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趣的灵魂滋养好看的皮囊:麒麟980或将成为AI手机时代最大变数

 懂懂_笔记 2021-07-29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这是华为fellow艾伟在麒麟980中国区发布会上的开场词。正如他所说,消费者或许不需要长得差不多的刘海屏手机,而是需要真正创新的应用。在千机一面的时代,真正创新的应用才是未来竞争的武器。

文丨懂懂   编辑 | 秦言   

来源丨懂懂笔记(ID:dongdong_note)

在前不久的2018德国IFA大展上,华为发布的麒麟980以全球首款7nm芯片现身,并以“六个第一”吸引了全球的目光。这款让业界大呼“哇”的芯片,今天在中国市场亮相。随着麒麟980的正式登场以及10月16日第一款搭载麒麟980的手机——华为Mate 20也将正式发布,除了千篇一律的“好看的皮囊”,消费者将很快体验到“有趣的灵魂”。

针尖上跳舞,再续摩尔定律

麒麟980的“六个世界第一”在短短的几天内已经被业界记住,即世界第一个7nm工艺SoC、世界第一个基于ARM A76定制开发CPU、世界第一个双核NPU、世界第一个Mali-G76 GPU、世界第一个1.4Gbps Cat.21基带、世界第一个支持LPDDR4X内存。这里面,每个第一都会在最终的手机产品上给用户带来不同的体验,比如首次集成了双NPU单元,强大算力可以支持人脸识别、物体识别、物体检测、图像分割、智能翻译等AI场景,并有更高精度的深度网络,具备更佳的实时性。

懂懂在之前的一篇文章《华为Mate 20率先搭载麒麟980 “怪兽级”性能启幕智慧手机新战争》中对于麒麟980的各项技术做过较详细的阐述,今天就不过多展开。在这里只想重点说一下7nm的突破,以及对行业的影响。

对于手机芯片来说,工艺制程直接影响到性能和功耗表现,先进工艺是性能体验和能效体验的基础。但是,随着不断逼近摩尔定律的极限,漏电、电子串扰等问题愈加明显,想要驾驭7nm工艺来制造SoC也越来越难。所以在过去几年,摩尔定律已经多次被质疑。从10nm到7nm,全球已经少有芯片厂商有能力再继续跟进了。这也是麒麟作为全球首款7nm芯片倍受关注的原因。

7nm工艺也使得麒麟980的逻辑密度提高到1.6倍,在不到指甲盖大小的封装中容纳了69亿个晶体管。对比来看,骁龙845晶体管数量为55亿颗,而苹果的A11 Bionic则只有43亿颗。7nm已经逼近了硅基半导体工艺的物理极限,相当于是在针尖上跳舞。从数据来看,7nm相比于10nm有20%的性能提升、40%的能效比提升、60%的晶体管密度提升。

当然,今天麒麟享受到的光环以及带给华为手机的领先性,背后是过去三年巨大的研发挑战和压力。一代芯片一般是以三年为一个研发周期,这一代芯片的创新非常多,研发过程中几乎是不能出错的,这是对研发的挑战。除此之外,更大的挑战还在于量产。“如果说我今天拿个7nm的芯片给你看看,还比较容易。但是作为产业第一波量产的7nm芯片,压力确实非常大。”

我们看到,目前业内普遍采用10nm制程工艺,苹果的7nm还在路上,高通的节奏更是未知。也就是说,麒麟作为最早的7nm芯片,会帮助华为手机在这个点上领先安卓阵营其它手机至少两个季度。“华为的手机应该是圣诞、元旦这个新年季能买到的最好的手机吧。”艾伟自信地说道。

“善变”的角色:从追赶到超越,一路奔跑

所有企业对于芯片的重要性都是非常清楚的,但是真正有能力可以做出芯片的厂商真是少之又少。周期长,投入大,做芯片太难了,这是产业共识。麒麟从2009年开始试水智能手机处理器,一方面是因为华为此前二十年的技术积累,二是因为华为有足够的资金去长期投入。当然,没有麒麟这样的天时地利,一般企业是不会必贸然进入芯片领域的。做芯片,本身就是实力的体现。

2009年的麒麟还非常稚嫩,但是凭借技术攻关和不计成本的研发投入,在过去近十年间,麒麟在芯片业界的地位一直在改变——成为“善变”的角色。如今华为麒麟芯片已然成为国产移动SoC的代表作,CPU、GPU性能达到一线水准,具备了和全球顶尖手机芯片抗衡的实力。

