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用五维视角提升效率?

 新用户2021DA6b 2021-07-30

##

纪念今天是自我驱动写工作日志第 102 天!

(图:截图)

想不到我也有这么一天,完全没有被要求,也不是在公司上班,仅仅是因为持续一个人工作为了提升效率而开始写工作日志。想想以前在公司上班那些被迫所写的工作日志,仅仅是为了证明自己做了什么,而现在却热衷于写工作日志本身。

从哲学的角度,人是不断地变化,由从过去到现在所有的自我所组成。假设以天为单位,今天是你生存在世界的第 N 天,那么你(P):

P=P1+P2+P3+……+Pn

所以今天的你又跟昨天的你永远不可能完全一样,至少有 000000.1%。这就像你身体每天都有细胞不断地在分裂和死亡,今天你身体的所有细胞跟昨天的不一样那样。

我们生活在四维空间里(四维即:空间 + 时间),但如果我们可以稍微跳到五维层面去管理自己的工作与生活,即使你在四维空间面对再大的困难,从五维世界来看可能不费吹灰之力。

就像在三维看二维世界的蚂蚁那样:从世界的起点 A 走到世界的尽头 B,可能是匆忙一生不可走完的任务。在三维世界里,我们只要稍做弯曲,把这个平面折叠成莫比乌斯环,从 A 走到 B 只不过是瞬间之间的事情。

这就是《三体》里的降维打击。

有了这个思路之后,虽然我的肉体仍处于四维空间,但依然可以借用此概念设定一场自己与自己的无限游戏。(之所以说这是一场无限游戏,那是因为只要你活着就会持续地玩下去,这游戏没有胜负,唯一的目的就是延续游戏的本身。

总的来说,那就用 Pn 的上帝视角检视 Pn-1 发现人性规律,利用反向策略 Hack Pn 成就 Pn+1 !

##

不过一开始这件事情的缘由是我开始两个很困难的工作任务,需要开展,但由于任务相当复杂和困难,竟然进入反复拖延阶段,简单来说就是不想做。

(图:面对复杂任务时再厉害的人也会……)

一开始没有直接使用这个方法原因在于缺乏压力,而且任何事情最开始的启动就像物理上要推动一个物品会受到最大静摩擦力的影响那样。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

也就是一旦任务开始在持续推进了,那么往往难度会比一开始要降低一些。在最开始的时候阻力是最大的。

所以在这时候面对困难任务,本身意志力不足或者难以推动,那么这时候就需要额外附加一个力。

那就是说这个力不是来自自己,这个力应该是来自第三方来帮助自己。第三方是什么力?

第一时间我想到的是借助「社会压力」

于是,我找到一个好朋友:

找这位朋友要比较熟但又不能太熟,需要一些距离。原因是在于太熟的话,你平时在他面前没有任何拘束,自然也没有任何社会压力。比较熟同时要有一些距离的原因在于,比较熟你才敢发平时这些具体的任务和反思不怕丢脸要足够真实,有一定距离就是为了营造压力,你至少不好意思在对方面前丢脸。

刚好是就这样启动,当然也并不顺利,但至少开始有进展:

再接着就开始步入正轨:

在这里要注意的是这件事情一定要设定一个截止日期(DDL),否则让自我觉得是没有尽头的事情动力也会减弱。当初我设定的是 30 天,刚好 1 个月的时间,这件事情相对简单,过渡之后相信会形成习惯。

以及这件事情在设计的时候就是足够「简单」,你做一件事情的熵值越低往往稳定性越高,这样就更有利于在大的时间周期持续。

按照我写的《什么样的日记尽可能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里提到的:

- 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每天开始工作前写在 iCloud 上备忘录,手机电脑同步,任何地方都可以写

- 最小行动:3分钟即可完成

这 30 天跨越了去不同城市辗转,甚至经历春节,但一如既往地持续工作完之后第二天写工作日志,不得不说为了避免丢脸我也是拼了。

##

有时候仅仅是为了避免第二天没有任何可写而去工作,但持续用 Pn (当下的自己)的上帝视角检视 Pn-1 (前一天的自己),却发现了内在自己的不少规律。

每天还必须要进行「反思与复盘」,所谓复盘也就是如果给我再过一天,我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让自己可以更加高效。反思则是为什么当时自己会做出这样的决策,这是当时受什么主要因素所影响。

