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中国共产党简史》精读笔记Vol.001:熊熊火炬耀复兴

 含谦 2021-07-30

001

中国共产党简史1-0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投身大革命的洪流

我们先来看这第一章的标题,标题往往是微言大义,为了理解这第一章标题,我们可以拿“200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出版的《中国共产党简史》”(后文简称“八零本”)以及“201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出版的《中国共产党简史》”(后文简称“九零本”)来做些对比。(今年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出版的《中国共产党简史》,就简称为“百年本”)

“百年本”第一章的标题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投身大革命的洪流”,“八零本”和“九零本”第一章标题一样,是“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投身大革命的洪流”。可以看出“百年本”最大区别就是把“创立”改为“创建”。不要小看这一字之差,仔细品读,其内涵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创立”是“初次建立”的意思,这个词用来表示“我们党在历史上初次建立了”这个意思,没有什么问题,从这个含义上说,“创建”与“创立”有着相同的意思。但是,两个词的不同之处在哪里呢?那就是:“创建”还可以指“创造和建立一个新生的事物”,注意,这个新事物是以前不存在的。

为了更好理解,我们用同义词的方法来辨析一下。“创立”的同义词是“创办、树立”,“创建”的同义词是“缔造、创造”。这样区别,我们就可以很好地理解两个词语的不同了。“创办、树立”(创立)的事物可以是以前没有的,也可以是以前有的;但是,“缔造、创造”(创建)的事物一定是以前没有的。

所以,“百年本”用“创建”不仅表示“我们党在历史上初次建立了”,而且还突出“我们党的建立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这么个意思,换言之,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是完全不同于以往的任何团体和政党。从这个意思上来说,“创建”更加准确,读起来也比“创立”更加震撼。

这个标题的后半段“投身大革命的洪流”在“八零本”“九零本”“百年本”中没有任何区别,说的比较明确,就是指“我们党建立后,参与了大革命”。“投身洪流”是一种比喻的说法,一个“投身”则体现出我们党参加大革命的主动性。

1921年7月的一个夜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一座二层居民小楼中秘密开幕,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完全新式的无产阶级政党诞生了。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一大事变,犹如擎起的一把熊熊火炬,给近代饱受战乱、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送来了光明和希望。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

这段是《中国共产党简史》(后文简称为《简史》)第一章的开篇总纲,也是对第一章标题的解释,同时也是对第一章所有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总评。让我们仔细体会一下这段话。

先看第一句:

1921年7月的一个夜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一座二层居民小楼中秘密开幕,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完全新式的无产阶级政党诞生了。

开头直接交代时间,“1921年7月的一个夜晚”,然后用一个很普通很直接的主谓结构的语句接下去交代事件,“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一座二层居民小楼中)秘密开幕”,这里,“在上海法租界一座二层居民小楼中”是主谓中穿插的一个状语,作用是交代了地点。开头两句话,非常准确直接地交代了“我们党成立的时间、地点和事件”,没有一个字多余。

这两句中还需要注意一个词,那就是“秘密”,这个词可不能少。“秘密”既符合当时真实的历史情况,同时用来修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立刻就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神圣的氛围,也点出“我们党成立的那一年——1921年”的环境特点。

《简史》的写作始终是叙议结合、史评结合的,这里前两句写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秘密开幕”事件,紧接着下面这句就给出了该事件的历史结果,什么历史结果呢?那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完全新式的无产阶级政党诞生了”。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不用多说,马列主义本就是我们党创建的理论渊源,自然也就是我们党的行动指南。“完全新式的无产阶级政党”,这里“无产阶级政党”也不用多解释,就是我们党的阶级性质。这里唯独需要仔细体会的,是“完全新式的”这个定语修饰词。在如此吝惜笔墨的《简史》中,说“新式”不行么?为何还要加一个“完全”呢?