2012年推出的K3V2是最早真机演示、体积最小的四核处理器,成为首颗千万级规模的国产高端智能手机芯片。后来麒麟处理器则全面采用了SoC架构,而每一代产品都在当时具有一定的领先性。比如麒麟910是全球首款四核SoC芯片,匹配Mali 450MP4 GPU图形处理器。麒麟920是全球首款八核SoC芯片,率先支持LTE Cat.6。麒麟950应用了当时最先进的台积电16nm FF+工艺和Cortex A72架构,这代芯片已经有相当的竞争力,也为华为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接下来就是去年的970,这是全球首款AI芯片。之前手机的AI功能多是通过软件调试或是在云端解决,从麒麟970开始,智能手机进入“真芯”时代,将智能手机升级为智慧手机。而今年的980,则以“六个全球第一”全面领先于竞争对手。

短短不到十年,麒麟在芯片界就完成了从追赶者到领跑者角色的转换。麒麟作为华为体系内的一部分,一直对外比较低调,并且在华为战略里,麒麟不被定义为一个“BUSINESS”,不会对第三方手机企业销售。

在这次麒麟980的系列海报中,其中有一张图片的“感叹号”非常突出,这张图片是对麒麟980芯片强悍实力的赞叹。六项“第一”,让麒麟980至少领先业内半年,一跃成为了芯片行业的领航人。在自己的海报中,对自己如此”点赞“,也见得麒麟在成为行业领导者之后信心更足了。

华为手机冲顶“第一”背后的黑土地

华为手机总裁余承东很早就预测过:未来手机玩家会越来越少——很不幸,他的预测兑现了,市场快速在向少数几家头部企业聚拢。

余承东还吹过牛:超过苹果——很不幸,他吹的牛也兑现了,华为已经超过苹果成为全球第二大手机厂商。

然后,余承东又预言了:明年最后一个季度做到全球第一没问题,全球市场份额会超过30%。而在中国未来市场份额会做到40%,可能超过50%。

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判断?还回到芯片上来说。

要知道,麒麟980采用7nm工艺,最大的挑战还不是技术上的突破,最大的挑来自于商业回报(ROI)。按照业界的经验,每一代工艺提升研发投资基本上是翻倍的。外界传言麒麟980研发的总投入超过3亿美元,艾伟表示:“远远不止这个数。”

那么,全球手机市场总量就那么大,甚至在5G到来前两年还会出现减少的情况。“余总预测未来玩家不会那么多,其实不是因为手机这个领域,而是整个链条上,没有足够大的市场去支撑那么多的ROI。”也就是说,未来小玩家赢利越来越难,没有赢利的玩家必将会渐渐退出市场。

那么就回到了大家一直关心的问题:麒麟为什么不为其它手机厂商提供芯片?艾伟表示:“我们不把芯片定位为一块独立业务,我们不会基于芯片对外创造收入。华为自己做芯片仅仅定位来承载我们的硬件架构,来实现我们的产品的差异化、竞争力以及低成本。”

显然,麒麟是华为手机竞争力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艾伟所说,芯片是最底层的土壤,微量元素多这里输送出去。为了让华为的生态更为丰富,继2017年推出HiAI移动开放平台,并面向全球开发者及合作伙伴开放以来,华为已经携手业界推动首批AI应用上线。此次伴随麒麟980一起发布的,华为正式推出HiAI生态2.0,向开发者提供更加强劲的AI运算力、更加丰富的接口、算子和简单易用的开发工具包,大幅缩短AI应用的开发周期,提升开发集成效率。

“今年,我们发布了很吓人的技术。希望明年,有些应用厂商能开发出'很吓人的应用’。”艾伟认为,基于AI的创新应用才刚刚开始,生态的力量将决定未来的竞争走势。“很吓人的应用”也是有趣的灵魂的一部分。

去年麒麟970发布,华为先后有6款手机搭载了这代芯片,每一款都取得了非常亮眼的成绩,以今年上半年发布的华为P20为例,仅5个月时间销售就超出1000万部,创下了又一个新高。在麒麟970的助推之下,华为于今年第二季度实现了对苹果的超越。这种超载不仅体现在数量上,也体现在质量上,华为高端品牌形象已经被消费者广泛认可。顺势970,今年领先优势更加明显的其麒麟980发布,为华为进一步提高市场份额打开了想像的空间。

可见,余承东说明年最后一个季度做到全球第一,不是盲目乐观,而是在产业链上的综合能力使得华为有机会成为全球第一,这正是华为相较于其它厂商的优势。

那么,如果华为真的实现了全球份额30%,意味着麒麟占到手机芯片领域市场份额的30%以上。彼时,麒麟不仅超过苹果的芯片,也有可能逼近高通的市场份额,成为移动芯片市场最重要的玩家,而10月1 6日即将发布的首款搭载麒麟980的华为Mate20系列,也更加让人期待还能带来怎样的突破创新。

     推 荐 阅 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