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困惑的困惑是什么?

 新用户2021DA6b 2021-07-30

1

前段时间看了阳志平老师的《三十六岁》深有感触,人们常常以古语云,「三十而立」和「四十不惑」,这两句话实属给现代人带来不少压力。

同样一句话在不同时空并不能完全适用,可知道在孔子那个年代由于人均寿命较短,几乎极大部分的人的人都是在十几岁的时候就成亲生子就得思考这些人生问题,而现在一般大学毕业都要二十三二十四岁。

2

今天在朋友圈看到朋友截图高晓松一段话:

原来我以为,没到四十岁的时候老觉得四十不惑的意思就是说,你就都明白了,什么都懂了。然后等到到了四十岁才发现,不惑的意思其实就是说你不明白的事你都不想明白了。嗯,年轻的时候,每件事你都想明白。但是你其实明白不了,有一些事情不明白就是生活的慌张。后来等老了才发现,慌张就是青春,你不慌张,青春就没了。

3

关于困惑的困惑是什么,阳老师给了两个答案,那就是时间和身体。

所谓时间就是年轻人往往想在短时间里面去达成一些极大的人生成就,类似于终身事业、寻求人生价值、爱的追求以及良师益友。对于不同年纪来说,他们的时间观并不相同,譬如针对年轻人,张爱玲就曾经说过「三年五载就是一辈子」,这就是年轻人对于时间的维度。

如果知道了这个事实之后,该放宽的就要放宽,该慢慢来的还是需要慢慢来。就我个人而言,我有自己的人生金字塔,也就是针对自己的财富、事业、社交、成长、家庭、健康这六大层面都有着自己人生的终极目标。而这些终极目标又由三到五个阶段性目标构成。在新的一年里,我就会选择一些阶段目标放入今年的年度目标,如果该阶段目标太大还会继续分解,根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去达成某一部分。

就我现在而言,虽然还是多少有些地方没有理得十分清清楚楚,我也不认为这个阶段我可以理得极其清楚,但终究还是有自己的方向和目标,该去做的还是值得慢慢去做。

4

而身体更多指代的是一种生活节奏,譬如我在上学的时候就会受到「社会钟」的明显影响,而工作后几乎每一个人都会慢慢重新生成属于自己的一套时钟规律。

对比过去的伟人,类似与毛泽东、王阳明、孔子他们在三十六岁的时候其实还是挺迷惘的,不知道干些什么。不过他们的共同点在于即使面对困境,依然会保持自己的节奏,在早上该起床的时候就起床,该看书的时候就该看书,面对自己焦虑的情绪不压制和直面地表达出来。

在这里反观一下自己,发现自己在多个空窗期,即裸辞之后,曾经发现自己一个奇特的现象,生活节奏貌似跟平时上班没有任何区别。早上该起床的时候起床,读书、写作和跑步从每天都做的次要工作变成我的「主要工作」。乐此不疲。

有时候我也说不清楚为什么,我想大概自己持续做自己喜欢的时候的时候就会产生进入心流,而这种「快乐」的状态是可以吸引到别人的,于是就慢慢又因此进入下一份工作当中。

5

来到北京之后,身边总有不少优秀分子,从外在接触来看,他们似乎从来目标就很明确,做事雷厉风行也做出不少佳绩,甚至一个比一个年轻。一旦与人比较,对于未来的焦虑感特别容易由其而生。

不过在历史的慢慢长河里面,即使是每一个时代优秀的精英也会被时间所淹没,剩下的只有极少数人屹立不倒,我们将这些人称之为伟人。

毛泽东在三十六岁的时候他在政治上被边缘化,没有话语权,差点死在疟疾。王阳明在三十岁的时候得罪皇帝喜欢的太监刘瑾儿被贬到贵州,还要躲避刺杀。孔子三十六岁也是出于人生低谷,得罪了齐大夫需要返鲁。

人生漫漫,没有那么多事情要这么快急着去完成,也不一定说要三十岁前完成些什么。倒是网络上和书店里因为一堆「三十岁前XXX」的标题毒害了多少人。该去做的事情还得去做,该要积累的还要积累,该要努力冲刺的还是需要努力冲刺,不过没有那么多三十岁前。

我是阿雷

28 岁老处男

生活在中国最接近未来的地方

平时有事没事喜欢读书写作跑步

最会跑步最懂时间管理的互联网运营

从 2011 年起每年至少阅读 100 本书

跑过 18 个马拉松,也是姿势跑法认证教练

写作 9 年,一篇爆款《获得早起的持续力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