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日考点:初高中文言文常见词“再”的主要用法;今日文章:《聊斋志异》之《莲香》(第一部分)

 文言小小 2021-07-29

【第一部分】

【每日考点,小小拓展】今日考点:初高中文言文常见词“再”的主要用法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古文中常见词“再”的主要用法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解析:“再”指第二次 

句译: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衰落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耗尽了。  

2日再出,就食东邻(《莲香》)

解析:“再”指两次 

句译:每天两次出门,到东边邻居家吃(两顿)。  

【第二部分】

 【聊斋短文,小小练习】 今日文章:《聊斋志异》之《莲香(第一部分)    

        莲香(第一部分)         蒲松龄   《聊斋志异》

原文:桑生名晓,字子明,沂州人。少孤,馆于红花埠。桑为人静穆自喜,日再出,就食东邻,时坚坐而已。东邻生偶至,戏曰:“君独居不畏鬼狐耶?”笑答“丈夫何畏鬼狐?雄来吾有利剑,雌者尚当开门纳之。”邻生归,与友谋,梯妓于垣(yuán)而过之,弹指叩扉。生窥问其谁,妓自言为鬼。  

练习桑生名晓,字子明,沂州人。   孤,馆于红花埠。桑为人静穆自喜,日   出,   食东邻,坚坐   而已。东邻生偶至,   曰:“君独居不   鬼狐耶?”笑答“丈夫   畏鬼狐?雄来  有利剑,雌者尚当开门   之。”邻生归,   友谋,梯妓于   )而过之,弹指叩   。生窥问其谁,妓自言   鬼。

练习1:翻译划线的重点字词

练习2:翻译该段

【参考答案】

练习1:

年少、小时候。

两次。

靠近、接近,这里指到、去。

久坐。

开玩笑。

害怕。

为什么。

……进入、接纳。

和。

墙、院墙、矮墙。

门。

是。

练习2:

书生桑晓,字子明,沂州人。(他)小时候就失去父亲,在红花埠居住。桑生做人性情庄严喜欢自己独处,每天两次出门,到东边邻居家吃(两顿剩余的时间都在寓所)久坐罢了。东邻的书生偶尔一次到(他家),开玩笑说:“你独自住,不害怕有鬼狐吗?桑生笑着回答说:“大丈夫为什么害怕鬼狐?雄的来了,我有锋利的宝剑;雌的来了,还要打开大门让进来。”东邻的书生回去朋友们商议在院墙上(搭个梯子)用梯子把一个妓女送进院子里,让妓女经过桑生的房门前弹起手指敲门。桑生偷看(女子)以后,询问她是谁,妓女自称是鬼。

  【第三部分】

【基础积累,小小补充】文常基础积累、知识拓展(名、字、鳏寡孤独等

莲香》本段桑生名晓,字子明”,这里的“名”“字”是对人不同的称呼,古时男子一般都有字

【知识拓展】

古时候大部分男子20岁举行冠礼,表示成年,之后大都会取字。

平辈之间往往以字行,即称呼字代替名字,如曹操字孟德,刘备字玄德,那么,曹操称刘备则呼之“玄德”,同理,刘备则呼曹操为“孟德”。如果是对于自己厌恶痛恨的人,也可以直呼其名。一般情况下,通常是长辈、尊者才能喊晚辈、卑者的名。

此外,古时候“字”可指(女子)许配人家。《礼记》中说:“女子待嫁笄而字”“”本指古代女子束发用的簪子,女子15岁成年,以簪束发,因此“及笄”可代指女子15岁、女子成年;而“待字闺中”可指女子未出嫁。

莲香》本段少孤,馆于红花埠”,这里的“孤”是幼年丧父

 【知识拓展】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 fèn),女有归。(《礼记》)

这里的矜(guān)、寡、孤、独”即“鳏、寡、孤、独”,分别指老而无妻、老而无夫、幼而无父、老而无子

日积月累,水滴石穿;小小基础,渐入佳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