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又到君山

 苍松xujp 2021-07-30

宜黄县棠阴镇有一个叫君山的千年古村,这里青山环抱,雄关护锁,碧水萦绕,古木参天。令人更为景仰的是,这儿还是隐在深山里的名医故里。20109月,我曾到此访古探幽,今又到此,依然让人流连忘返。

据《君陵黄氏七修族谱》,北宋大观年间(1107-1110年),黄姓由崇五都茅岭析居之。始名君陵,意为开居者自称“君子”居此丘陵地带,后俗称君山。

古时候,进君山村只有一条路。村口曲岭之上,有一亭桥,设于君山左祠右山之间。亭桥又如关隘,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这就是建于明万历年间的“武云亭桥”。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记得曾到过这儿,印象中好象当年不是这样子,应该是一座关隘(古代在险要地方设立的守卫处所),关楼上有箭垛的那种,究竟是不是已经记不清了。

亭前旷其禾稼,碧浪翻滚。

亭侧一溪清水川流而下,便溉东西。

亭后古柏,参天如蓬;清风随来,迭至漂亮。古柏之下,是进村的古道,另一侧是一栋房子,那房子看上去象一所学校,已多年不用了。

自打通了公路以后,这条进村的古道,已经很少有外人行走,几乎淹没在路边的杂草中。

紧靠古道的一堵残墙,墙上嵌有一块嘉庆二十年刻的青石板,文字的大意是修建此道的不易与便民,“勒石载明永禁不许监造及堆积柴秆等件”。

过亭桥百米,可见一“贞寿之门”,这是清初为君山村黄胜佐之妻吴氏百岁而立,全石结构,现保存尚好。既贞洁又长寿,这在古代实属罕见。

走进村子,村里的街巷都是由大大小小的石头铺成,一些石板路下还有水渠。

对君山印象最深的还是村里的石头铺的路、老屋和水井。

顺着早已磨蹭得异常光亮的大青石铺就的石板路往前走,路旁杂草丛生,阴暗潮湿的围墙摇摇欲坠,其上长满厚厚的青苔,从围墙脚下延伸出的绿叶长藤伸出触角张牙舞爪地像是要吞噬那厚厚的石阶。

置身于君山,如同穿越了时空隧道,仿佛沉浸在远古之中,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8年前还有人居住的房屋,如今人去屋空,后堂洞开,毫无遮掩。

小小的山村,一些村民举家搬迁异地,一些村民常年在外务工,留下来的散户人家屈指可数。行走在古风依存的村间小道上,村内残墙倒壁的房屋随处可见,满地苍夷的景象让我们为这曾经驰名神州大地的古村感到心酸。

古屋一侧,一栋曾经是国营商店的房子,应该是那个物质匮乏年代的交易中心。

这座翰林第,规模不大,保存完好。这是清代著名医学家、乾隆时代宫廷御医黄宫绣的故居。黄宫绣嘉庆九年(1804年)甲子科乡试,钦赐举人;嘉庆十年(1805年)乙丑科会试,赐进士出身,钦授“翰林院检讨”。黄宫绣不仅仕途腾达,而且精通医理,勤于著述,为江西历史上十大名医。

关于黄宫绣,也仅仅是先人留传下来凤毛麟角的信息。或许,这段尘封已久的往事已不再有人忆起,也就无从让人牵挂,也或许,它的故事已随着驾鹤西去的主人公逐渐湮没在历史的长河里……

君山村古建筑以宗祠为主,共有明清宗祠8座。据《君陵黄氏七修族谱》载,北宋中叶,黄琼自矛岭析居君陵,其长子黄湟,字淑祥,号黄三公继居,为君陵黄氏肇基者,至明代,生齿日繁。

53年前小住,53年后重游。那是1965年,我曾经在君山小学插班上过十几天学,记得学校就设在这座大祠堂内。毕竟过去了50多年了,对这个小山村已经没有多少印象了。

坍塌的祠堂里,一块匾额仍然高悬,就不知记载的是哪位圣人“驾临”此地。

古村必有古井。只是大部分水井不用了,这口水井已经填实。

水井后面的祠堂,只剩下前面的门脸,石雕精美,门楣上还刻有文字。

君山村内古井众多,有两处最奇特。一处是“一井双口”。

村人称这井为双井,寓意深远。据介绍,君山黄氏为福建和平黄峭之后裔,黄峭的第20个儿子迁居南丰双井,后改名为黄井,君山开基祖先为南丰双井黄井的后代,为纪念祖先,将古井为凿成双井形状。

一条坡上的乡村公路挨着村民的房屋而过,秘密就在这房前坡底。

这一处水井我称之为“藏而不露”,水井完全置于道路的下面。

藏在道路下面的水井,看上去也有年头了。你能说得清是先有路还是先有井?

今天的水井前面的房子已是铁将军把门——人去屋空。而在8年前,瞧这剥莲子的一大家子。

这女孩是个初中生,剥莲子的动作麻利,但不知是周末帮忙还是掇学在家了。更不知这8年过去了,离开了家乡的她,走向何方……

20188月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