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端午话“端”

 象形识字 2021-07-29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端午本作“端五”,端是初始的意思,端五就是五月初五

岁时记五月一日为端一,二日为端二,五日为端五午,端即初也,又俗以为端午。

——《雅俗稽言.卷二.天时》

常看我公众号的朋友,大概可以看出“端”是一个形声字,形旁是立,声旁是耑(duān)。

立部的字多与站立有关,如站、竖、靖、竦等。

“端”的本义是站得直,我们常说做人要“坐得正,站得直”,潜在的意思就是做人要正直。“端”引申而有正直的意思。屈原在《楚辞·涉江》写到“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 诗人说如果我的心正直坦荡,即使被放逐到偏远的地方,又有什么关系呢?“端直”就是正直的意思。

“端”既然是站得直,那为何会有“初始”的含义?

其实,表示初始的含义,最初写作“耑”。

耑,物初生之題也。上象生形,下象其根也。——《说文解字》

“耑”字金文写作,字形比较抽象,上部是植物的幼芽,中间一横表示地面,下边是植物的根,以此表示发端、初始、头绪。后来“端”合并了“耑”字,因而有了初始的含义。《庄子 · 大宗师》:“反复终始,不知端倪”,是说反复始终地研究,发现不了事物的头绪,“端倪”就是头绪的意思。

说完了“端”,顺便说一下端午习俗。

五月对应的地支为午,对应的五行为火,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因此端午也称为“端阳”。古人认为端午阳气旺盛,能辟阴邪,于是家家挂艾草以祛病防疫。

传统文化中,最具阳的特征的是龙,因此《周易》乾卦以龙取象,从初九的潜龙,到上九的亢龙,以至于用九的群龙。乾卦为刚健纯阳之卦,九五爻更是既中且正,飞龙在天,能“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龙,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象征,每年的端午时节,民间都有祭祀龙祖的习俗,最为常见的活动自然是划龙舟。

民间重视端午节,与纪念屈原分不开。相传,屈原于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后人为了寄托哀思,拿来米团投入江中,又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最终发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端午,就有了吃粽子的风俗。

或许,冥冥之中早已注定,诗人于端午投江自尽,“端”是正直,正直是一种人生的选择,而屈原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值端午正阳时节,我们共同祈福辟邪,纪念端直的诗人,互相祝福端午安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