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昌硕绘画题跋欣赏

 独孤式 2021-07-30


#2021#

////

  如果说中国文人画传统滥觞于唐宋、发轫于有元一代的话,那么,真正意义上将诗书画印融为一体的成功范例则非吴昌硕莫属。在他全面的艺术天分与人格修养中,以其诗文的郁拔之气、金石翰墨的峥嵘之气,皆以画象而尽发之。在强化诸艺贯通的基础上,拓宽了传统中国画的路径,为中国文人画传统在近现代的中兴吹响了嘹亮的号角。这一点是近代中国绘画史尤其不能含混与忽略的。谈及吴昌硕的绘画,就不能绕开他的书法。因为文人画传统的精髓便是所谓的“书写性”。这个“写”字是抒发、是寄兴、是表达,这一点的确是吴昌硕绘画迥异于他人之处。尤其是对石鼓《猎碣》的体会与心得,也在他的绘画中得以充分的体现,无论是作品的气象还是具体笔墨的质感,其沾溉于书法的多多,也可以干脆地说,吴昌硕的绘画就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书法”。当然,我们也可以说他笔下的书法之“象”也是另外意义上的绘画。这一点尤其体现在他的绘画题跋上。

  本文从荣宝斋珍藏中甄选出吴昌硕九幅作品,题跋部分单独提出来与绘画作品同时展示,绘画与题跋既是一体又可以独立欣赏。相信对书画爱好者会有一定的帮助。

作者简介

吴昌硕(一八四四—一九二七)初名剑侯,更名俊,字俊卿,中年以字行;更字昌硕,亦作仓石、苍石,后复以字行;号缶庐,别署缶道人、苦铁、破荷亭长等;晚号缶翁、大聋。浙江孝丰(今安吉)人。十四岁受其父指点学刻印。清同治四年(一八六五)考取秀才。先后从同里施浴升学诗及书法篆刻,从俞樾学文字辞章,从潘芝学画梅。光绪八年(一八八二)迁居苏州。二十五年(一八九九)任江苏安东知县,因不善逢迎,一月罢归。宣统元年(一九〇九)与汪洵、高邕、蒲华、杨逸等发起上海豫园书画善会。一九一三年杭州西泠印社正式成立,被公推为社长。工书法,篆书初学杨沂孙,后专攻《石鼓文》,兼取《散氏盘》,自成一家;行草受黄道周影响较大,亦善隶书。篆刻专攻汉印,兼师浙皖诸家,融合封泥、砖甓、碑碣等,钝刀直入,古朴浑厚。画受任伯年启发,兼取徐渭、朱耷、李、赵之谦诸家法,以石鼓文、狂草笔意入画,擅长写意花卉蔬果,亦作人物、山水。其书画篆刻有“吴派”之称,富金石气。著辑有《缶庐集》《缶庐诗存》《缶庐印存》《削觚庐印存》等。

内容欣赏

牡丹图|45.3cm×58.2cm

题跋释文:

琼华夫人正之,老缶。

春风吹出红盘盂。丙寅春初,吴昌硕年八十三。

题跋



花卉四屏之四|73.5cm×30.3cm

题跋释文:

湘娥怨魄啼枯竹,湘涛渍泪颇黎绿。步摇碎落河伯宫,鲛人夜琢玲珑玉。嫦娥捣药

使变花,春抱幽香月中宿。如今瘦叶埋风沙,移根愿向瑶台曲。昌硕。

题跋



芍药图|73cm×36.3cm

题跋释文:

芍药重台者,一名丹山凤,而江南则无之,未能貌也。又书。

拟任山阴,偶然设色,自谓范湖无此爽利。丙午小除夕,吴俊卿。

题跋



梅寿图|97cm×47.7cm

题跋释文:

某(梅)寿。申伯仁兄法家正画,戊申九月,吴俊卿。

题跋



布袋和尚像|122.5cm×54cm

题跋释文:

光头赤足,垂耳皤腹。心广体胖,海口河目。佛中散圣,无拘无束。对人唯笑,不作威福。手持布袋,亦解储蓄。袋藏何物,或曰五谷。吾为尔计,何不散之大陆。使年岁丰熟,普救白屋,无寒号饥哭。非然者,人呼尔善薛(孽)活佛。我斥尔为行尸走肉,无赖之秃。姑图尔像,为众生祝。尔听我言,毋但窃天禄。昨意行市肆,得见宋石门写布袋和尚,笔意荒率,兹背临一过,法虽离而神则合也。苦铁并记。

身披一领百衲衣,汝何所食痴而肥。赤足踏遍大千界,扪腹箕踞心忘机。看人名利马牛走,终日嘻嘻笑开口。布袋中亦有乾坤,应访壶公结为友。甲寅孟陬月,吴昌硕客芦子城畔。

题跋



秋菊图|151cm×40.8cm

题跋释文:

秋菊有佳色。拟孟皋,甲寅五月,吴昌硕。

题跋



《花卉蔬果册》十开之四|33.8cm×39.2cm

题跋释文:

叶萧萧,歌楚骚;鼓素琴,霜月高。吴昌硕。

题跋



《花卉蔬果册》十开之八|33.8cm×39.2cm

题跋释文:

佳人争买点妆红。乙卯春杪,吴昌硕。

题跋



依样图|124.8cm×51.5cm

题跋释文:

依样。辛酉十月,七十八叟吴昌硕。

题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