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闻发布会】上海:立案办理公益诉讼案件2104件

 隐遁B 2021-07-29
图片
新闻发布会现场
7月27日,上海市检察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上海检察机关检察公益诉讼工作情况。
2020年7月1日,《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决定》(下文简称《决定》)正式实施。上海检察机关认真贯彻《决定》精神,积极履行公益诉讼职责,尤其是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将维护公益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地方立法实施一年来,上海检察机关共研判案件线索2347件,同比上升69.8%;立案办理公益诉讼案件2104件,同比上升80%;制发检察建议或公告1008件,同比上升75.6%;提起诉讼140件,同比上升382%

上海检察公益诉讼工作

四个特点

一年来,上海检察公益诉讼工作按照《决定》精神形成了以下特点:

以能动司法方式推动公益维护除法律列举的领域外,按照《决定》精神积极探索新领域公益保护,取得了初步成效。建立了公益侵害的快速响应机制,通过繁简分流、简案快办,使易整改的公益损害快速得到修复。

公益诉讼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支持包括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内的公众参与度高,70%的线索由公众提供并由此开展排查而获得,公众参与调查、听证、回头看的案件占比10.6%。与审判机关、生态环境部门、市场监管部门、税务部门等就公益诉讼办案衔接达成了多项共识。审判机关首次以诉前证据保全方式支持检察机关开展调查核实和公益维护工作。

自身专业化建设得到了加强初步形成了三级院公益诉讼办案团队,研发了“公益诉讼全息办案职能辅助系统”,探索技术调查官制度,组建了公益诉讼快速检测实验室,完成环资、食药领域勘查、采样、检测261次,大幅提高了办案的专业化程度。

维护公益的渠道和手段更加灵活有效。一年来,通过听证或磋商实现维护公益的达784件,占比46.6%,通过检察建议维护公益757件,占比45%,通过诉讼维护公益140件,占比8.3%。检察机关搭建平台,通过听证、磋商等形式推动公益保护,取得双赢多赢共赢效果日益突出。


上海检察公益诉讼工作

六个方面

01

在生态环境和资源领域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加强长三角公益诉讼检察协作,省级检察院、相邻省市基层检察院全面建立线索移送、联合调查等工作机制,互移线索32件,开展联合调研和巡查19次,办理了跨省市水上临时过驳作业致水源地面临污染风险行政公益诉讼等案件。就非法排污、垃圾清运处置、空气异味等问题立案1318件,出动勘查车对96个点位进行现场勘查、采样、检测,制发诉前检察建议和公告558件,提起诉讼104件,诉讼请求均获法院支持。共督促治理恢复被污染水源、土壤面积2296亩,督促关停和整治违法排污企业145家,督促清除固废和生活垃圾5.58万吨,追偿各类赔偿金、治理费用2.53亿元。部分区检察院针对夜间施工及生活噪音扰民、道路监控补光灯过亮问题制发检察建议,督促主管部门加强监督管理,通过优化施工方案、加快环保监控设备更新换代等方式,解决和缓解困扰居民的声光污染问题,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

02

在食药安全领域努力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贯彻落实“四个最严”要求,一年来共立案办理食药类案件228件,制发诉前检察建议和公告93件,提起诉讼6件,督促收回流通中的不安全食品药品15件,督促整治违规经营餐厅、药店、超市等157家。上海市检察院组织对来自于农贸市场和生鲜电商的942批次食品开展抽样检测,共发现线索200余条,立案50余件,与上海市食药安委共同推动食品销售者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的落实落地。督促加强境外食品、上海市外来食品安全监管,上海铁路运输检察院与邻省基层检察院密切协作,围绕生猪屠宰检疫日常监管工作提出检察建议。二分院就电商平台销售境外未经检验检疫食品提起了民事公益诉讼案,助力守好进口食品安全底线。

03

在城市公共安全领域协同督促消除风险隐患


针对上海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大、失火事故频发、安全隐患较突出的问题,在上海全市范围内开展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专项监督活动。共分析调查事故近200起,立案办理120余件,通过检察建议、磋商等方式纠正入户充电、违规充电,推动部分街镇将此写入居民自治公约。开展问题电池溯源工作,督促线下非法改装电动车(电池),线上提供改装工具、加装服务的情形进行了整改,共下架问题产品或服务数十件。结合上海高楼林立、部分设施老旧存在高坠风险的情况,相关区院开展问题排查,针对高楼外墙装饰物松动等风险隐患制发检察建议,消除风险450余处。针对电梯等特种设备维修保养开展监督,紧盯小祸不放,督促主管部门举一反三,加强安全检查,排查并整改隐患数十处,防止小祸变大祸。此外,还就上海市内轨道交通安全隐患、道路桥梁负载超限、独柱墩型高架桥风险、公路路面破损所产生的交通事故风险,危险品储运、路面窨井盖移位、未按要求设置警示标识,以及临河公路未按标准设置路边护栏等开展排查,制发检察建议,修补道路20余处,增加警示标志50余处,增加河边护栏18处,消除隐患100余处。

04

针对老龄化特点推动无障碍建设和适老化改造


图片

徐汇区检察院举办无障碍设施公益诉讼公开听证会。

针对盲道被机动车违规停车占用、年久失修的现象,发出诉前检察建议,督促相关部门加强监管。积极回应人大代表的呼声,针对人行天桥等公共设施缺少无障碍设施,与行政机关积极磋商沟通,形成了无障碍改造方案。围绕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检察机关与老龄委等积极沟通,共同回应社会关切,积极稳妥探索适老化环境建设,就老年人遭遇的消费领域拒收现金、无线下服务、文娱领域必须线上预约、手机健康码成为出入公共场所唯一凭证等智能技术应用障碍问题,向主管部门提出进一步完善适老化服务举措的检察建议,多方合力共同帮助老年人消除“数字鸿沟”。

05

从文物和历史建筑保护角度切入城市文脉保护


图片
军地两家检察院的检察官们实地走访了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抗战童子军四烈士纪念地、四行仓库等8处革命军事遗址。
在历史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领域,重点关注侵占破坏、修缮不力、利用不当等现象,办理优秀历史建筑与文物保护案件21件,有效保护城市文脉。如,相关区检察院积极开展红色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行动,与相关职能单位通过圆桌会议、案件磋商、机制会签,形成红色革命文物保护合力,充分发挥烈士纪念设施在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方面的作用。又如,针对违章搭建侵害国有公房、公共绿化、破坏历史风貌区的问题,召开“违法建筑治理暨历史风貌区保护听证会”,并向相关主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助力破解治理难题。

06

督促应用商店、行业协会、侵害人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检察机关针对APP非法获取采集数据权限,向APP应用商店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对其应用商店内的APP完善和规范隐私政策文本,并对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APP,视情采取警示、暂停发布、下架等措施。同时,从行业管理角度督促加强个人信息保护,二分院与邮政系统共同推动行业管理,并以“守护安全,放心寄递”为主题联合举办倡议活动,上海市主要品牌快递企业公开承诺:保护用户信息,维护用户合法权益;及时回应群众关切,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此外,对涉及教育培训、文化体育、住宿、保险等领域非法买卖个人信息的侵犯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积极提起民事公益诉讼,诉请彻底删除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423万余条,全部获得法院支持,有效维护了公益。

下一步,上海检察机关将继续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积极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责,更好地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把《决定》落到实处。同时,也将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健全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为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推动构建和谐优美生态环境,促进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图片

来源:上海市检察院微信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