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奥运会上,她最后一跳看哭多少人

 acerbookstore 2021-07-29

本文配图选自丘索维金娜相关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奥运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今天来介绍一位无论男人女人,见到之后都得道一声“牛逼”的人。

即使整天按照三围、体重、五官给女人打分的男人,面对这个人,也得由衷地道一声“真正伟大的女性”。

她叫丘索维金娜,女子体操运动员,今年46岁,这是她第8次参加奥运会。

她之所以伟大,不是因为她的名次,不是因为她打破了世界记录,也不是因为她年轻漂亮。

而是她的一生,都没有被数据和标签驯服,一直在验证“谁说我不可以”。

丘索维金娜当年也是小女孩,1992年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她那时候只有19岁。

丘索维金娜当时在独联体体操队,她们的队伍拿到了冠军,当然是团体冠军。这是丘索维金娜唯一一次得到金牌。

领奖台上,右起第3个就是丘索维金娜。

如果不是因为她参加过8次奥运会,如果不是因为她46岁还征战沙场,如果不是因为她一把年纪还要跟16岁姑娘们同场竞技,她很可能就变成了一个标点符号,随着资料一起发黄。

当年丘索维金娜的团队,大家都是紧绷的马尾辫,灿烂的笑容,人人看上去都是那么年轻,甚至看上去感觉比官方报道的年龄还要小。

体操运动员给我们的印象大都是这样,没有什么辨识度。

竞技体育非常残酷,而体操更是尤其残酷。

运动员到了十八九的年纪,身体刚刚完成发育,就要告别体育生涯。

如果一个行业只能容纳年轻人,那不是因为年轻人稀缺,不是因为年轻人宝贵,恰恰相反,是因为年轻人不值钱。

竞技体操需要把身体的潜力开发到极限,只有这样才能拿到好的名次,这种强度不能用我们平常人所在的职场的辛苦来形容。

但从比赛的角度出发,新队员一批一批上,老队员一批一批下,没有人在乎退役的老家伙们。

人们都说“冠军只有一个”,一方面是运动员们自我安慰,毕竟拿不到冠军不是丢人的事。另一方面,也强调一下冠军的稀缺。

其实用历史的视角去审视,冠军并不只是一个,而是很多个。拿到冠军和没有拿到冠军,差别不大。

你还能记得伦敦奥运、北京奥运、悉尼奥运的冠军都有谁吗?更别说巴塞罗那、亚特兰大那些20年、30年前的奥运冠军了。

而丘索维金娜却只有一个。

别人是19岁就走到职业尽头了,而她在生完孩子4个月后,就重返训练场,那年她27岁。

在竞技体操行业,即使20岁的女孩,还要面对舆论和身体的偏见,更别说一位已婚已育的27岁女人了。

女子竞技体操的技术难度每年都翻番儿,你要做的不是淘汰别人,而是淘汰过去的自己。

很多人选择早早离开,不是因为身体吃不消,而是因为心里压力太大了。

丘索维金娜穿越很多时代,一直留在一线训练和参赛,这已经超越了比赛项目所要求的极限。

她先后送走了多位“体操女皇”。

陆莉、霍尔金娜、刘璇、张楠、柳金、程菲、西蒙·拜尔斯……

一个个巨星来了又走,她虽然没有拿到“女皇”的名次,但是她的伟大一点都不输她们。

丘索维金娜面对采访,说自己之所以在生育后选择复出,是因为习惯了结实紧致的身体,受不了生育后松弛没有弹性的皮肤,但真实情况是这样吗?

真实世界有点残忍:她儿子被诊断出了白血病。丘索维金娜为了为儿子治病,卖掉了房子,几乎倾家荡产。

乌兹别克斯坦的医疗条件有限,她几经辗转,来到莫斯科求医问药。

后来她听说科隆有一家医院,治疗白血病的技术非常先进,但是需要一笔昂贵的医疗费。

但是对于丘索维金娜来说,即使获得金牌也才5000美元奖金,这医疗费简直就是天文数字。

她卖掉全部家当也不够,跟乌兹别克斯坦政府方面交涉也没有结果,她没有退路,只能复出。

“我想我必须回到训练场,因为儿子需要治疗费。”

2002年,在釜山亚运会,27岁的丘索维金娜夺得了女子体操金牌,这时候德国体育部门发出了邀请函。于是在“3年规定”期满后,她加入了德国俱乐部,全家搬到了德国。

2006年,丘索维金娜加入了德国国籍,决定参加北京奥运会。

消息一出,乌兹别克斯坦国内群声鼎沸,很多人骂她“卖国贼”“奥运叛徒”……

而她能做的,只能是通过比赛拿冠军,得奖金,筹措医疗费,让丈夫留在德国照顾孩子。

对于年逾三十的丘索维金娜来说,这意味着挑战身体的极限。既是和自己比,又是跟比自己小十几岁的新生代实力竞争。

丘索维金娜看上去越来越老,跟满场的马尾辫相比,她有些格格不入。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丘索维金娜为德国赢下了一枚银牌,这是62年来德国第一次获得这个项目的银牌。

