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认知觉醒》:学习进步从来就不该苦大仇深

 衆妙之門 2021-07-29

有句话很戳心: “我努力到感动自己,梦想依旧遥远。几乎是每一日,我都努力从繁忙的生活里,尽可能挤出一些时间,投入到各种培训营中。相信只要坚持听完课程、完成作业和打卡,自己就会变得不一样,会离梦想更近一些。可是,日复一日,我依旧是昨日的我。

这或许是现代人的常态,而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往往是因为一层层的认知枷锁对生命的桎梏。一个人只有突破了自己的思维局限,才能够看到不一样的风景,打破以往的怪圈。

周岭的《认知觉醒》,无疑是救命稻草,可以帮助在我在混沌的人生之中,明晰前进的方向。

了解元认知

有次参加禅修课,期间休息时,我拿起了手机,老师问:“你拿之前,知道你要拿吗?拿手机之前,是否清楚自己的目的?”隔了一会,我拿起水杯,老师又问:“为什么喝水,你知道身体当下的感受吗?” 我无言以对,更无言以对。瞬间明白,我的行为,和我的生活,处于失控状态。

如果说身体是车,行驶在这个世界中,那么我一直以来,都处在无人驾驶的状态中。 对于拿手机这件事,我首先应该明白,手机是个工具,工具是为了达成一个效用。在我有自己的目的时,比如想要看时间,那我就应该先有看时间的念头,然后用手机这个工具去解决。

但现实的情况并不是这个样子。事实是,我下意识的拿起手机,根本不知道为何而拿。如果有人问起,我会猜想自己的用意,“大概是要看间?”“或者是,想要看下微信信息?”“或者是,想知道有没有人找我?” 我压根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这是多么的荒谬和可怕,但却构成了我生活中的日常。

对于拿起水杯喝水这件事,我应该先感觉到口渴,再感受一下渴的程度,之后拿起水杯,喝下一口口水,并因此知道水的温度,水的味道,身体所发生的变化。 然而,事实是,我下意识的拿起来水杯,咕咚喝下。此时,若有人问我,“你渴了吗?那你一般多久喝一次水?水的滋味如何?”我大概会支支吾吾,仿佛刚刚喝水的人,不是我。 这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却依旧是我生活的日常。 所以,我需要恢复觉知,学习成为思维的舵手。

《认知觉醒》:学习进步从来就不该苦大仇深

书中的核心词汇“元认知”,它超越了普通人的认知范围,。普通人的世界里,只有一个自己,完全感受不到元认知的存在。 而那些极优秀的人,往往是开启了元认知的模式,他们才可以赶超大多数人的成长进度。在其他人用双腿步行时,他们可以乘空展翅翱翔。 元认知,就是他们得以飞行的翅膀。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空乏其身……”,这是获得被动元认知的方法之一——人生境遇的推波助澜。除了这样,我们还可以通过监控自己的注意力,主动开启元认知。

或许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刷到一个新闻,看到新闻里的小姐姐穿了一双鞋,自己很喜欢。于是打开购物网站开始挑选,又想起来快开学了,该给孩子买些学习用品……不知不觉,一个多小时过去了。 我们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几乎是无意识的,经常因此消耗掉时间和金钱,混乱又无聊地度过一天天。这个时候,就需要提高自己的觉知水平了,让每一次的行为可控起来。

最常用的集中注意力的办法是冥想。每天花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静静地坐下来,去感受自己的注意力到底在关注哪些事情,安静地观察自己的情绪。坚持这样做,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另一个集中注意力的方法,是制定计划:要求自己在一个时间段之内,专注的完成一件事。

有一位老师,她在读大学时,要求自己每日在图书馆读完一本书。一开始,她很难集中注意力,但这种情况并没有持续多久。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变得越来越专注,也因此获益良多。元认知开启后,可以在思维高度、思维深度,以及未来视角上审视和监控自己的行为和选择,让一个人达到前所未有的状态。

《认知觉醒》中还提到一个非常关键的事:建立自己的认知体系。在学习的时候,找到那些触动到自己的知识点,进行深入的学习。这样,哪怕一本书只找到一个触动自己的点,将它与自己的生活与工作深入的结合,就会逐渐形成自己的认知体系。

对于这些触动自己的点,不要轻易地去让它自生自灭,有意地去观察他,引导他,深入的思考这些观点与自己的连接,让它在自己的生活中起到真正的效应。 坚持这样做,那些原本停留在书本上,或者别人脑海中的道理和观点,就会内化成自己的认知体系。

只有自己的认知体系,才可以真正的为自己所用,而不会浅浅地停留在表层的知识量层面。

开启“游戏人生”模式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人生的意义都是自己赋予的,如果充满了苦难,就会陷入厌世的泥潭中,无法自拔。然而生活不会一直像童年那样充满了无邪又快乐,人终归要长大。

