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赠汪伦:短短28字,写出了一场感人肺腑的分别

 戏秦皇汉武 2021-07-28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首《赠汪伦》应该每个人都学过吧!但是对于这首诗,我们真的有做到彻底了解吗?

我们都知道这首诗是李白写给汪伦的,而这其中更是表达了他们二人之间面临分别而真情流露,从李白说出的那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便能感受到他们深厚的感情。

但是后来有人对这首诗提出了质疑,因为李白是我国唐代的著名诗人,虽然他在仕途上并不顺利,但是他在文学上的地位可是无人能比的。

在当时的文学地位上,如果李白称第二,恐怕都没有人敢称第一,可见他的才情有多出众!

而汪伦呢?历史上并没有他的文学创作所流传下来,说明他在文学创作这一方面并不突出。

按照道理来说,李白是一个文人。而文人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略微有那么一点的迂腐,所以才会在仕途上屡屡受挫,也正是因为如此,李白一般结交的也都是志趣相投的文学爱好者。

那么这个汪伦到底是谁呢?李白不但为为他写诗,还表达了如此深厚的感情!

在后世人们发现的《汪氏宗谱》中记载:

“汪伦又名凤林,仁素公之次子也,为唐时知名士,与李青莲、王辋川诸公相友善,数以诗文往来赠答。青莲居士尤为莫逆交。开元天宝间,公为泾县令,青莲往候之,款洽不忍别。公解组后,居泾邑之桃花潭。”

这其中表明了汪伦的身份,是仁素公的次子,而且在开元天宝年间,是泾县的县令,而桃花潭正在泾县。

不但如此,汪伦还与李白等多名文学爱好者相结识,更是经常以诗文的形式进行往来,其中与青莲居士也就是李白的关系最为要好。

这也就解释了为何李白会与汪伦结识了,人家也并不是什么普通人,虽然汪伦写的诗不能流传千古,但是人家也是会写诗的,而且在李白这个“诗仙”的面前也毫不惧怕,可见二人在相处的过程中是十分的融洽。

而后来也有人认为那句“忽闻岸上踏歌声”是汪伦组织了百姓来为李白送行,因为这句诗给我们的感觉就是有歌有舞,十分欢快的一个景象,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用我们当今话来说,李白在当时文坛上的地位确实拥有很多的粉丝,所以老百姓为他送行也是极有可能的。

但是李白却是用了“忽”这个字,可见他对歌舞的安排事先并不知情。而且无论是什么歌舞都是需要时间来练习的,汪伦虽然身为县令,难道他真的能借用职权来安排百姓为李白献上歌舞来送行吗?

我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如果他真的是这样滥用职权的一个人,那么就不值得李白与他深交了。

所以在我看来,这个所谓的“踏歌声”是来自于汪伦,他与李白感情深厚,两人在岸边分别,就在李白将要离开的时候,汪伦突然跳起了舞,而这个歌舞的含义也只有他们二人知晓。

看到汪伦歌舞的李白心中也是五味杂陈,于是便写下了那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都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

于是一幅友人分别的画面就这么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他们二人为我们演绎了一场感人肺腑的分离场景,更是将他们之间的情谊道出,让我们不禁感叹!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比较鲜明的艺术特色。

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的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

所以读李白的诗,让我们体会到原来这就是所谓的“诗仙”。

其实不止是李白,在我们品读其他诗人的时候,都不禁在感慨读诗的重要性。

当你赏月时,你会想起那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当你吃到荔枝时,你会想起那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就像是一句话,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便是提倡我们要读书,体会生活。

古诗是好东西,是我国渊源流传下来的历史文化,所以我们更要传承下去,多了解古诗文化。

尤其是现在的孩子对我国的这些文化了解过少,背诗的时候半天想不起一句,而教改以后提高了阅读量,尤其是古诗词的分量,增加51%,所以如果诗词不好严重的为成绩拖后腿。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更要重视读诗,而在我国历史上的诗人那么多,又该读谁的诗呢?

不要着急,今天为大家推荐《李白诗集》、《杜甫·白居易诗集》,三位文学大家,相信读后一定会有所收获。

其实不止是孩子,我认为只要是中国人就都要学着读诗,学会读诗,能够读诗,这是对古诗词的最大尊重和传承,这更是我们的一大笔精神财富。

我们已经长大,知道了诗词的重要性,但是孩子却还不太理解,所以这个时候身为长辈的我们就需要作出榜样来引导孩子让他们明白,原来中国的诗词这么重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