命运总是眷顾努力的人,这时候医生告诉她,儿子的病不会再复发了。

此时儿子阿廖沙16岁,她终于可以舒一口气,不用为了挣医疗费而比赛了,她可以为了自己的热爱而训练了。

分离十几年后,丘索维金娜回到家乡乌兹别克斯坦。“我为苏联赢得了一枚金牌,为德国赢得了一枚银牌。但是我从来没有为乌兹别克斯坦赢得一枚奖牌,这是我的梦想。”

每次媒体介绍她的故事,总会加一句不知道出处的“你未痊愈,我不敢老”。

好像要塑造一个含辛茹苦的伟大母亲,为了孩子,强打精神、勉强自己,真是可怜兮兮。

媒体需要塑造一个苦难坚韧的女性形象来煽情,丘索维金娜不需要。

永远记得北京奥运会上的丘索维金娜,在准备跳马动作时的表情。

她那年33岁,短发,露耳,露额头,一身腱子肉。犀利的目光,抿嘴,不笑。

起势、奔跑、跳跃、翻滚、落地。

整个过程,她的眼神和下颌骨一样棱角分明,硬邦邦的,没有半分慌乱或闪躲。

如果你看过她的比赛,就会知道,这个女人绝对不需要你的可怜。

如果说她单手能掀翻屋顶,我也毫不怀疑。不是因为她一身的腱子肉,而是她的气势。

在她眼里,或许我们才是弱小和可怜的人。

丘索维金娜会在采访时,公开抱怨她以前的体操队说话不算数,拖欠自己的奖金。

她刚去德国时,有人背后说坏话,说她只是想借孩子生病这个事,拿德国护照走人而已。

丘索维金娜这样回击:“如果有谁在我面前说这话,就就会朝他开枪,让他永远闭嘴!”

她从来不是忍辱负重的圣母,敢说、敢骂,不搞道貌岸然那套,甚至可以说她没有家国情怀和理想信念。她是一个“体操怪物”。

“我是这个赛场上年纪最大的,这些小姑娘都叫我体操奶奶。能在场上一天,对我来说就是一种享受。”

今年开幕前,媒体报道丘索维金娜会担任乌兹别克斯坦的旗手,不知道为什么,开幕式前突然换成了别人。

丘索维金娜照例不客气地说,那些决策者不讲理,没给她合理解释,严重影响她的比赛情绪。

不知道丘索维金娜有没有参加开幕式,导播没切到她的脸。

哈萨克斯坦的仙女旗手,汤加的涂油小哥……反正镜头只追着好看的人走。

好像没人会想起一个46岁老女人,不算漂亮,没有明星光环,又没有商业价值。

东京奥运开幕式上放了部短片。片子透过一位百岁体操运动员的眼睛,回看奥运会上的经典时刻。

里面有刘翔,这是第一个获得奥运田径短跑项目冠军的黄种人。

有跳水梦之队,举重梦之队,还有朱婷。

没有丘索维金娜,可能在拍片的人眼里,她的职业成就不能和刘翔他们相提并论。

25日,在跳马资格赛里,丘索维金娜输了,没进决赛。她含着眼泪向观众告别,宣布这是她最后一场比赛。

早就是00后的世界了。连晚会解说人的稿子里都写着:奥林匹克正在追求年轻化。

就是不知道有多少年轻人还关注奥运。还记得北京奥运会的口号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伦敦奥运会:激励一代人。

开赛第一天,00后射击运动员杨倩拿到奥运首金,一片鼓掌欢庆中,有人却因为她收藏耐克鞋而骂她。

在一个以立场先行为荣,立场比沟通、思辨、包容都重要的时代氛围里,奥运精神比以往更像乌托邦,更像一个空想的世界。

并且,又比以往更爱赞美年轻人。

至于这个价值是什么,年轻人不值钱的注意力是不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毕竟有注意力才有赞助商,有赞助商才有钱赚,奥运也是门生意。

那又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我觉得,越是这种时候,越需要奥运,越需要丘索维金娜。

人类永恒的追求,绝不是画个圈圈乖乖往里钻,再不出来。而是突破圈圈,跟自己说:没有不可能。

丘索维金娜就是这样一个象征,一生撕开标签,就靠自己的双手双脚,跟现实硬碰硬,往前闯着走。

东京赛场上,还有一位上海阿姨倪夏莲,她是奥运乒乓球史上年龄最大的参赛者。

倪夏莲曾是乒乓国手,1983年世乒赛上夺得女团和混双冠军。退役之后,她为了丈夫兼教练——汤米·丹尼尔森,留在了异乡卢森堡,开始了第二段职业生涯。

她说自己是“中国的女儿,卢森堡的媳妇”,最想念老家浙江嵊州的小笼包。

今年58岁的她,刚刚结束了第五次奥运征程,在2-1领先之下,输给了比她小41岁的韩国女孩申裕斌。不是输于实力,而是因为年龄。

没有记者围堵,没有镁光灯,她带着微笑向场边挥挥手,坦荡退场。

其实,荣誉不分国界,甚至无关奖牌,有的坚持本身就闪闪发光。

这样的人,哪怕一辈子拿不到一块金牌,也比另一些仗着成绩横行霸道的巨婴怪物,伟大多了。

来聊聊

你在看东京奥运会吗,哪场比赛或哪个人最让你难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