许多成功的人,他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总是在想着另外一件事情,让原本枯燥无味的坚持,变得趣味横生起来。跑过长跑的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如果把目标定在终点,会觉得很累。这个时候,目标看上去遥遥无期,而身体又极度劳累,便很容易放弃。但是如果把大目标划分为一段一段的小目标,在每个阶段目标的达成下,会很轻松地到达最终的目的地。

跑步如此,人生也是这样。当觉得日复一日的生活枯燥无味,而心中的梦想离自己有些遥远的时候,不妨在日常之中设置一些乐趣。如果有些事情不得不做,有些责任不得不扛,那就让这些必须要做的事情多一些快乐吧。

人生是一段需要不断被赋能的旅程。而作者周岭的秘诀便是早冥读写跑:早起,冥想,读书,写作和跑步。这5项中的每一项都足以改变一个人的成长轨迹,产生赋能的效用。 与优秀的人同行,总是会收获良多。

《认知觉醒》:学习进步从来就不该苦大仇深

每个人都会收到来自这个世界上最纯净的赐予: 专注的注意力。从睁开眼睛的那一刻,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决定了这份注意力的发展趋势,或创造,或分散。 让一天的注意力持续保证专注最好的办法,是在醒来后做有利于注意力专注的事情,并让这种状态在这一天延续下来。

比如可以阅读启发思维,可以晨诵激活状态,也可以运动激发身体的活力。尽量不去做引起注意力涣散的事,尤其是那些轻松愉悦的事情,比如刷一些短视频,看一些八卦,追一些网剧。这些轻松又简单的事情,会打消我们的意志力,在这一天的时光中都很难接受困难的事情。这种状态就像我们吃完一根棒棒糖之后,再去啃苹果,就会觉得苹果索然无味,没有原来那么香甜。

这就是保持一天注意力专注的真正奥秘,在此基础上,保证自己行动的清晰和明确,加强自己的行动力。提升行动力的小窍门是:每日清晨,拿出一张纸,或者是在手机的记事本上,记录下今天要做的事情,并且规定好时间,让这一天的精力都集中在这一页纸上。

每个人一天怎样度过,是无效的勤奋,还是专注的行动,完全取决于自己。生活和命运,其实都可以握在自己的手心里。

在朝向目标的行动中,想的越少,效果越好

一个人如果功利心太强,每次都是想要看到结果之后才会行动,不去做看不到结果的事情,这样会限制成功的概率。比如参加一个打卡活动,在活动的时候,为了完成作业会强迫要求自己打卡,但是在打卡结束后,再也不去搭理了。

为了跳出这样的怪圈,我们需要重新的找回自己的聚焦能力,在一件事情上深耕细琢。匠心精神便是这样,每一个匠人,在背后都有数年如一日的积累,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找到一份可以终身为之奋斗和奉献的事业,在自己可以不计得失的点上雕磨。

《认知觉醒》:学习进步从来就不该苦大仇深

越是看似聪明的人,越会犯眼高手低的毛病。一件事情一看就会了,掌握一项知识,往往比别人更轻松一些,正因为这样,反而少了许多的练习。人都有避难就易的本性,这些所谓的聪明人,反而会比看似笨拙的人,产生更多的错觉,容易认为明白一个道理就好像掌握了这项技能。

《思维导图》的作者东尼·博赞和巴利·博赞曾这样形象地描述养成习惯时大脑的工作情况: “当你每次产生一个想法时,带有这个想法的神经通路中的生化电磁阻力就会减少一些,就像在丛林里清出一条小路一样。一开始非常费劲,但是随着你经过这条路次数的增加,这条路也会开辟得越来越彻底,你所遇到的阻力也会慢慢变小。到最后,这条小路会变得平坦而宽阔。”

虽然万事开头难,但最开始的阻力并不会一直存在,当做一件事情成了习惯,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之中成长和提高,自然就成了顺水推舟的事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区,然而舒适区外,并不是同样质地的困难。非舒适区也有难有易,稍微简易的部分,是舒适区边缘地带,再往外扩展就变成了困难区。

如果一头扎进了困难区之内,就会产生很大的受挫感,容易导致失败,最好的方式是在边缘区不断的拓展。了解了这个规律,就不会再为自己是个完美主义者,而捶胸顿足了。完美并没有错,只是目标设置的长远需要调整,首先制定近期的计划,再安排一些边缘区的工作,早晚有一天你会走向自己所向往的完美地带。用正确的方式刻意练习,不断减少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阻力,将舒适区的边缘地带打磨成新的舒适地带,再不断的向外扩展,最终会打开人生的新篇章。


周岭的《认知觉醒》,读起来平淡,却直溃人心。

关注@草席话凉生,一起读书一起成长一起看世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