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日文昌里

 苍松xujp 2021-07-30

文昌里曾经是临川老城最繁华的商业街区,也是抚州的“历史档案馆”和“老城博物馆”。这里正在进行历史文化街区改造,今年2月,我去过一次,那时,大部分居民已经搬迁,房屋拆迁也在进行中。又是半年过去,不知进展如何?日前,又去了一次。

早上7点,由大公东路折往灵芝山路,这里有抚州圣约瑟大教堂,始建于1908年,1918年竣工。

教堂的门开着,里面亮着灯,静静的。这是文昌里文化历史街区的一个标志性建筑。

灵芝山路。路以山名:传说从前此地是一座山丘,生长灵芝等是药材,故名灵芝山。别以为在这条路上只是些手工业作坊,民国时曾办过纱厂。1939年,这儿创办了全城唯一的一家机械工业 ——水记机械修理厂,为今“江西江铃汽车底盘有限公司”的前身,亦为抚州机械工业的发轫。

拐入三角巷,水泥路面已被铲除,重新垫上碎石路基。三角巷7号,“汝南世家”,民国初年建筑,与对面的“爱莲世第”民居,同属民国期间抚州商会会长周兆麟。“爱莲世第”的门开着,原住户已迁走,里面住着物业公司的保安,他们告诉我说,这两栋老宅会留下来的。 

三角巷。以前这是一个很热闹的地方。

竹椅街。两旁都是老宅,也不知道会不会拆除?

位于三角巷毗邻横街的同丰泰国药店,民国中晚期建筑,为樟树薜姓商人建造,坐东朝西,三层楼高,共有大小13个西式门窗,门板加铁皮包裹。一支来自乐安县的木工施工队在这里整理加固。

与药店隔街相望的乾大钱庄,民国中后期建筑,中西合璧风格,典型的前店后家宅第,是文昌里至今保存唯一的钱庄遗址。

同利南杂店、合利粮店、杂货行,三栋连体建筑,建于民国中后期,民国简约风格浓郁。

中国银行抚州寄庄,民国后期建筑,为国民党74师吴姓参谋建造。74师在山东沂蒙被歼后,吴参谋携款逃至抚州,建了这栋洋房,假以信贷业务,实则搜刮民间钱财。 抚州解放前夕,吴某闻风卷款又跑了。以上这几栋房屋都在修缮加固。

横街,自古为文昌里核心商业区,民国三十五年(1946),有店铺134家。

前夜的一场大雨,淹没了新垫的路基,横街成了“水街”。

路旁的房屋大多是木结构的,施工队正在全面整修,尽可能保留房屋原有材料,外部按原样修复加固。

我想,一年以后,这里定能恢复原来的模样,也许会比原来更整洁,更漂亮。

今年2月的横街(正觉寺围墙外)。那时正在进行部分拆迁施工,条石路面被卡车压坏了。

正觉寺万佛塔。

东乡仓正觉寺一侧,拆个精光。可能这里的建筑没有保存的价值吧。

看起来,好像解放后建的房屋都被拆光了。能留下来的,都是民国及以前的房子。

“东乡仓廪”,为东乡仓标志性宅院。东乡仓毗邻旧水运码头,此间多米厂、米店铺。这里是东乡所产稻米从抚州码头运往下江各口岸城市的转运之处,衍生的住房民居多五行八作,形成独特的码头文化。

李家巷民国转运库,解放后为竹扇厂。

人去楼空。

河东湾直街上的百年老店。杨同兴铁店,每天还在开门营业。

站在太平街一栋二层屋顶,一览大公东路以南的老城区。

太平街一巷。

太平街东侧也在大规模改造中。

用传统工艺砌墙:用纯石灰膏子,而不用水泥沙浆。只不过古时砖墙用黄土灌斗,今天则是用水泥沙浆灌斗。

这是一栋“琅琊流芳”的宅院。屋上的瓦卸了下来,进行全面维修加固。

木工师傅全是50岁开外的黎川乡村老“博士”。

在一处拆光的空场上,保留着3栋老宅子。

“吾爱吾庐”,建于民国初年,中西合璧建筑。陶渊明《读山海经》一诗中曰“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这是文昌里建筑中西式与传统建筑相结合的典范之作,见证了昔日临川人的文化视野和文化包容襟怀。抚州解放后,老红军郭森林在这里住了几十年。

这是两栋大门紧挨着的清代建筑,左侧为“江陵毓秀”,为熊姓民宅,1942年,日寇窜扰抚州时驻扎于此,鬼子的马匹将前厅的两根柱子啃得只剩下一半;右侧是“西平世泽”,为李姓宅邸,保存完好的四合院格局。

在文昌里粗略地转了一圈,给我的印象,一是我走到的地方,城区肌理和道路格局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二是老房子还是保存了不少;三是能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房屋进行修缮加固。但是,大规模地进行文化街区改造,也许,会有一些应该保留而未保留的老建筑;也许,施工队伍会有良莠不齐的情况……

(2017年8月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