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吉普:从冀东建国学院走出来的老校长

 遵化文史 2021-07-28

张吉普:从冀东建国学院走出来的老校长

张吉普(1931.10—2010.10), 男,汉族,遵化市团瓢庄乡山里各庄人。1948年底冀东建国学院毕业,195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本县周桥子、峪口、思恭庄、夏庄子、西苇店、中滩、马各庄等村的学校以及官庄中学、山里各庄中学和洪水川中学等校任教。1958年,曾被调到县五办室工作。历任马各庄小学、官庄中学、山里各庄中学和洪水川中学等校校长。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曾获得遵化县政府嘉奖和遵化县委、县政府先进工作者等荣誉。1984年离休。

1948年正月,十七岁的张吉普奔赴位于马兰峪南新城的冀东建国学院报到。在这里,他领悟着纪之、娄平、张明远等等革命志士的言传身教,亲历了1948年6月6日的惠陵血案,激发了他对敌人的仇恨,对建设新中国、献身教育事业的信念。

1948年底冀东建国学院毕业后,他以年青人的一腔热情投身教育事业之中,在简陋的教室里,用智慧灌溉渴望的幼苗。他在兄弟七人(两个哥哥是抗日烈士)中排行第六。由于经常家访,工作勤奋,教学成绩又常常名列前茅,他给村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大家亲切地称他为"六老师"。

张吉普老师担任过马各庄公社、团瓢庄公社视导员和多所学校校长。他注重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注重对新教师的言传身教。经常深入各学校听课,指导教育教学工作;与教师谈心,培养教师严于律已、宽以待人的高风亮节,要求教师关爱学生,特别要关心后进生的进步。在他的直接引导下,涌现出了一批县优秀教师,如山里各庄中学语文老师孙义、官庄中学数学老师周八妹等。由于他的努力,学校工作不断跃上新台阶,多次受到县局领导的表扬。

在文化大革命的艰难岁月里,张吉普校长曾一度被造反派架空,比如山里各庄学校就曾被造反派把持,好些教师无端遭受批判。张吉普采用明暗结合之法,保护多名教师少受批斗,维护正常教学秩序。他也因此被排挤到较为偏远的学校。

值得称道的是,他身为校长,工作十分繁杂,却从未脱离过教学工作。他认为,一个学校领导如果脱离了教学,那他就是个教学“门外汉”,是没有教学发言权的,当然也就没有指导教学的资格了。几十年来,他担任过小学大部分学科和中学部分学科的教学工作。当有的老师请假时,他还常常临时替代授课;当学校开展教研活动时,他不但参加,而且能说到点子上,对教师教学的得失进行恰如其分的评析,给所有师生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也因此在教师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从1948年在教育战线耕耘开始,他十多年没有交通工具,往返学校与家里,或是去县里开会只能靠步行。但不论刮风下雨,不论暑热天寒,都准时到校,而且提前两三分钟“候课”,与孩子们交流学习与思想。后来有了一辆破旧自行车,一骑就是二十多年。有一次去县里开完会,天空阴云密布,他本可以先避雨,可急于给基层教师传达会议精神、落实教学工作的他,却坚持赶路,结果半路上遭遇暴雨。他浑身湿透,终于把上级的工作部署传达给了老师们,他也由此落下了对雷雨天心悸的顽疾。

1984年张吉普离休,但他离休不离志,接过了乡关心下一代宣传员和乡离退休老干部书记的担子。虽然做的只是跑前跑后、宣讲政策、服务老同志的琐碎工作,但他内心感到很充实。由于工作很有成效,被评为遵化县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离休老干部。

(团瓢庄乡山里各庄 张玉坤)

遵化文史,探寻历史古迹,传承灿烂文化,感受灵动而隽永的千年古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