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8)

 高参88 2021-07-30

本篇要目:

********************************

771.闾原头永兴寺塔

宋                     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

772.张村圣庵寺塔

宋                     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

773.万荣稷王山塔

宋                     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

774.中里庄八龙寺塔

宋                     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

775.万荣旱泉塔

宋                     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

776.南阳村寿圣寺塔

宋                     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

777.运城太平兴国寺塔

宋                     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

778.河底成汤庙

宋至清                  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

779.布村玉皇庙

宋至清                  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

780.高都景德寺

宋至清                  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

**********************************

771.闾原头永兴寺塔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8)
永兴寺塔,也称文笔塔,位于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城关镇闾原头村古郇(xún)城遗址上。塔建于宋初,一说建于唐末五代。系方形九级楼阁式砖塔,残余八级,高十三点五米,一说四十余米。一层中空,内设佛龛,余皆为实心。各层皆为叠涩出檐,装饰倚柱、门窗。塔身逐层向上收分,塔顶残损。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8)
古郇城遗址上,原有永兴寺,日军侵华期间,这里的寺院遭到破坏,但仍留有部分建筑;“大跃进”时期,残余部分彻底被平掉。现有塔无寺。据文献记载,该塔一层中空,内设佛龛,余皆为实心。现一层砌上了水泥,看不到门,无法得到证实。塔身北侧的水泥墙面嵌入一块石碑,上书:“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闾原头塔 临猗县人民政府一九九六年五月。”据悉,此塔2004年升格为省保,2013年再定为国保级。永兴寺塔各层皆为叠涩出檐、装饰倚柱,塔身逐层向上收分,塔顶残损。砖塔呈正方形,在旷野中显得端庄清秀。塔身用砖和石灰加糯米汁砌成,平砖错位,相互勾连,结构紧凑,坚固结实。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8)
2013年3月5日,闾原头永兴寺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772.张村圣庵寺塔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8)
圣庵寺塔建于宋代,位于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北景乡张村。原为圣庵寺内建筑,寺院已毁,仅塔独存。塔为六角七层楼阁式砖塔,高约11.62米。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8)
一层正面辟门,塔内中空2.5米,以上各层皆为实心。一层塔檐下仿木结构砖雕斗栱,二层以上叠涩出檐,塔身收分不大。三层正面辟洞门,侧面辟假直棂窗;四层每面皆设仿木结构直棂窗;每层塔身中央偏上靠近檐部位置均有一方形孔洞。塔原有七层,现第七层已不存,第六层也损毁一半,其余部分保存完好,仅稍有毁坏。塔整体收分不大,一层较高(见图),其余几层在二层高度的基础上逐步减小,显得稳重而古朴。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8)
塔顶完好。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8)
2013年3月5日,张村圣庵寺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773.万荣稷王山塔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8)
稷王山塔,俗称棒槌塔,位于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城南三文乡的稷王山顶。建于宋至和三年(1056),为稷山县望嘱村(今属万荣)张文夷为其亡母所建,为八角七级密檐式建筑结构砖塔,叠檐结构,基部高三点六四米,通高二十三米,粗直径为二点四九米,塔基部分不知何时已被人掏空,塔顶残损。一层塔檐仿木构砖雕斗栱,系双昂五铺作,其余各级均系叠檐式样。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8)
山上原有砖塔两座,俗称“雌雄塔”、“公母塔”,远看形似两根棒槌,因而当地人们也将稷王山称为“棒槌山”。公塔不知何年已倒塌无存,只留下母塔。该塔西北方向一百多米处,便为稷王庙即上庙遗址,现已建为差转台。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8)
2013年3月5日,万荣稷王山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774.中里庄八龙寺塔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8)
中里庄八龙寺塔位于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荣河镇中里庄村,古塔原为八龙寺附属建筑物,现寺已毁,仅存塔一座。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8)
塔为七层楼阁式砖塔,高约23.9米。平面正方形,实心。底座高0.62米,边长3.65米。一至五层辟有砖券拱门,一至六层塔檐下皆施仿木构斗栱,七层上筑宝顶。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8)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8)

