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花30块喝咖啡可以,花30块充会员就不行!这是钱的问题吗?

 无犀之谈 2021-07-29

为什么有人二十左右的奶茶买起来很随意,但是看剧要充视频会员就很纠结,畏畏缩缩的不愿花钱?


这真是个消费心理学上的标杆式问题!
二十左右的奶茶算什么?我身边有很多人,真的是很多人啊,每天上班时的标配是一杯星巴克的超大杯美式,好像要30几块钱吧?
是每天一杯啊,那就是22个工作日下来,轻轻松松花掉六七百块钱。
可是呢?他们在充会员和买电子书这件事上,特别的反人性……
腾讯NBA,一个月的会员费二三十块,一个月唉,他们天天到处搜索盗链,费劲去看画质和观看体验都要差很多的球赛,这是什么心理?

少喝一杯星巴克,一月不用刷盗链。

优爱腾的会员,赶上大促时,年卡不到一百块钱,平均下来一个月的费用不到10块钱,可他们天天厚着脸皮到处找人共享会员,有时候共享数超了被踢下来,还要麻烦别人再给他发验证码,有这功夫,自己买一个会员不香吗?他们要是真穷得花不起这钱,也可以理解,可是……每天一杯大美式的人啊……

少喝一杯星巴克,一年不用刷脸皮。

亚马逊上的电子书,比纸书便宜很多,而且每天都有限促,一些畅销书的价格有时会低到个位数,你看一本书,怎么也要花一个礼拜吧?一个礼拜的阅读体验,花几块钱十几块钱,在这个时代,几乎算是最低成本了吧?可他们不行,就非要去四处找盗版,真的是无所不用其极的找,这是什么情况?

少喝一杯星巴克,一周看完正版书。

——————
下面我来分析一下这些消费心理吧。
上面这三行超粗黑字,有些年代感的朋友应该不会陌生,大概三十年前吧,有一则特别著名的电视广告语:

少抽两盒万宝路,一年不用刷厕所。

那是一个马桶清洁产品的广告,后来,这个产品的生产厂家被万宝路给告了,并且告赢了。
嘿嘿,回到正题上来,为什么人们愿意花同样的钱买饮品,却不愿意买虚拟产品?
很简单啊,在中国,盗版的获得成本和使用成本太低了,低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NBA的直播也好、热播剧和网综也好,电子畅销书也好,你随便在百度上搜搜,很容易就能找到资源,虽然相比十几年前的免费时代,现在可能稍微困难些,但总体而言,还是非常容易找到的。
其带来的结果就是,当消费者在购买了正版资源后,突然发现,卧槽,怎么盗版这么容易获得啊?
于是,一种极度的不平衡心态就出现了:凭什么我要花钱看,很多人就可以免费看?
这就是虚拟消费品的场景崩塌。
而在实体消费品上,基本上不存在这种场景崩塌的可能性。
你花30几块买到的星巴克大美式,所有人都要付出同样的代价,充其量是有些人可以在星巴克网店大促时买到折扣券,但那个优惠的幅度所带来的差异性,应该是人们可以接受的。
归根结底,虚拟商品必须要在产品渠道上做到全封闭,才能打通人们的消费价值观。

谢谢观赏,再见
无犀 原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