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亚洲第一人胡海岚:放弃美国高薪毅然回国,如今成果造福3亿人

 bulaolindtsg 2021-07-29

IBRO-Kemali国际奖是1998年国家脑研究组织-凯默理(IBRO-Kemali)基金会所设立的奖项,能获得该奖项的通常是45岁以下便已获得了巨大成就的科研者。

在2019年以前,基本是欧洲和北美洲的科学家夺得了该奖项,但在2019年,中国的胡海岚教授摘得了IBRO-Kemali国际奖,为“亚洲第一人”。


每个国家都需要人才,国家的发展也离不开人才的贡献,我国对于人才也是相当重视,但近代中国曾度过了一段艰辛岁月,使得不少学子认为国外的环境是好的,国外的科研条件是好,从而留在了国外,不过也有学子清楚国家需要他们,而他们也愿意为国家尽绵薄之力,胡海岚便是放弃高薪,从美回到祖国中的一员。


一直以来,熟悉胡海岚的人,都会称赞她的优秀,自学生时代起便是“学霸”,读高中时斩获了全国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从而保送北大生物系,那时候胡海岚对于未来的方向还尚不明确,曾笑着跟朋友说:以后要么研究细胞搞科研,要么就进酱油厂造酱酒。

但大学四年,胡海岚对未来的方向越来越清晰,从北大毕业后,胡海岚以优异的成就进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深造,该校在学术界享有盛誉,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第5位。


2002年,29岁的胡海岚获得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神经生物学方向的博士学位,之后胡海岚便开始了博士后研究,先是在美国弗吉尼亚大学Julius Zhu博士的实验室工作了一年,而后进入了冷泉港实验室。

冷泉港实验室被誉为是世界生命科学圣地、“分子生物学摇篮”,名列世界影响最大的十大研究学院榜首,胡海岚在冷泉港实验室待了四年,收获很多,可想而知,胡海岚就算久居美国,前途仍是一片光明,享有高薪,获得尊重。


但在2008年,胡海岚却回国了,而后加入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有人问她“美国条件那么好,咋还回国了?”胡海岚便笑着说:“还是回家好。”

现今很多人对胡海岚团队发表在2018年2月同一期《自然》杂志上的两篇研究长文有所耳闻,并且就算不是很熟悉抑郁症,但也听说过抑郁症,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有3.5亿人患有抑郁症,抑郁症严重时会令患者无法自控,从而做出自残或攻击他人的行为。


胡海岚的研究成果,便是提出了全新的快速抗抑郁机制,首次揭示了导致抑郁的大脑机制,为研发新型抗抑郁药物提供了多个崭新的分子靶点,其成果可造福3亿人,胡海岚也因此获得了IBRO-Kemali国际奖。

此外,进入浙江大学后,胡海岚共培育出了5名博士毕业生,并且获得了国家级最高奖学金10人次,胡海岚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能不让人为其喝彩吗?


在《中国问题》一书中,作为上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伯特兰·罗素讲道:“中国有一种思想极为根深蒂固,即正确的道德品质比细致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然而胡海岚等人不仅拥有正确的道德品质,还有着细致的科学知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