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浦初印象

 苍松xujp 2021-07-30

久闻“浦东十八镇,周浦第一镇”。今日天气尚好,乘公交车沿沪南公路南下,来到周浦。在年家滨路,有镇政府,这房子比我们那儿的乡镇政府强多了。但据说,在上海,街道和镇是同为县处级的,镇要比街道功能齐全,有人大、政协,有独立的财政,所以,一般来说,由镇改为街道是没有多大积极性的。若与我们那儿的县政府比,这房子,呵呵……

周浦建于南宋,盛于清,当时四周水网密布,故而取名周浦,是江南著名水乡古镇。随着时代变迁,周浦已城市化。

周浦镇在解放前很长一段时间是上海南汇县的经济中心和商业最为发达的地区,有“小上海”之称。早在明、清两代,商业已很发达,胡三省粮店、万新酱园店、良利堂国药店、三阳泰食品店,都是清代浦东的名店。

小上海步行街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镇中心位置,西起康沈路,东至周市路,全长大约500米,紧邻小上海旅游文化城,集美食、购物、休闲为一体,是周浦镇人民娱乐休闲的热闹区域。

听说夜市和节假日,步行街人山人海,堪比南京路步行街。

只是,我一大早来的,街上还是冷冷清清的。

本来,这里是中大街,一个繁华之地,硬是拆了重建成小上海步行街,仿古的建筑,怎么看都觉得不伦不类。

一条川周公路从镇北穿过,公路南侧已全部拆除重建了,公路北侧倒是留下来几栋老房子。

浙宁会馆,俗称宁波会馆。地址在当时为网船浜北侧,现为川周路4482号。于清末由周浦长泰丰席店店主周宝初发起,周长泰席店、日章纸烛店、瑞和祥五金店等宁波籍店主参与兴建。这是南汇地区唯一保存完整的会馆建筑,2001年底向区政府申报,被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门上方挂着“军队资产”的牌子。

清末建造,民国18年(1929)1958年曾两度修葺。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占地面积96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余平方米。屋顶前面有一个大窟窿,文物保护建筑?呵呵。

仪门入内为大天井。院内的地方很大,估计停10辆轿车也没问题,可惜屋子都租给外地人或作仓库,到处都搞的乱七八糟。

主体建筑面阔3间,进深2间,歇山灰瓦顶,方木弯椽,弓形藻井,四周飞檐翘角,檐下斗拱。台基高0.5米,中有3米宽垂带踏跺石级,坡面雕刻图案。馆南面临街有仪门及面阔7间的二层楼房14间;东西两侧各有面阔7间的二层楼厢房14问;馆北面还有平房7间。整幢建筑共有房41间。

主建筑东西两侧有巷道巷门,通馆北面。

西侧的巷门闭着。

巷门顶上的一块牌子,显示了这里曾作为部队的工厂。

想当年这里是浙江宁波籍旅沪商人的活动场所。在周浦镇的宁波籍人士每年两次在此聚会,公布会馆财务收支,并聚餐一次。

走上西侧二层楼厢房,楼道楼板破烂不堪,楼上没有住人。

浙宁会馆是我在周浦镇上见到的规模最大的老房子。

浙宁会馆东边不远处有张氏住宅,也为区级保护单位。关于主人及房子的信息,不得而知。

外观为两层楼的石库门,墙面西式装饰风格。大门开着,但二门紧闭,充满着神秘感。

神秘之门打开了,经过恳请得以入内一观,墙根上写着“拆”字。看其内外结构似乎也无特别之处,但网上有人言,这宅子据说是一位旧上海在南市开参行的老板盖的,抗战时期一度沦为日寇的“慰安所”。如果是慰安所那就属于抗战遗迹了。

顺着窄窄的木楼梯上楼,假三层的三楼楼梯间顶,窗外漏窗触手可及。

小天井外的小瓦漏窗做得很精致,也保存完整。

从楼上往下观望,眼前这些命运芨芨可危的破屋老宅,狭窄的老街古巷,被拆,被毁,所剩无几!伤感由然而生,古镇已远去,不复存在了,可惜!

有产生就有消亡,古镇与人一样,唉,这是自然规律!

在小上海步行街和小上海旅游文化城东侧,还保留着一大片旧民宅。

充满想象力的街名——椿樟街。

小巷里晒着挂面,这应该是老住户的手工制作了。

北油车弄内一块警署警务队的牌子上写上了服装加工字样。

走进略微阴暗的弄堂,老房子透露出时光流逝的沧桑,散发出那股让人感觉十分亲切熟悉的味道。

椿樟街上三层老屋在老街上鹤立鸡群。

临街屋子里传来悠悠的戏曲唱腔和说词对白。满屋的老旧家具间,一长者斜躺椅上,像是刚吃过饭,泡上茶,看着电视,那份惬意,才叫享受。

椿樟街、北油车弄交叉口。

棉絮作坊,用上不少机械了。

东大街。周浦的老街很多,大多数老街正经历着拆迁改造。

蜿蜒曲折的小弄 。两侧还保留着老旧的房屋,但不知还能存在多久。

澧溪路北侧房屋拆迁的空地上,挂着介绍傅雷的图片。傅雷,1908—1966,著名文学翻译家,字怒安,号怒庵,作品丰富,译著达500万字,翻译外国文学名著33部,上海市南汇区人,夫妇二人于19669月含冤而死。我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从一本《傅雷家书》知道傅雷的。

傅雷小时候是很顽皮的,傅母也是少有的严厉。难怪有人说,顽皮的孩子是天才,调皮的孩子最有出息。

东大街的东头,是傅雷旧居。

傅雷旧居(曹家厅)为明清建筑风格,雕梁画栋,屋宇高大,装饰华丽,设有仪门头,相传明代通政史赵文华奉旨来周浦阅兵时住此。

一块不显眼的文物标志小石牌钉在东西向侧屋的墙上,这里就是傅雷的旧居了。这几间小屋里,一个伟大正直的文学翻译家傅雷在古镇周浦度过了他难以忘怀的九个年头的童年(4岁至12岁)。

走到川周公路康沈路口,这块指路牌有点意思。镇子大了,这条斑马线竟成了两个镇的边界线了。这么看来,马路对面的那条川周公路是周浦镇的,公路北侧的房子则是康桥镇的了。一觉醒来,康桥人打开房门,便一脚踏进周浦了……

周浦很大,很多地方还没有走到。累了,要回去了,下回再来吧。

(2017年10月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