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活为什么不像打怪升级这么简单?

 新用户2021DA6b 2021-07-30


1

生活就像打游戏玩魔兽,打怪升级获得金钱,如果要玩得更好,就要购买装备,不过最重要的还是提升自己等级,学更高级的技能。

游戏,特别是 RPG 游戏(角色扮演游戏)本质就是现实生活的一种倒影,它不仅仅反应人们心中的幻想和追求,而且关键的是它几乎把极大多数的事情都量化了,每一个维度几乎都可以用一个数字来代替。

相比现实生活而言,除了日常使用的金钱、考试的分数、股票的指数等等由于维度太多复杂程度太高而不能仅仅有一个数字来表示。

有趣的地方在于,一旦进入游戏,由于各种数值围绕着我们,如果你想在游戏玩得好就不得不去研究各种数据,譬如:

  • 去哪里练级打怪的经验多,自己升级最快;

  • 现阶段使用什么装备会让自己的能力发挥最大价值;

  • BOSS 需要怎么打什么技能配合才能最快消灭。

如果游戏玩得好的人,他必然是对这些数据的规律掌握得一定很好,甚至也会知道一些「最大值」,在游戏里面一般拥有「最大值」的装备卖的价钱最高。如果他重新开一个账号练级,也会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达到最高的级别。

不过在现实里不仅仅很多方面没有数据,例如听一节课没有任何经验加成,还有多维度复杂的因素相互影响。这就导致很多人碌碌无为,在工作生活各个方面停滞不前。简单来说,就是等级可能固定了,无法继续上升。

2

现实与游戏的差距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在游戏里面总能想到办法可以不断地上升等级,提升自我;而在现实当中却遇到无数的平台期,有些甚至用一辈子都无法越过?

结合《游戏改变世界》里面提及的游戏四大特征:

  • 目标

  • 规则

  • 反馈

  • 自愿参与

在现实我们也可以有目标,所以这不是关键。社会上每个人的行为受着有形和无形的规则所约束,那就是法律和道德。而自愿参与就不需要说了,如果不是有很大的生存压力,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的权利。剩下最终一环就是反馈,因为对比游戏现实做事不一定有反馈,即使有也不一定是以极其明确的数字的方式。

3

反馈——泛指发出的事物返回发出的起始点并产生影响。from百度百科

反馈的好处就在于你知道自己在什么阶段,距离目标有多远,做目前这件事情能够马上知道产生什么影响。对于目标或者项目的推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否则没有反馈你根本不知道怎么去达成。所以反馈是不可缺少的一环。

但为什么人在游戏往往可以持续精进,现实总遇到数不胜数的平台期,表层可能是目标明确、实现路径确定和及时反馈,实质可能是思维模式的不同。

4

相比游戏和现实会有什么样的不同思维模式?

在游戏里面,观察整个游戏界面,再观看各项数值,就像机长在机舱看到各种仪表盘,你会马上联想:现在处于什么状况,未来要达到什么目标,需要通过做什么事情可以迅速达到这个目标。在这里就会非常自然而然的产生一种「战略思维」。

战略思维是什么?

战略思维是指思维主体(个人或集团)对关系事物全局的、长远的、根本性的重大问题的谋划(分析、综合、判断、预见和决策)的思维过程。from智库·百科

反观现实,往往过于容易让人陷于具体事务当中,甚至你无法抽离,就无法思考,导致持续在平台期无法突破。

5

那么如何才能够拥有战略思维?

从游戏和现实的对比可以看出,战略思维需要抽离当下,同时尽可能拥有多维度的反馈信息,所以玩游戏的时候你就像一个总参谋,而现实就像游戏里面的人物,被屏幕前的人所操作,而这个人源于是我们大脑本身的本能。

如果做自己人生的总参谋,那么就把自己的人生划分为不同的维度,在游戏里有装备、人物等级、公会、任务副本什么的。而在我的人生只要是由六个维度所构成,也就是我可以把人生遇到的所有事情都可以归类到这六个维度里面:

  • 事业

  • 成长

  • 家庭

  • 社交

  • 健康

  • 财富

在每个维度里面有终极目标,也有阶段目标,目标之下可能又由多个项目组成,每个项目又由多个行动组成。

譬如在家庭维度,终极目标是拥有一个笑声不断,幸福快乐的家庭。阶段目标是在新年前策划一次全家旅游,而这个目标需要做很多行动,类似:

  • 上网了解相关旅游信息,一般全家旅游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和推荐的;

  • 策划旅游行程;

  • 购买机票/车票;

  • 预定酒店;

  • 预定门票;

  • 索取家人的身份证信息用户买票;

  • 提前协商具体的旅游时间……

这样子的好处在于你就像一个总参谋一样,非常有掌控感,从远大的目标到中期目标到具体的行动,进行到哪一步下一步应该做什么都非常明确。

所以第一步就是构建自己的人生目标系统,用来掌控自己的目标、项目和所有的行动。

其次就是建立自己的数据仪表盘,那就要从柳比歇夫的「时间记录」开始。这样你就可以从数据的层面去分析自己过去的时间分布,根据阶段目标及时作出调整,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可以预测自己的未来。

6

今天在朋友圈提及到时间记录,身边持续做的人实在连百分之一的不到,有一位负责市场的朋友就回复道:

我几乎不做,大概已经有作息习惯了。

加拿大应用认知科学前研究主席基思·斯坦诺维奇(Keith E.Stanovich)在《机器人叛乱》一书曾经提过,为什么那么多聪明人干了那么多蠢事?

自发式系统使人做出的反应,对一个视为连贯有机体的个人而言,都不具有工具理性;也许这些反应曾被设计出来,能有效地实现很多进化目标。这时候,加入我们想实现自身的工具理性,自发式系统引发的反应就必须被分析式系统覆盖。

以上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很多人平时所做出的反应和判断都是基于大脑在进化过程中的本能,而没有经过我们的深思熟虑,在现代社会这些本能性的反应和判断大部分都是错误的。一旦你意识到这点,针对当下的事情做出分析和推理就能做出理性的事情。了解了这个概念,再回头来看这句话就可以明白了而很多。

反观在现实里和在游戏里就是这样,如何能够像玩游戏一样掌控自己的工作与生活?多多地工具理性,用分析式系统覆盖自发式系统。

所谓“工具理性”,就是通过实践的途径确认工具(手段)的有用性,从而追求事物的最大功效,为人的某种功利的实现服务。From 百度百科

那具体应该如何做?

那就是多多利用一些场景促进分析式系统发挥作用,对我而言目前有:

  • 每天早上起来写晨间日记;

  • 写作;

  • 每周做全方位的每周检视,包括人生目标、今年目标、近期项目、近两周日程等;

  • 每天晚上培养「思考十分钟」的习惯;

  • 时间记录并且检视。

7

生活为什么不像打怪升级这么简单?

无论任何人一旦进入游戏,目标、规则、反馈早已经被人设计过的,但现实并没有人帮我们设定这一切。如有要掌控自己的人生,像不断打怪升级那样不断精进自己,就要像总参谋一样具备「战略思维」,多多利用一些场景促进分析式系统发挥作用。(有时候还真是屁股的位置决定大脑的思考方式),而不是靠感觉靠直觉地统领自己的人生。)

我是阿雷

喜欢把自己喜欢的变成自己的工作

互联网运营 · 时间管理 · 跑步

从 2011 年起每年至少阅读 100 本书

跑过 18 个马拉松,也是姿势跑法认证教练

写作 9 年,一篇爆款《获得早起的持续力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