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篁岭三春美如画

 苍松xujp 2021-07-30

这是今年第一次参加市登山协会的活动,从抚州乘大巴前往婺源篁岭,抵达篁岭游客中心已是近午时分。2015年深秋,我曾随几位摄影大师到过篁岭,那时的游客很少,进山的索道和景区公交也没开行。想不到这次这么多人,上山乘缆车至少要等上一个小时,停车场也车满为患,我们乘坐的大巴也停到一里路以外去了。

为节省时间,我们选择乘景区公交上山。篁岭村头,有一个牌坊,有点不伦不类,上刻圣旨,下刻天街,算是一个老物件、新牌坊。

村头有卧云悬索桥,高悬山涧之上。游客太多,桥上限流,只得放弃了。

山崖上的民居村落,千棵古树环抱、万亩梯田簇拥。

“窗衔墉岭千叶匾,门聚幽篁万亩田”,篁岭山野的美丽景色尽收眼底。

在篁岭,与“晒秋”同样摄人心魂的是水墨梯田。篁岭被网友评为“全球十大最美梯田”。 阳春三月,篁岭油菜花海,梯田上的粉墨油画。

你瞧,那一条条的黄色花带,如金蛇舞动,夹杂梨花赛雪、桃花嫣红、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来吧!来到这个深山古村、高岭梯田的篁岭。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与花海亲密接触,畅吮春天的芬芳。

来吧!走进梯田花海的篁岭,感受中国最美的视觉盛宴!

人走景移、景变花动、花幻情逸、情切身腾,所有的一切都融入了花海,成了取景框内一部分。还等什么,端起相机,尽情地拍摄吧,尽情享受做一回“花仙子”的滋味吧。

有着500多年历史的篁岭古村属典型山居村落,数百栋徽式古民居围绕水口呈扇形梯状错落排布,掩映山间,为其平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如果说,婺源古村是中国古建筑的大观园,篁岭无疑是一朵雅致动人的奇葩。

粉墙黛瓦掩映其中,若是有云雾萦绕,更像一个美丽的乡村童话!

村内遗留了相当一部分珍贵的古建,小青砖、马头墙,古朴雅致;护栏、天井,结构严谨;石雕、木雕、砖雕,雕镂精湛,整体格局质朴高雅,内敛浑厚。景区众屋、树和堂、慎德堂等众多古建保存完好,徽派建筑精华尽收眼底。

房屋鳞次栉比,巷道纵横交错。

世界独一无二的“晒秋”景观,成为最美中国符号。

挂在山崖上的篁岭古村,地无三尺平,数百年来,村民早已习惯用平和的心态与崎岖的地形“交流”。自然条件的局限却激发了先民的想象和创造力,从而在无意间造就了一处中国绝无仅有的“晒秋人家”风情画。

篁岭古村数百栋徽派古民居在百米落差的坡面错落有序,每当日出山头,晨曦映照,整个山间村落饱经沧桑的徽式民居土砖外墙与晒架上、圆圆晒匾里五彩缤纷丰收果实组合,绘就出世界独一无二的“晒秋”农俗景观、最美的乡村符号。

篁岭晒秋被文化部评为“最美中国符号”之后,其更演变成乡村旅游提升的“图腾”和名片,成为婺源特色的旅游产品。

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

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

晒秋,秋指收获的农产品。其实晾晒这种农俗现象,并非秋季“专属”,一年四季都有展示,只不过秋季丰收季节,表现得更为丰富、更为“神韵”些罢了。

篁岭人从祖辈起,就用竹筛匾晾晒农作物,既不占地方,又便于收藏。

如今,“篁岭晒秋”已成为固定习俗,春晒茶叶蕨菜,夏晒茄子豆角,秋晒稻谷辣椒,时令变化,竹晒匾里所晒之物也在不断换新。

你在不同季节,不同角度都可以拍到满意的晒秋作品。“篁岭晒秋”不知成就了多少美术家的美梦、艺术家的美名呢!

发展至今,全国不少地方的这种晒秋习俗慢慢淡化消亡,然而婺源篁岭的晒秋已经成了农家喜庆丰收的“盛典”。

“篁岭晒秋”是一种文化体验,一种精神产品。而晒秋的场景,将成为这个时代的一个文化符号,如同“清明上河图”“富春山居图”一样,“篁岭晒秋图”将会成为传世之作。

游客喜欢在高楼的观景吧驻足,远眺对面如金龙飞舞的油菜花海,近观五颜六色的晒秋景观。

人们聚集的地方,就会有当地特色小吃。村里的农妇做一种糍粑,很受游客欢迎。瞧她们忙碌而高兴的样子,钱可不少挣了。

篁岭村空间布局别致:一条长里许的天街横贯南北、三座桥岗通往村内外、六口井塘寓意六六大顺、九条巷道蜿蜒曲折。

天街似玉带将精典古建串接,徽式商铺林立,前店后坊,一幅流动的缩写版“清明上河图”。

天街,是篁岭最重要最平坦最宽阔的巷道。其他的巷道都是在天街作为主轴的基础上纵横交织,曲折延伸,通到村庄的每家每户,每个角落。

天街是篁岭最繁华最热闹的地方,也可以说是篁岭的“商业一条街”。

篁岭人为什么把这条村中主要巷道叫天街呢?已经没办法考证了。大家可能都读过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吧?篁岭的天街,其实也是“天上的街市”呀:“远处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亮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郭沫若所向往的“天街”不会是篁岭。但篁岭的天街,又何其相似。

天街上,她们是在邂逅你?

在村口的曹氏宗祠侧边,有一个竹山书院,原书院由曹文埴的儿子曹振镛捐赀创建。曹振镛,字怿嘉,歙县籍篁岭人,乾隆四十六年[1781]进士,官至大学士。

篁岭的曹氏宗祠离村比较远。 宗祠前的广场,是村落“灯彩”出发点和汇聚地,据说每当夜幕降临,这里出发的两条草龙灯和民俗广场出发的公母狮灯双向而行,走街串巷,鞭炮齐鸣。而天街两边的马灯、塔灯、关帝灯、铜锤灯、屏灯、桂花灯、鲤鱼灯、莲灯、瓜灯和凉伞灯同时亮起,交相呼应,形成独特的“篁岭天街灯市”,篁岭夜景就是这样随着山风,走向广袤的原野。

祠正堂上方的匾额,是太史汪思题写的“上蔡世家”。

按照导游规定的时间,提前来到缆车站准备下山。站里站外,花了半个多小时兜了十几个来回,总算是坐上缆车了。

500米海拔的篁岭下来,缆车底下平摊开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大地画卷。

下得山来,到处找我们乘坐的大巴车。停车场的一个角落里,停着好几辆山西长治的房车,几家人围坐一起,其乐融融。这应该是有钱人的旅游方式,或许也是旅游的更高境界了。

又到了和婺源篁岭说再见的时候了,就让这茫茫暮色替我结束婺源篁岭行摄,其实这里如画的美景早已烙印在我内心深处了!蓝天、白云、花海、天街……

20183月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