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川西拾镜(二)

 苍松xujp 2021-07-30

川西之行的第二天,目的地是色达。别了,一派藏乡风情的观音桥镇;别了,汹涌湍急的杜柯河。

远去的观音庙,脚下云蒸雾绕,宛若仙境。

沿途的山上,星星点点地散落藏族民居,看上去全是新盖的。

还有高高的经幡,迎风招展。

相比于民居,庙宇更是金碧辉煌。长长的转经筒长廊连着一座座殿堂,蔚为壮观。      

一上午的行程,到达色达境内。色达是一个很神奇的地方,这里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既有让人探奇的天葬台,又有“世界第一”规模的佛学院。其实,我对信佛真的不懂,这一次来,只是想看看是不是真的能称得起“死后不能上天堂,活着一定要去一次色达”的传说。

天葬台建造在地势相对平坦的半山缓坡上,一座小小的白塔旁,用铁栏半围出一块篮球场一样大的平地,那便是进行天葬的地方。

对于天葬,以前只是看过电视,实景是没有见过的。车子开到天葬台附近,雨不停地下着,很多人尤其是老年人不想下车,应该是害怕血腥。我则是期待多于害怕,随着人流,朝天葬台而去。说是天葬台,还不如说是一处“景点”,这里有个贴切而又可怕的名字——尸陀林。

这种丧葬方式令很多人难以接受,但却是藏族的一种传统丧葬方式。将尸体放到指定的地点让秃鹫吞食。他们认为死亡只是不灭的灵魂与陈旧的躯体的分离。

在我看来,天葬就是生者送走亡者的一种仪式,类似我们这里的火化。因为这样的形式很少,出于好奇,大家会想了解,色达给了大家这样一个机会。

在进行仪式的时候,可以静观,但是绝对不能照相,而且场面有点血腥,今天是雨天还好些,倘若是晴天,血腥味简直能让人窒息。

亡者的发辫,挂成了一个高塔。

天葬台往上,留有秃鹫下行的通道。通道铁丝围栏外面,雨伞下攒动的人头,喧闹、拥挤,有的在拍照,有的在互相指责,责怪前面的挡住了“热闹”,嬉笑和怒骂在此时听来格外的刺耳……好多人忘了,这是一场葬礼,代表着亲人的离去,生命的消逝,对这种古老的仪式,应当抱以足够的尊重。

雨中,静立在围栏边“禁止拍照和摄像”的牌子旁,我突然觉得我身边的同胞们眼神,怎么像极了啃尸体食人肉的秃鹫呢?

我看到了天葬台上的围幔拉开,天葬师手里的刀不及放下,秃鹫们争先恐后扑向尸体撕咬啃食,血腥的场面难以目睹。我把镜头对着缓坡通道上下行的秃鹫,雨水已经浇湿了秃鹫的羽毛。秃鹫是藏民灵魂通往天堂的一座桥梁,在藏民心中有神灵一样的地位。

随后,来到距色达县城20余公里的色达佛学院的山脚下。不知为什么,往返佛学院没有景区交通车,只有公交车,车费4块,但公交车很少,又限载,我们排在长长的队伍后面。不得以,决定步行上山,这可是近4000米海拔的地方呀!好在有黑车捎我们上山,每位30块。

车到山上,这里有宽广的草原、纵横的河曲、密布的湖沼、巍峨的雪山……

这条山沟叫喇荣沟,顺沟上行数里,蔚蓝苍穹之下,银岭碧草之间,数千间赫红色的木屋,如众星拱月般簇拥着几座金碧辉煌的大殿,它就是藏于深山中的喇荣五明佛学院。

喇荣五明佛学院,同网上的形容相同,漫天遍地的红房子。连绵蔓延的红色,在夕阳下闪闪发光,成千上万的红色僧舍都是由僧尼们亲手搭建,当你立于山顶俯瞰,定会直震心灵。

色达五明佛学院,这是“世界第一”规模的佛学院,堪称修行者的国度。重重的群山环绕之中,沟里的僧舍,以佛学院的大经堂为中心,密密麻麻搭满了四面的山坡,不计其数的绛红色小木屋,延绵无数,一眼望不到头。这些红色小木屋,是上万名僧侣的住所(出家男子称扎巴,出家女子称觉姆即女尊者)。

