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晨走千金陂

 苍松xujp 2021-07-30

在抚州公园懿品小区居高而望,近处是汝水森林公园,绿树环绕一泓绿水;远方的岘台、还有更远的赣东大桥桥塔尽收眼底。不知你注意到么:画面的右侧,岘台东,江西第二大河——抚河浩浩,绕城而过。右岸“抚州一个有梦有戏的地方”巨型标语与左岸的拟岘台遥遥相对。

抚河在此西北流,不知为何却在拟岘台对面分了一个叉,一股河水往北而去。

看卫星图片更加清楚,那条叉港叫干港。在抚河与干港的分叉口处,有一条长堤分隔。

这条长堤可不简单,它叫千金陂,是一条用石块砌成的长坝,像一条巨龙卧在水中,用“龙身”挡水以抬高水位,减缓流速,将抚河水引入灌区,是古时抚州人民运用勤劳和智慧修建的一个大型水利工程,被称为抚州的“都江堰”,始建于唐,距今已有1200余年的历史。 是长江中游赣抚平原灌溉农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201994日,千金陂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以上图片摘自网络)

居高远望,不若前往一观。骑自行车前去,也不过5公路远。过抚河大桥,从中洲堤下去,溯干港而上往千金陂。

在千金陂干港河口下游约900米处,有10年前兴建的抚河橡胶坝附属工程——翻板坝,其功能则与当年千金陂大致相同。

当下枯水季节,坝体紧闭,抬高水位。至若洪水季节,当翻板过水,分流泄洪。

翻板坝全长仅260米,也不高,即便挡满河水,也就几米高。

翻板坝下,河床几乎裸露。

翻板坝上,河水满满当当。

几十年前,站在文昌桥上,可见到抚河中帆船往来,或聚泊于文昌里直街吊脚楼下。而今河中难觅踪影。今天在这干港河口,还能看见几条机动木船,也是难得。

有人摇着小船,在河中拦网捕鱼。

千金陂到了。千金陂全长1.1公里,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重力式干砌石江河制导工程,它的建成保障了中洲围的灌溉引水,同时对抚河防洪、抚州城市水环境修复、水运保障发挥重要作用,现灌溉面积2.2万亩。

自古以来,抚州就是重要的农业地区,水利建设在抚州一直被人们所注重。由于抚州城地势低洼,经常发生水患。古代抚州劳动人民修建了许多大型的水利工程,其中以千金陂水利工程最为著名。

据史料记载,唐高宗上元年间(公元674675年)曾兴修河堤多次,拦水归正道,但不久又被冲毁。唐肃宗上元年间(760年),抚河水泛滥成灾,沙土淤积,良田土地逐渐荒芜,百姓无地可种,生活极其艰难。知府率领百姓,修筑了一道陂,取名为华陂(千金陂前身),以期让河水步入正常河道。后来,此陂屡遭洪水冲击,屡废屡修,置千金,故名千金陂,或称千金堤。

颜真卿在抚州刺史任上曾撰书《千金陂碑》志,记述了当年防洪筑堤的情况。明万历六年(1578年)千金陂修复后,明代戏剧家汤显祖写下了赞美诗文《千金堤赋》,赞颂朝廷做了一件对民众具有意义的事情,并铸了一只犀牛放在河堤上,以镇蛟龙作乱。

现在看到的千金坡遗址,就是明万历年间所筑。对于千金陂,历代文人题咏甚多,留下了不少优美诗章。如清代文学家李来泰的《千金陂》诗云:“土塍已续华陂绩,渤海平原次第寻。冉冉溪光抱城珥,畇畇原野地流金。五峰云色频来往,万壑秋声自浅深。木叶桃花无恙否?灵山风雨亦潮音。”八大山人也作过一首七言古诗《千金陂》。

屡毁屡修!抚州千金陂自唐代起已“服役”千年 !

野炊烧烤也能就地取材,千金陂的石块有了新的用途。

坐在这里,赏千金陂美景,左抚河,右干港,也算是“左右逢源”。

近年来,抚州全力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市建设,实施抚河生态修复工程,创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古老的千金陂将与文昌里、文昌桥、拟岘台等景点联成一串抚河“珍珠项链”,这座极具历史意义的抚州“都江堰”将焕发新的风采。
(2019年10月,手机随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