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字保平安,聊聊“福”字的那些事

 剪纸折纸趣手工 2021-07-28

“福”字俗话说,“衣禄全、一口田。”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福”是最吉祥的一个字。从字面来看,丰衣足食、安居乐业便是有福。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福是一个形声字,与祭祀、祈祷有关。

“示”本是祭台的意思,摆放贡品以求鬼神保佑。“福”则表示一个人双手捧起容器在祭台前面祭祀、祈祷,代表着祭品。《辞海》对“福”的原生意思的解释是:“祭祀用的酒肉。”


由于祭祀是向神明祈求吉祥好运的,因此用于祭祀的贡品也便是吉样的事物,得到供品“福”的人也就是吉祥、幸运的。而分食供品,一则带有血缘意义上的“缘分”之意,另一方面也具有“福分”的意味,中国古人春秋两季都要祭祀灶神,祭祀之后,人们便分享供品。抢食供果,被称为“抢福”;分割肉食,则叫做“分福”、“散福”;人们喝酒吃肉,一醉方休,即是“享福”。


而每逢中国人的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会在方方正正的大红纸上,对角写上一个“福”字,贴在堂前、屋门、箱柜上,以祈愿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福满门庭。这便是中国民间传统的“迎春接福”的习俗。

因此,过去民间有“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的说法。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作成各种图像的,如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贴“福”字的习俗,在我国民间由来已久。《梦梁录》就有记载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等民俗活动。所谓“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

提到“福”字,不得不说的是康熙御笔题下的“天下第一福”。相传康熙十二年,孝庄太后六十大寿将至,不料突染重病,太医束手无策。百般无奈之时,康熙听说天子是万福万寿之人,可以向天父为自己“请福续寿”,遂决定为太后请福。

在沐浴斋戒三日之后,用朱砂一气呵成了这幅“福”字,并加盖了“康熙御笔之宝”印玺,取意“鸿运当头、福星高照,镇天下所有妖邪”。孝庄太后自得到了这“福”字,百病全消,享高龄得以善终。事后康熙几番重提御笔,却再也写不出其中的神韵,所以民间盛传此福为“天赐鸿福”、“天下第一福”。

令人拍案称奇的是,这幅御宝有意无意间隐藏了许多说道。此“福”的书写不同于民间常用的饱满方正的字形,其字形窄而狭长,为瘦,音谐“寿”,民间称之“长瘦福”,即长寿之福。

而且这“福”字右半部的形状恰好与王羲之兰亭序中“寿”字的形状颇为相似,故而,这“福”字也成为现存历代墨宝中唯一的将“福”、“寿”写在同一个字里的“福”字,民间称之为“福中有寿,福寿双全”之福。

更加让人叫绝的是“福”字左部偏旁颇像一个“才”字,隐含“子”字,右部似王羲之所书“寿”字,右上角极似“多”字,右下部又似“田”字,再加上左上角的一点,含“多一点”的整体含意,故称该字为“多才多子多田多寿福”,又由于其中的“田”尚未封口,因此是鸿福无边、无边之福。


由此可见,福字虽然只是一个字,但是包含着许多的含义,但不管如何变,离不开它祈福的本质,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