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是由晋美彭措法王1980年创办,在短短数年间从西藏一个山谷深处迅速崛起,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藏传佛学院。3万多出家僧众在此修行居住。这里的老老少少,带着一抹高原红,三五成群,在转经筒旁,在坛城外,随处可见她们的身影。

因为20141月的时候,五明佛学院发生过一次大火,虽然没有人员伤亡,但是烧毁了僧舍,也就是我们说的红房子150间,再加上愈来越多的游客,可能是从那个时候,政府开始着力开发色达了。现在的环形通道和黄色的阶梯,据说就是政府拆开房子后修建的。

这是很多年来在此修行的僧众亲手搭建起来的山间奇观,身处期间,满满的都是虔诚与信仰。

或许它的样子可以复制,但是流动在这片土地圣洁的灵魂却是独一无二的。

蓝天白云下,红色的经幡,红色的木屋,红色的衣袖汇成了一片红色的汪洋大海,这里的人们每天只做一件事——朝圣。

因为海拔高,行走此间,极易疲乏。坐在路旁,镜头对着往来的人群,等待日落,想看看夜色下的佛国世界。

在高原上干体力活,真不是一件轻松的工作。

身披绛红色僧袍的僧人们来来往往,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安静祥和,没有烦恼。

在雪域高原的西藏,这是一群真正在修行的人,抛开外界纷纷扰扰,在极寒之地做着日复一日的功课,淬炼灵魂。

来往游客很多,与外界的沟通也越来越发达,但我相信,即使这里最后愈发商业化,依然是僧侣们心中一方净土。

在佛学院最高的山峰上,有一个金碧辉煌的建筑,叫做“坛城”。坛城的梵文名称为“曼荼罗”,意思是按佛教密宗仪规进行某种祭供活动的道场,平时是人们转经的场所。

坛城边的空地上,永远有磕长头的虔诚信徒。

每天无论早晚都有人在这里转圈,有道是,一等祈福10800圈,二等祈福1080圈,三等祈福108圏。

 

我跟着藏族人群后转转经筒,之后在廊上坐下,看着顺时针方向不断行进的人们,我在想,这是修行者的天堂,我们是否,打扰了色达的清净?

信仰,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却又坚固的生长在这里的每个人的心里,支撑着他们每一个坚定的眼神和步伐。

因为时差的原因,西部的黄昏比我们这儿要晚近两小时。团队约好晚上9点半在山下集合,过时不候,自己打车回色达县城住宿。本想拍完夜景再下山去,可天色总不暗下来,只好收起脚架等候公交车下山。

8点刚过就排队候车,可公交车迟迟不到。天总算暗下来了,路灯亮了,就连红房子的灯光也陆陆续续亮了。我时不时地冲出候车的队伍,拍上两张。

大经堂的景观灯全亮,在周围暗淡的星星点点的建筑衬托下,更显得金碧辉煌。

夜暗中,色达真的化身为通往天堂的阶梯,一路通明,神圣难忘。只可惜,一心二用,既惦记公交车,又想着佛国的灯光,在没支脚架的情况下,手持相机匆忙拍下的照片很是模糊,非常遗憾!

暮色深沉,坛城的光泽被整个五明佛学院。衬着夜色,我思绪万千,自我思考和审视。我虽然只是一个游客,但我尊重这片土地,这里的习俗和信仰,这也许让我显得另类和格格不入……

没有种族差别,不看前世今生,无关宗教选择,只为信仰二字,这就是色达。只有去过一次你才会明白,为什么色达之后,再无色达。公交车终于等来了,此时是近晚上9点,下山途中,又被大货车占道,到达集合地点,已晚了十几分钟。

到了山下,好在领队廖老师为我们预约了出租车,沉沉的夜色中,车子冲进色达县城。

色达县城面积1.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802人,多年流动人口平均为8000人,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色达县是甘孜州海拔最高、气候最寒冷、自然条件最差的以藏民族为主的民族聚居。

县城里没有高层建筑,主街道的景观不错。我们下榻的贡嘎大酒店算是县城里较好的了。

20187月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