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上最霸气求雨仪式 编导:苏轼

 无犀之谈 2021-07-29
近苏06 史上最霸气求雨仪式 编导:苏轼

嘉祐七年(1062年)三月,凤翔出现了旱情,苏轼到眉县(此为陕西之地,非四川眉山)的太白山上清宫求雨。
太白山是中华名山,秦岭主峰,青藏高原以东的内陆最高峰,海拔3771.2米,山高势险可通灵,是古人偏爱的求雨祷告之地。
此山之名,与中国古今第一大诗人的字相重,李太白当年确也曾写过一首
《登太白峰》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 
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去,何时复见还。

今天,太白山已经成为国家森林公园,是宝鸡市最著名的自然景观,当年苏轼求雨所在的上清宫虽已不在,但景区特意标识出原址,名为“拜仙台”,在海拔3400米的高度上。
古代之山脉,不可能有今日这样便捷的人工修葺山路,其陡峭坎坷,想来亦觉不易攀行。
3300米的海拔大概是个什么概念?
黄山莲花峰的海拔是1864.8米,
泰山主峰玉皇顶的海拔是1524米,
与苏轼此次所登的太白山最接近的高度大概就是来自他的家乡附近的峨眉山了,万佛顶的海拔是3099米。
我记得当年去爬峨眉山时,是上午出发,当晚在2/3左右高度的山腰上住了一夜,第二日凌晨继续攀爬,接近中午时才登顶。
虽然太白山的山基海拔要比峨眉山高一些,但攀爬登顶,想来也是一件颇不容易的力事。
唯其如此,古人才会觉得此心至诚,方有所报。
苏轼在登山前写下了一篇祈雨奇文,然后到上清宫祭祀求雨。
奇文,当然要共赏之——

《凤翔府太白山祈雨祝文》
维西方挺特英伟之气,结而为此山。
惟山之阴威润泽之气,又聚而为湫潭。
瓶罂罐勺,可以雨天下,而况于一方乎?
乃者自冬徂春,雨雪不至,西民之所恃以为生者,麦禾而已。
今旬不雨,即为凶岁,民食不继,盗贼且起。
岂惟守土之臣所任以为忧,亦非神之所当安坐而熟视也。
圣天子在上,凡所以怀柔之礼,莫不备至。
下至于愚夫小民,奔走畏事者,亦岂有他哉!
凡皆以为今日也。神其盍亦鉴之。
上以无负圣天子之意,下以无失愚夫小民之望。
尚飨。
有一种说法认为,苏轼在山下写了文章,派人送上去,自己没亲自爬山。
虽然在记载中没有查到苏轼登山的相关史料,但我仅依对苏轼此前人生的判断,不太可能。苏轼在家乡时,有很多记载他是个野孩子,爬山涉水是最大野趣,况且当时以苏轼的年龄,体力正盛,怎么可能放过这样的机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