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圃苏07 放肆与谦卑的统一 苏密州的“能、该、要、想”​

 无犀之谈 2021-07-29
密州,对于一生游历漂泊州城无数的苏轼而言,从文学成就、仕途功业还是个人生活上,都算不上一大篇章。但是,当我们仔细审视苏轼当时处境,就不难发现,密州这一站,是绝不能被忽略而一笔带过的。
想要了解密州苏轼的重要性,就要再次回顾苏轼为什么去了杭州?
新法肆虐,苏轼与新党之间的矛盾到了无法弥合的程度,乃至于新党小人行构陷之能,最终,苏轼不得已选择主动退出了中央,暂时躲到了杭州,这一躲就是三年。
三年后,新党羽翼渐丰,苏轼再无力挽回,甚至连再见到皇帝的机会都没有。
士大夫而不能至君,是最大的痛苦。

密州任上,苏轼的处境已经非常危险,当年与他一起在朝中的官员,无论恩师还是好友,死得死,贬得贬,根本没有能替自己说得上话的人。
让我们设身处地想一想,若你我为官,当此时局,偏居一方,能做什么?该做什么?要做什么?想做什么?
从最现实的角度出发,是不是应该将这“能、该、要、想”统一成为一个命题呢?
普通官员的想法应该是:“既然已经非常不受皇帝待见,又已经被权臣视做眼中钉,就应夹起尾巴,老实听话,亦步亦趋……”
可是,那还是苏轼吗?

我尝想,为什么我们要赞颂与崇拜那些伟大的诗人?
究其根本,并不是因为他们不朽千古的诗句,而是因为那些诗句背后的灵魂。
这是一个鸡蛋与鸡的关系——如果诗人没有那样的灵魂,怎么会可能写出那样的诗句?那些诗句的背后,总是有着一具充盈着生而不凡灵魂的肉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