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柏人城遗址

 点滴斋书房 2021-07-28

柏人城遗址

柏人城位于隆尧县城正西13公里,今双碑乡亦城、城角二村周围,是距今2600余年前的春秋时期古城池。公元742年(唐天宝元年)一场泜河水患,县城迁至尧城镇。由于被淤泥覆盖,地下原址得到了完好保存,从此,柏人城成为华北地区保存最完好的春秋时期古城池。

柏人城名称的由来,史料中没有相关记载,但在柏人城周围很多村,还流传着“光泰岗密松林”的说法,光泰岗位于柏人城东,由此可知很多年前,柏人城周围森林茂密,松柏丛生。古人说:万木皆向阳,而柏独西指,盖阴木而有贞德者,故字从白。白者,西方(正色)也。古人眼中的柏树是贞德之树,对柏树怀有崇敬之情。因此,柏人城的名字,应当源于古人对柏树品质的崇拜。

柏人城周围有许多以“柏”命名的村镇,例如柏乡、柏舍、白(柏)木等,至今这些地区还有每年正月十六烤柏灵火的传统。

先秦时期,柏人城是中国北方较大的城市。营建时间较早,根据文献记载:按汉皇甫谧所撰《帝王世纪》及《城冢记》与《大明一统志》皆云:尧封唐侯所都之地。蠡吾李益谿《灰画集》亦曰:尧所都。(周襄王)二十八年,晋文公伐卫取邢,又属晋邑,乃为柏人。

研究人说柏人城是尧的采封之地,在远古时期已有先民居住。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修建了城池,因此,柏人城的修建时间不晚于周襄王二十八年(公元前624年),距今最少2640多年。

柏人城为夯土建筑,城址近方形,西北部为斜角,北城垣呈曲尺状,东北角向外突出。城墙全长8017米,其中:东城墙2225米,南城墙1915米,西城墙1451米,北城墙2426米,平均厚度15.1米,最高处9.15米,城廓面积4.2平方公里。城墙夯土层为10厘米左右,每隔30-60厘米不等铺设一层横木,其作用相当于现代建筑使用的钢筋(如今横木已腐朽,仅存方孔)。

柏人城内外还有诸多的历史遗存,柏人城西800米有战国柏人侯李昙及其子孙的27座中小型墓葬,西门地下埋有汉代徐整碑,城外有泥沙覆盖的城门、护城河、吊桥、张耳台等遗迹,城内有宫殿区、居住区、造币厂等遗址。明清时期,柏人城内还保存有关帝庙、五圣庙、白佛寺、大戏楼、钟鼓楼等建筑。亦城村北一片土地中,至今还有不少砖瓦碎块,村民都称这里为瓦茬地,专家推断应为当时柏人城内大型建筑所在。

在柏人城出土的文物有绳纹鬲、陶豆、大型板瓦、绳纹筒瓦、青瓷钵、青瓷碗、铜镞、带钩、铜镜、钱币等。

在柏人城址附近有大范围的战国及汉代古墓,这些墓葬分布密集,随葬品丰富,具有很高的考古和文物价值。附近村民种田时曾经翻出青铜簇(箭头),历年出土遗物有商周时期的陶窑和大量陶器、瓷器、青铜器等,最具代表的是战国时期所铸“白人”刀币和刻有“柏人”的铭文铜戈。

考古部门经过调查,确定柏人城城门有8个,其中东西城墙各3门,南城墙1门,北城墙1门,足见柏人城规模之宏伟。由勘测可知,城墙底座宽约26米,城墙宽17米,城门宽约16.5米,护城河距城墙11米,护城河与城墙之间有3米宽的小路。护城河宽约18米,拐角处达到25米。勘探中还发现,柏人城内有道路9条,其中南北方向2条,东西方向7条。专家认为:柏人城遗址是一处规模较大的古代遗存,具有很高的历史、建筑、人文等方面的研究价值。现柏人城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柏人城东接大麓,西控太行,壤连燕赵,是当时南北交通的重要据点,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柏人城是尧帝的采邑,柏人城东北的尧山为尧始封之地,尧在此削柏立诽谤之木,广揽贤士。柏人城自春秋战国达到鼎盛,为赵国的第二大城市,是当地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在战国时期的赵国,汉朝初年分封的赵国期间,分别作为首都邯郸、襄国的陪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柏人城有许多历史故事。先后有晋文公重耳、赵王迁、秦始皇嬴政、刘邦、刘秀、石勒等多位王侯在此留下足迹,也有李昙、侯莫陈悦、杨宣、李曾等人因功被封为柏人侯、柏人开国侯、柏仁男、柏仁子等爵位。

柏人城是宝贵的文化资源,隆尧县全力打造“唐尧圣地、李氏故里”文化品牌,在柏人城西城墙外侧,打造了古城花海。占地15亩,种植了银杏、金叶国槐、雪松、黑松等苗木9000余株,15个品种,以及波斯菊、硫华菊、秋英等各色花卉7200余平米。柏人城展示深厚的历史文化同时,历史文化古迹游也成为河北南部的文化旅游亮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