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通鉴0168】欲加之罪,不需要说辞!

 韩逊讲数学 2021-07-29
通鉴原文
公子将闾昆弟三人囚于内宫,议其罪独后。二世使使令将闾曰:“公子不臣,罪当死!吏致法焉。”将闾曰:“阙廷之礼,吾未尝敢不从宾赞也;廊庙之位,吾未尝 敢失节也;受命应对,吾未尝敢失辞也;何谓不臣?愿闻罪而死!”使者曰:“臣不得与谋,奉书从事!”将闾乃仰天大呼“天”者三,曰:“吾无罪!”昆弟三人 皆流涕,拔剑自杀。宗室振恐。公子高欲奔,恐收族,乃上书曰:“先帝无恙时,臣入门赐食,出则乘舆,御府之衣,臣得赐之,中厩之宝马,臣得赐之。臣当从死 而不能,为人子不孝,为人臣不忠。不孝不忠者,无名以立于世,臣请从死,愿葬骊山之足。唯上幸哀怜之!”书上,二世大说,召赵高而示之,曰:“此可谓急 乎?”赵高曰:“人臣当忧死不暇,何变之得谋!”二世可其书,赐钱十万以葬。
月残读鉴
读历史书读多了,你会发现,很多时候,罪过存不存在,还是需要一些说辞,掌握一些莫须有的罪名,才可以动手,但是,二世真是跟别人不一样,他说你有罪,应该是诛心——也就是说,你的行为没有罪,但是,你的心有罪,你心中不服我,所以,我必须杀了你。

简单点说,就是二世感觉到威胁了,这种让老大不能心安的人,本来就是有罪的,这才是老大,老大如果见到你都不舒服,能不炒你鱿鱼吗?所以,将闾啊,你是应该去死啊,你当然无罪,但是,你让我不开心就是最大的罪过啊!?这,难道你不知道吗?

公子高呢,就不一样了,最后倒是得到了一个厚葬,也算是没有罪责,还自己家人一个安全,一个荣光,也算是他深刻的认识到秦二世的为人,主动要求去死,这才是好臣子嘛,解决了老大的后顾之忧,让老大安安心心的去享乐,这不是臣子应该做的吗?

没说你有罪,也不会给你任何的说法,只是,我觉得你必须杀掉,这样我才开心,这就是秦二世。

参考译文
公子将闾兄弟三人被囚禁在内宫,单单搁置到最后才议定罪过。二世派使臣去斥令将闾说:“你不尽臣子的职责,罪该处死!由行刑官执法吧!”将闾说:“在 宫廷的礼仪中,我未曾敢不听从司仪人员的指挥;在朝廷的位次上,我未曾敢超越本分违背礼节;受皇上的命令应对质询,我未曾敢言辞失当说过什么错话,这怎么 叫作不尽为臣子的职责啊?希望听你们说说我的罪过然后再去死!”使臣说:“我不与你作什么商量,只奉诏书行事!”将闾于是便仰天大呼三声“天”,说:“我 没有罪!”兄弟三人都痛哭流涕,随即拔剑自杀。整个皇室均为此震惊恐惧。公子高打算逃亡,但又害怕株连族人,因此上书说:“先帝未患病时,我入宫便赐给我 饮食,外出便赐给我乘车,先帝内府的衣服,我得到赏赐,宫中马厩里的宝马,我也得到赏赐。我本应跟随先帝去死,却没能这样做。似此作为儿子便是不孝,作为 臣子便是不忠。不孝不忠的人是没有资格生存在世上的。因此我请求随同先帝去死,愿被葬在骊山脚下。希望陛下垂怜。”书上给了二世,二世高兴异常,召见赵 高,给他看公子高的上书,说:“这可以算是急迫无奈了吧?”赵高道:“作为臣子担心死亡还来不及呢,哪里能有空闲图谋什么造反的事呀!”二世随即允准了公 子高的上书,并赐给他十万钱作为安葬费。
在 不断学习中成长!

人鉴,明得失;


史鉴,知兴替;

铜鉴
,正衣冠;



以史为鉴

通鉴小故事
微信号:yezidis
QQ群:115853998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