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发现的历史建筑--观音堂

 点滴斋书房 2021-07-28

调查感言:只要工作,就会有新的发现,文物就会不断的被发现,价值在不断的被发掘,虽然全国文物普查已经进行N次,这种新发现还在重复,被研究。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是我们的研究在不断的深入,二是我们对过去的认识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三是调查工作还存在着死角。并不是说,有了一次工作,对一个城市的文化认识就成为定局。

最近,有历史爱好者提供线索,说在邢台市道口村发现一座有文化价值的历史建筑。为什么这样称呼?是因为如果定性为文物,那是文物部门所要进行的权利,其他无权定性文物,或言之在一些人的眼里,好像“文物”一词成为一种官称。不管怎么样,我们暂且称为历史建筑,这个应该没有多大问题吧。

实际上历史建筑一名,已经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的一个特有的名词,是介于已经定性成文物保护单位之外的文物,也就是说无法取得官称的,就称之为历史建筑。事实上也是文物的一种,只是身份有待于官家的肯定。所谓的文物,是指有一定历史年代,有一定文化价值,还有一定科学价值的建筑或文化遗存。

一、普光寺口传历史

普光寺位于河北省邢台市桥东区东郭村乡道口村南的御道旁,道口村是因位于南北御路与东西大道旁而名。

普光寺是一个近代建设的寺院,是邢台市登记在册的合法的宗教活动场所之一。当时为什么要建这个寺院,是因为在此有一个千年的古庙,据当地守庙人田保峰称,他在庙里发现了六块石碑座,又根据石碑的文字记载进行推算,寺庙始建于唐代初期的贞观年间。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其时期为公元627649年。

在进行文史资料调查时,有道口村三位90 多岁的老人回忆,寺庙比道口村存在的时间更悠久,有“先有道口庙,后有道口村”的说法。明代初期,有侯姓人家来此居住,占产为庄,逐渐形成村庄,俗称道口村至今。

普光寺当时称为观音堂,庙堂东侧邻靠南北交通要道古御路,1980年代时,在此还有石槽和驿站遗迹。

民国六年,天降大灾,寺院里卖掉院内多棵柏树赈灾,共换得大概二百大洋,布施给村内百姓共渡难关。据村内老人回忆,寺庙曾经东西有三个大殿,有韦陀殿、观音殿、关公殿等,当时庙里的壁画色彩鲜亮,栩栩如生,水泡也不褪色。据寺庙现存民国年间《重修碑记》记载,寺庙曾经在民国期间或之前已经多次重修。

1963 年,邢台市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洪水,当时道口村里死了十九口人,村内绝大多数房屋被水冲垮倒塌,使村民无家可归,只有观音庙堂毫发无损,百姓们都在这里避难。

1960年代时,邢台市绝大多数的寺庙都被毁,当地村民为了保护这座古庙堂,将此为他用,使庙院得到保存。

1978 年,庙院用做弹花房,弹棉花的时候不慎失火,当时储存了很多棉花,本以为寺庙难以保全,没想到寺庙奇迹般的幸存下来,没有造成任何损失。

改革开放之后,村民自发对庙院进行修缮,并增设了前殿,改名为普光寺。每年农历二月十五为传统庙会,届时三乡五里的乡亲自发在此聚集,一些传统的文化项目也争相展示,对当地的文化、经济交流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

二、普光寺观音堂

普光寺观音堂即今普光寺后殿,大殿位于一个传统院落中央,大殿两侧有东西配殿,配殿为青砖平顶式建筑,从建筑手法看分析,疑建筑时期较早,似为民国时期大修时所建;大殿东西两面有厢房数间,应为后期(1970年前后)修建。

观音堂大殿为传统建筑,硬山式,大殿为大木结构,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大殿主梁间用材较大,上有修饰痕迹,似以之前旧材改用,由此也可以证明此殿曾多次重修。前有廊坊,东西山墙为青石基础,上有青砖卧铺,两端有盘头,上饰有砖花。后山墙亦为青石基础,青砖墙,铺法为青石上卧铺四行或五行,其纵摆立铺一行,再上又为卧铺。与顶结合处改为以青砖仿木作枋头。

大殿顶为布瓦顶,有正脊和垂脊,两侧有吻兽。

在大殿前有民国时期的《重修碑》,此碑宽约七十余公分,高一米余,上有民国年间大修观音堂经过的事记,碑文记载:

邢邑城南道口村北有观音堂,历年久远,重修数次,碑文俱在,班班可考,民国六年,雨为灾,正殿坝塌,五瘟、韦陀、关帝各殿亦行倾圯,庙外围墙街北官房均已荡然无存。后清季变法破除迷信,劝捐修庙甚不易易。吾村村小力微,徒兴浩叹而已,殊不知古以神道设教,非今其求福免祸尚迷信也,实令有所观感而向善也。观音者素称大慈大悲,民国九年旱魃为虐,赤地千里,十室九空,十年春乞食外方者,途为□□,辗转沟壑者□□□,闻会首侯万福等,本观音大慈大悲之意,将庙中历年所存谷米数石,并变卖柏树□一百数十元,本村按户拨夫,远方以工代赈,自十年二月兴工,到四月底告成,数月之间不但百废俱举,而活人多多矣,观音之名实既符,迷信之风俗可转俾,后人有所观感,而效法大慈大悲方不负神道设教之意,旨焉是为记。

中华民国十二年三月

从碑记上可知,普光寺观音堂有成组的建筑,除观音堂外还提到了五瘟殿、韦陀殿、关帝殿,其年代“历年久远,重修数次,碑文俱在,班班可考。”民国六年,即公元1917年,普光寺观音堂的一些建筑因大雨而毁坏,后在民国九年,即公元1920年,以谷米数石并变卖庙产周济灾民,对庙堂进行了大修。距今已经百年有余。

除以上所见,庙堂范围内还有石刻数通,其中一块保护在观音堂内的供桌下,因条件所限,其碑文内容无法窥见。

三、价值与意义

关于历史建筑,邢台市名城办室与邢台规划部门已经进行了多次的调研,对全市没有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建筑进行了摸底,并且报邢台市人民政府核准,先后于2018年、2019年公布两批邢台市历史建筑保护名录56处。

邢台市具有3500余年建城史,历史建筑众多,特别是以邢台古城中轴线的古御路两侧的历史建筑最多,此次发现的普光寺观音堂历史建筑,丰富了邢台历史建筑内容,同时为古御路文化增添文化内涵。

普光寺观音堂建筑,是邢台历史文化遗产,是历史建筑,建议有关部门加强保护,如有资金由文物部门或城市管理部门进行修缮,同时邀请文史工作者加强对普光寺观音堂文化进行发掘整理和研究。

邢台市普光寺

普光寺观音堂及两侧配殿、厢房

观音堂大木梁架

观音堂顶部的现状

观音堂前民国重修碑记

民国重修碑

脊上的砖雕残件

遗留的布瓦件

观音堂后山墙现状

西山墙的砖作

观音堂建筑柱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