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子玉史院 2021-07-28
 / 子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指点江山,睥睨天下,谁都想着自家的江山能够千秋百代,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可现实却是,秦帝国二世崩塌,大唐王朝在藩镇割据中寿终正寝。但有一个家族,虽未曾站在权利的顶端,但却在两千年的历史中笑傲江湖。

不用猜,答案是唯一的,孔子家族。

而真正让孔子的学说走进庙堂,融进汉民族的血液之中,则不得不提到一个人,董仲舒。

黄老之学的无为而治让汉帝国从一片废墟中驶入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大治局面。以前是饿得前心贴后背,如今是撑破了肚皮还有盈余;以前是出门基本靠腿,如今是高头大马逍遥过市。

总之一句话,国家富强了,人民幸福了。

历史驶入了汉武大帝刘彻的时代,面对着堆积如山的财富,武帝跃跃欲试,有些事,该办了。

▲文景之治  【图片摘自网络】

高帝的白登之耻,武帝以铁马金戈来回应。国家制度建设,意识形态的建立,武帝以举贤良方正为切入点。

建元元年,武帝下诏举贤良方正之士,在景帝朝默默无闻的博士董仲舒脱颖而出。

“天人三策”洋洋洒洒,弥漫在武帝眼前的雾霾立时散去。

百家争鸣的时代彻底成为过去,儒家一枝独秀的局面一直持续两千年之久。

是的,从此儒家学说成为了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

“独尊儒术”不仅增强了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儒家学说更是将“礼、义、廉、耻”的观念融入了读书人、社会精英的血液中。这就是每每汉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总有一批人不顾个人的安危挺身而出,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汉民族一直生生不息是有原因的。

还有横亘在帝国头上的合法性问题更是得到了解决,改正朔,易服色,汉王朝顺天应命,不是人力所能为。

君权神授,帝王的位子更不是你想坐就能坐,所谓天子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资格称孤道寡。

当年文帝刘恒无暇解决的问题,到了武帝时代得到了完美的解决。洛阳才子贾谊心中的宏愿在董仲舒手里成为了现实,造化弄人。

▲贾谊  【剧照】

兴办太学,办乡学,帝国有了培养人才的正式机构。举孝廉茂才,帝国更是有了发掘人才的一整套制度。

汉家庶事草创,加四夷侵凌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资治通鉴》卷二十二)

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彰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䄠,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焉可述(《汉书.武帝纪》)

是的,汉武帝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

董仲舒奠定了儒家独尊的局面,董仲舒解决了汉王朝的制度问题,但董仲舒一生却未能居于高位指点江山。

汉武帝发现了董仲舒这颗金子,却没有对他予以重任,而是将他任命为江都王的丞相。

江都王刘非当然不是善茬。《汉书.景十三王传》载:“非好气力,治宫馆,招四方豪桀,骄奢甚

江都王刘非优点屈指可数,但缺点却是可圈可点。还好,董仲舒的学富五车得到了刘非的敬重,两人相处倒也愉快。

▲汉武帝  【剧照】

但胶西王的情况就不同了,胶西王刘端不仅混账的出类拔萃,胶西王最擅长的事情是整治朝廷派往胶西国的高官,二千石的官员在胶西国几乎是集体阵亡。

因为公孙弘的陷害,董仲舒被任命为胶西王的丞相。董仲舒战战兢兢,虽然得到了胶西王的礼遇,但还是瞅准机会溜之大吉。

董仲舒在为中大夫的时候,辽东高庙、长陵高园殿灾,董仲舒猫在家里以春秋灾异阴阳五行推说其意,不意草稿却被主父偃盗去交给了武帝。

董仲舒被下狱,当死,但武帝最终还是赦免了他。

灾异之说可以为皇家服务,但却不能给帝王添乱。

董仲舒虽然终生不得其志,但他奠定儒学独尊局面的成功却也对得起他当年“三年不窥园”的勤奋。

▲三年不窥园  【图片摘自网络】

值得一提的是,董仲舒弘扬的儒学也不是孔子的原汁原味。董仲舒的儒学是融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新式儒学。

而汉武帝也是儒家和法家混合使用。正如汉宣帝所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

董仲舒虽然官场不得志,但却最终以学者的姿态镌刻于丹青之上。

看完记得点个“在看”,谢谢!

/

往期精彩:

秦孝公:如何将一手烂牌打赢

贾谊:“文联”泰斗的跌宕人生

/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