“新式”就是不同于“旧有”的意思。在近代史上,有无数团体和政党成立,他们中也有很多是“新式”的,比如相对于“保皇党”们,“同盟会”“国民党”等等就可以看成“新式”的。历史来看,他们不仅在构成上可以说是“新式”的共同体,同时目标也是“新式”的,就是要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新式”的民主共和的团体或政党。

但是,我们共产党与这些团体党派还不同,就在于我们的“新式”是“完全”的,这个“完全”是表现在各个方面,不仅是团体构成上、形式上的“新式”,更是理想目标、思想上的“新式”,更是革命手段、纲领上的“新式”,是一切方方面面的“新式”。同时,这种方面面面的“新式”也是完全不同于当时任何一个团体或政党的,所以说叫“完全新式”。

接着看下面两句:

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一大事变,犹如擎起的一把熊熊火炬,给近代饱受战乱、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送来了光明和希望。

这两句阐述了“我们党创建”的直接现实意义。“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不用过多解释,就是强调“我们党的建立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开辟一个崭新面貌的大事件”,这其实也就呼应了标题里的“创建”。此外,这里用“事变”,而不用“事件”。“事变”指代历史上发生的重大政治、军事性事件,比起泛指的“事件”,显然更准确。

后面这句则使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进一步阐述“我们党创建”的直接现实意义,“擎起的一把熊熊火炬”写得太生动了。火炬,是用来照明的,是用来引领的。用“熊熊”修饰,更是表现出火炬火焰的旺盛,以及火炬带来的光明和温暖的非凡。我们党在后来的革命过程中,恰恰就如这火炬一般,为“饱受战乱、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送来了光明和希望”,这也就是“我们党创建”后的直接的、现实的意义。

再看最后一句:

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

这最后一句,则是“我们党创建”的根本历史意义。这里需要和前面的直接现实意义对比来理解。前面的直接现实意义,引出了一个团体,那就是“中国人民”,“我们党创建”最直接、最现实的意义就是给了中国人民带来光明和希望。但是这个直接现实意义如何作用于历史,造就了我们今天所见的历史,这最后一句就给出了解释。

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是1840年以来一直就有的,这也是近代中国历史乃至现当代中国历史的高度概括,但是在“我们党创建”以前,以往的那些斗争都是“中国人民”零散的、自发的、没有“主心骨”的。

主心骨”,就是“可以倚仗、做为凭借或起核心作用的人或事物”,成为“主心骨”,有个前提条件,就是它本身必须是独立的。那以往的斗争为什么没有主心骨呢?这是因为以往的斗争中所依仗的那些团体或政党,他们本身就不是独立的、自主的,无论是“洋务派”“保皇党”,还是“军阀派”“国民党”,都是依靠外国列强和帝国主义的,这自然成不了“主心骨”,就算一时充当了“主心骨”,很快也会塌下去。

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主语还是“中国人民”,也就是上面“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的那些人,不同的是,以往的“中国人民”斗争在精神上是被动的,而“我们党创建”以后的“中国人民”斗争,则在精神上是主动的了,不再是被动的去改革去革命,而是在“主心骨”的号召下,主动起来革命和斗争了。

我们说最后这两句是根本历史意义,就是从根本的、历史的角度来看的,历史证明,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并发动“中国人民”真正斗争成功的,真正革命胜利的。因此,所以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斗争的“主心骨”,所以说“中国共产党”让“中国人民”从斗争精神上变被动为主动。

读到这里,就有个疑惑来了,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可以成为“中国人民”斗争的主心骨,让“中国人民”从精神上变被动为主动?而其他那些团体和政党就不行呢,就失败了呢?这其实就是总纲给我们留下的问题和设置的悬念,我们就需要进入第一章正文来品读历史和寻找答案了。

End

文字:含谦   图片:网络

林含谦: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心理咨询师、通识学习爱好者,业余作者。忙来育人授业、谈心解惑,闲来读书治学、写文烹菜,愿陪你发现这世间未知的美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