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旅文苑 | 晓风寒:步行街里补鞋人

 丰城文旅 2021-07-28
脚下的花布鞋穿着养脚,然而那天上午校园里走着走着,突然觉得脚下一松,鞋扣丢了,低首一看,是青花珠扣不知滚哪去了。马上开会,来不及换,于是用剩下的线头匆匆打结,谁会盯人脚下呢?

知道新城步行街有修修补补的,到底哪一家?假期遂挨个问,路过一家裁缝店,女店主在车衣服。“可以帮我钉下鞋扣吗?”“鞋子补不了。”一旁女子抬头看,“呶,这条街头五分之四处有家补鞋店,会弄的。”

顺着她手指方向,我在街里缓缓走着。


记得从前,隔段时间就会与朋友们来这里看两旁店里衣服、鞋子;偶尔在街口还会买醋溜蒜瓣、鸡爪、藕片等;甘蔗、西瓜、莲子呀等时令会站在这里尝新;与朋友去“张亮麻辣烫”“有钳任性”更是轮着吃热闹。至于外围的“和大人”“老上海馄饨”“重庆特色粉面”“抚州粉面世家”“南昌瓦罐汤”更是上班族的早餐选择。总之,印象中步行街是烟火味最浓的地方。一家家店面不止卖出生活百样,更收藏岁月痕迹,亦收藏着一段段扑朔迷离的故事。

后来工作变动下乡,一去五年,疏离了车水马龙灯红酒绿,日子凸现细节尴尬,仍然离不开步行街。到电脑店修理电脑,迈几步到街口,感觉红尘万丈,最远又最近。夏阳下,从北到南街里似乎波澜不惊,一过黄昏,来来往往人头攒动,便是最繁华一程:大头水果、七个爪爪、妈咪日记、领秀、爱尚衣……总之从头到脚、从里到外的行装,天南地北的小吃、烧烤到柴米油盐用度,都可一一找到。

有人说看一个家的兴旺得从孩子哭闹声、夫妻唠叨声、锅盆碗瓢声说起。那么领略一座城市风情亦应该是从寻常街里说起,譬如南京夫子庙、上海城隍庙、南昌万寿宫都各具特色。而这没有宽窄巷的闻名遐迩,亦无杭州街巷的绵长幽深,更不具屯溪徽式巷子的古色古香,甚至比不上丰城老城的陆家巷、挂前巷的文化底蕴。然而你可以找到居家过日子所有必需的补给,亦可杯中酒尽兴,释放工作压力。走进来,就会被裹携进生动的另类场景:劲爆的音乐、十足的麻辣、冰爽的果茶、霓裳闪烁光带变幻中让人觉得时空无限轻盈……

果然,补鞋店出现在眼帘一点不显眼。铺子右边是台老式缝纫机,左边是补鞋机,木色深沉,一高一低呼应着。踩缝纫机的女子四十来岁,补鞋机边的六十多岁老妇人。后背一个圆衣架,挂着打折衣服,柜架上堆着杂物,悬着十七英寸彩色电视机,中间是餐桌,最里是厨房,整个就一多功能厅了。在光怪陆离昡目装饰的铺子里,真的是素色素风。



伸出脚上绣花鞋,问:“大姐,这里可以钉鞋扣吗?”“可以呀。”老妇人微笑着,脸上的皱纹像湖面涟漪散开来,跟我娘的年纪相仿吧。“鞋子好看,估计你穿得也舒服吧。”“嗯,要不我不会来补了。”蹲在她身边,老花镜后她用目光抚慰我,竟是莫名的亲切感。“妹郎崽,把你的电脑拿进来,把你的包包拿进来,到我这里补鞋,我有责任提醒你哟。”谁知里面传来男人大嗓门声,我赶紧起身道谢,要知道面前的补鞋人就是资深马大哈。老妇人在补鞋机的抽屉里悉悉索索比对着,似乎很苦恼:“妹崽,我这没有同样青花圆珠扣啊。”缝纫机上的女子一会儿递过两个银色扁形的盘花扣,目光询问,“没问题。”我想能穿即行。

“鞋扣眼有点松,我帮你用线锁紧些。”女子要到缝纫机上车,老妇人拿回来,“不碍事,不碍事,我还看得清,手缝的结实。”

“这里还有先打的豆浆,不要浪费啊。”男人又在后面叫嚷起来,端出豆浆壶递到年轻女子唇边,女子仰首张嘴从漏斗口喝着,“哎呀喝豆浆都不会,不是那样子。”男人将壶对准自己嘴示意咕了一口,又递到女子唇边,豆浆喝毕,女子踩着缝纫机继续哒哒哒响起来。老妇人不知唠叨了一句什么,男人怨嗔地说:“好先哩专心钉妹崽个扣子,我会做好饭给你们,不要老想到欺侮我哈!”

话头刚完,这厢老妇人笑如黄菊:“谁欺侮你啊老头子,有哇冇哇的瞎扯。”年轻女子嘴角漾起笑意。一旁的我看得呆了,“老头子在,女崽你就可以一直享这个福啊;老婆子,夫妻情深难白首,不吵不闹不到头。你还有什么指示啊?”男人边说边洗涮。夕阳下,外面光线渐渐柔和起来,铺内显得格外安详而静谧。

“试试看吧,妹崽。”老妇人递过鞋子。“包你满意妹郎崽,我们家专业补鞋上拉链,家里有什么坏了只管拿过来。我这店不是品牌专卖,不是奢侈品高档货,但一定是服务周到,贴心又细心……”接下来又是男人爽朗的声音,“莫忘记包包啊。”听着男人忽怨忽夸的自言自语,我忍俊不禁。“这世界有人做大事,一定得有人做咱这行,要不看看你的绣花鞋,钉好了不就比新的还养脚吗?小手艺,老行当。”


原来他们家来步行街做这一行,算来有十七八年。说话的男人六十多岁,依然精气神十足,不时插科打诨,一时其乐融融,满铺小日子的温馨。俩老三个儿女,儿子外面打拼,刚刚喝豆浆的是女儿,本来在外面打工,铺子里忙就叫回来帮忙。再追根溯源,男人爷爷本是辽阳人,年轻时闯关东,被国民党抓壮丁,到了丰城地界时才得以逃生,入赘在奶奶家,从此生根发芽。到他一辈,从河东到河西,丰矿、尚庄、城区等辗转,最终租下这个补鞋店,屈指已是百年光景万象更新。

“在丰城生活得可习惯?”

习惯啦习惯啦。男人指着桌上的辣椒炒肉和谷烧酒,乐呵呵地说,辣得舒服吃得痛快,甭提多过瘾。

此心安处是吾乡,真是小手艺,老行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