成立了柳亚子纪念馆。

第一进作为纪念馆门厅,正中央有屈武题写的“柳亚子纪念馆”六字匾额,后面的门楣上方有廖承志的“柳亚子先生故居”横额。第二进茶厅,中央是柳亚子先生的汉白玉雕像,座基上有邓颖超的题词“柳亚子先生像”,左右两边的墙上有毛泽东和柳亚子的唱和词手迹。两侧的金柱上悬挂着1945年12月周恩来为柳亚子的题词:“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第三进赐福堂,恢复厅堂布置。第四进七楼七底,是柳亚子一家的生活起居楼,柳亚子一度将它命名为“拜孙悼李(列宁,柳亚子译作李宁)楼”,在他的卧室兼书房内,写下了许多歌颂列宁、孙中山的诗文。

第五进楼上有一特殊建筑“复壁”,处于最西边的箱橱间,面积2.4平方,非常隐蔽,本是工部尚书周元理所建,以备不测之需。柳亚子一家移居赐福堂,由于柳亚子坚持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1927年5月8日半夜,遭到当局搜捕,柳亚子隐身于“复壁”之中,才幸免于难。

第五进楼上原是柳亚子的私人图书馆,现在是柳亚子纪念馆的库房,收藏有国家一级至三级藏品120件。其中一级品5件:《柳亚子1939年10月遗嘱》、《柳亚子1950年10月24日遗嘱》、《何香凝画柳亚子题红梅轴》、《何香凝等绘祝寿图》(1954年柳亚子68岁诞辰,何香凝、廖承志、吴镜汀、潘素、周元亮等人合作绘图为之祝寿)、《东都谒庙图手卷》(尹瘦石为柳亚子绘图,叶圣陶题首,柳亚子自己写记作诗);二级品6件:《柳亚子为梅电龙书横幅》、《鲁迅赠柳亚子梅斐尔德木刻士敏土之图》、《兰臭图册页》、《鸥梦圆图手卷》(尹瘦石绘图,郭沫若题首,柳亚子撰文作诗)、《何香凝画山水轴》、《南社社员宋教仁行书对联》;三级品109件。还有500余件等待定级的书画文物,内中不乏珍品、精品。

第五进楼下是花厅,东首辟有著名的书房“磨剑室”,自1922年至1927年,五年时间里,柳亚子在这磨剑室书斋里,撰写了大量的爱国诗篇和文章,编辑了《南社丛刻》,在花厅会见了南来北往的南社社友、四方志士,针砭时弊,共商国是。

第六进院内增建了碑廊,36块石碑,镌刻了柳亚子上五代的行状及事迹。

赐福堂又兼作黎里古镇的文保所,内中保留着不少明清家具,其中长385厘米、宽80厘米的花梨木长供桌,堪称国宝级文物。还有30余块石刻,其中乾隆第五次下江南驻跸姑苏时所作的《梅花》,刘墉与张问陶合作的《祝寿图》,都由黎里前賢刻石留存至今。最为时人推崇的当数周元理孙周光纬镌刻的《董其昌临颜真卿赠裴将军诗》条石,各地书法家欣赏之余,无不叹为观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