2013年3月5日,中里庄八龙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775.万荣旱泉塔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8)
槛泉塔,俗称旱泉塔,位于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高村乡孤山西麓。槛泉塔是孤山槛泉寺建筑之一。该寺宋宣和二年(1120)创建,塔与寺同时期建。现槛泉寺已成瓦砾,仅留塔。塔系方形十一级密檐式砖塔。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8)
高三十一点二米。塔基为须弥座束腰塔座。一层南面辟拱门,一至四层塔檐下,仿木构砖雕斗栱,五层以上迭涩出檐。各级设有半园拱门。塔前有柏树两株,枝叶翠绿,塔柏相映,挺拔秀丽。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8)
2013年3月5日,万荣旱泉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776.南阳村寿圣寺塔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8)
寿圣寺塔位于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里望乡南阳村学校内。平面呈八边形,占地面积约60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据形制判断为宋代建筑。塔通体十一级,楼阁式砖塔。塔身八角形,高约30米,一层边长2.8米,直径6.6米、高5米。一层的塔檐砖雕仿木结构斗拱,二层以上皆出叠涩砖檐。除九和十一层,其他各层正南面均有砖券拱门。各层高度由下至上逐渐收缩,塔刹已毁。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8)
塔旁遗有金代铁钟1口,蒲牢形纽、圆肩,金大定十二年铸,高2.35米,直径1.65米,厚0.05米,四周铸有铭文,为原圣寿寺遗物。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8)
2013年3月5日,南阳村寿圣寺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777.运城太平兴国寺塔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8)
太平兴国寺塔,原名南海塔,位于运城市盐湖区安邑镇内东北隅。太平兴国寺塔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0)。为原太平兴国寺附属建筑,塔属寺内禅师之墓塔,故又称“太平兴国寺舍利塔”,寺已不存。据《山西通志》载:塔建于宋嘉祐八年(1063)。又乾隆年间《安邑县志》载:“明嘉靖乙卯地震从顶裂至七层,宽尺许,至万历间地震复合”。从现存塔的形制看,为宋代风格。塔平面为八角形,原高八十六米,十三级,残存七十一米,十一级。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地震,塔从顶端裂至第七级,缝宽一尺有余。万历年间,在又一次大地震中,裂缝复合,是为奇观。塔内八边形空筒式,原有木楼板作为上下之隔层,已不存。平座与塔檐下均有砖雕斗栱承托,斗栱五铺作出双抄。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8)
太平兴国寺塔塔体因多次地震裂缝较大,但塔身仍无倾斜。汶川地震后处危险情况,有关部门用钢筋加固,但并没全面整修,保持其原状。亦不失为保护文物旧貌的慎重做法。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8)
2015年当地文物部门对此塔进行了全国的修复。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8)
太平兴国寺塔于2013年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778.河底成汤庙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8)
河底成汤庙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大东沟镇河底村村中,其始建年代不详,现存碑刻最早有宋徽宗大观元年重修的记载,后历明、清几经修缮,终呈今日风貌。成汤庙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庙门开于正南,平面布局规整。整个庙宇建于巨大砂石条砌筑的高台之上,两侧对称设台阶可登临,是典型的唐代寺庙建筑台基风格。在此高台上南端又支出-台一座,同样两侧设台阶,亦属唐代遗存。-台北则为汤帝庙的山门,三开间门廊式,现存为明建。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8)
汤帝庙主要建筑是正殿汤帝殿,宋建。殿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举折平缓,出檐深远。前檐柱四根,青石质,四棱抹角,方形覆莲柱础,殿下建一石砌台基。檐柱微有卷杀,角柱生起。檐下斗栱权衡较大,布置亦较疏朗,柱头斗栱七铺作,单下真昂,耍头亦作昂形,无补间铺作.各朵斗栱间均有透空瓦雕装饰,雕工繁丽,内容颇丰,为后世维修时所加。斗栱上直接承托撩檐桁,下则为普柏枋,阑额用材甚小,很显单薄,与其上普柏枋之关系呈“T”字形。殿门用石门框,青石质,门框上现存宋大观二年题记。殿内梁架规整,前朝彩绘依稀。正殿前原有月台一座,现已被拆毁不存。河底正殿东西分设偏殿(也为宋建),东为关帝殿,西为高谋祠。另有龙王殿、牛王殿、马王殿、五瘟殿等并东西厢房数十间。早些年均被改作它用,近代气息颇浓。庙内现存有宋大观年间重修碑记及明清重修碑、记事碑数通,唐代遗存雕金钱纹砂石柱二根,保存完好。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8)
2013年5月,河底成汤庙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779.布村玉皇庙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8)
布村玉皇庙位于山西长治市长子县布村,玉皇庙中轴线上还有戏台、献殿、前殿、后殿(三清殿)等建筑,其中前殿为唐代风格建筑,后殿是金代风格建筑,后殿旁还有一座东朵殿是元代风格建筑。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8)
倒坐戏楼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8)
全庙以献殿、前殿最古,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徐怡涛教授推断为五代建筑。前殿是面阔三间的单檐九脊顶建筑,进深四椽,前檐用四根八棱内顄石柱,柱头卷杀较急,无普拍枋,阑额已被后代锯掉。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8)
东西厢房及附属建筑。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8)
后殿(三清殿)是金代风格建筑,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8)
后殿旁还有一座东朵殿是元代风格建筑。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8)
2013年3月,布村玉皇庙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780.高都景德寺

景德寺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高都镇高都村中,坐北朝南,南北长80米,东西宽42.2米,占地面积3376平方米。泽州县高都镇高都村的景德寺,曾与碧落寺、显庆寺、松林寺并称“古泽州四大名寺”。景德寺现存布局基本完整,后殿(正殿)基本保持了宋金建筑风貌。景德寺在高都村中坐北朝南,南北长80米,东西宽42.2米,占地面积3376平方米,寺为二进院落布局。其院落的中轴线上由南至北一次为前殿、中殿和正殿,轴线西侧为厢房,东侧为廊房,正殿的两侧为耳殿。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8)
山门,面阔三间,进深四椽,悬山顶。檐下斗拱三踩单昂,昂形耍头,柱头科方形大斗,平身科瓜棱形大斗。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8)
中殿又称转佛殿、大雄宝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椽,悬山顶(清代维修时改为硬山顶),隔扇门装修。方形抹角石柱上施普拍枋,柱头斗拱五铺作双下昂,无补间铺作。殿内梁架为四椽栿对后乳栿通檐用三柱。四椽栿之上利用蜀柱和劄牵承下平槫,劄牵里侧蜀柱支撑平梁,平梁两端承上平槫,中部施蜀柱、栌斗与叉手承脊槫。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8)
主殿又称法堂殿、三佛殿,里面曾供奉着释迦牟尼、药师佛、阿弥陀佛。此殿的前檐柱上有宋元祐二年(1087年)及金泰和五年(1205年)的题记,对该殿的建筑年代提供了直接证据。主殿的南面是中殿,相距20余米。中殿又称转佛殿、大雄宝殿,里面曾供奉释迦牟尼、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和观音菩萨。据记载此殿于明代重修。中殿的南面是前殿,里面曾有四大天王、弥勒佛和韦驮菩萨,在修建粮站时遭到破坏,据记载前殿重修于元代。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8)
2013年3月高都村景德寺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