这个过程也叫做后设认知,就是认知的认知,就是对自己的认知过程的思考。这种方式可以作为一个人的学习策略,以此来了解自己是如何做个人控制和引导心智历程的。知道自己的思维模式之后,才有可能反向去塑造自己的思维模式。

现在重新阅读这 102 天的工作日志,也经过自己做过的对比试验,发现了这样的规律,或许对你有所启发:

1. 安排每次专注时间在 15 分钟到 2.5 个小时,一般来说进入心流的时间至少要达到 15 分钟,人的专注力极限是 2.5 个小时。在实际工作中我一般用两种专注方式,第一种就是节奏性的,就是每工作一段时间就休息一段时间,直接用「番茄工作法」就好;第二种是突破性的,估计工作量可以在 2.5 个小时以内可以完成就一鼓作气去完成,之后就可以随意休息和安排。

2. 谨慎追剧。无论是动漫或者美剧、日剧等等,大众钟爱的作品往往都是已经被筛选过,里面的情节设计极度吸引人的注意力,只要你看了往往就会想着不断地向看下去。而我刚好那种一旦做了某事就想着一鼓作气完成,往往对此毫无抵抗力!避免追剧最好方法就是远离。所以目前基本不追新的动漫或者美剧,除了从小学就开始看的《海贼王》到现在还每周更新一集,还有拖稿大王富坚义博的《全职猎人》每一两年统一看一遍更新。

3. 休息最好的方法是运动,而不是单纯地坐着,毕竟工作的时候已经是久坐。这可能跟两个因素有关,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大脑获得更多能量就觉得没有那么疲惫;具身认知,当身体运动起来,大脑从疲惫状态也会因此开始活跃。

4. 改善饮食结构,减少碳水摄入。现在基本没有午睡习惯,以前是必须有,后来才知道这原因来饮食结构有关。如果中午摄入过多的精致碳水,譬如米饭和面食,身体短时间内血糖浓度提升,这时候会很精神会马上原地满血复活,但是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之后,身体胰岛素调节就会出现反应性低血糖,大脑对血糖浓度敏感,这时候就会自然想休息和发困。

5. 查询资料文献是一个时间黑洞,最好的方法还是在开始的时候设定一个 25 分钟的闹钟,避免自己的思维走得太远。工作最好要以结果为导向,一旦看到无关资料就快速略过。

6. 闭关式冲刺反而降低效率,一旦遇到瓶颈,情绪会变得焦虑。尽可能还是按照节奏型工作模式来持续推进工作。

7. 一天有效专注时间如果达到 7 个小时往往已经超级疲劳。

8. 做自媒体要减少追热点内容比例,短时间会消耗极大的注意力资源;优先选择可供性更强的内容,提高内容的半衰期。

9. 一旦发现自己的效率不好,这时候应该马上更换情境。譬如换一个工作环境,或者离开目前情境出去 10 分钟以上。

10. 傍晚有氧运动跑步 30-90 分钟,哟利于提高晚上继续工作的概率。

这 102 天最大的体会就是把效率的关注点从「工具」转移到「身体」本身,只要把自己的精神状态维持好,那么做任何事情效率自然就会有所提高。

通过这种方式持续地把 P1+P2+P3+……+Pn 连成一条属于自我的时间线,让每一个 Pn 都建立在 Pn-1 的基础上去持续自我迭代,而不是把某个 Pn-1 重复 N 次。未来已经来临,创造未来最好的方式就是改变当下早已习以为常的思维习惯。

概念解释

- 莫比乌斯环:是一种只有一个面(表面)和一条边界的曲面,也是一种重要的拓扑学结构。它是由德国数学家、天文学家莫比乌斯和约翰·李斯丁在1858年独立发现的。

- 复盘:棋类术语,指对局完毕后,复演该盘棋的记录,以检查对局中着法的优劣与得失关键(有时当局者会谈到其实战着法的动机以及预想接下来的几步)。同时提出假设,找出最佳方案。如按照棋谱排演,则称为“打谱”。

- 社会压力:由社会中多数人有意识地施加于社会个体的力量,以使个体感受到社会对自己的无形的约束。

- 后设认知:就是对自己的认知过程的思考。 利用这种现象,我们可以用之于学习策略,让学生了解是一种个人控制及引导心智历程的现象。到自己的思想模式之同时,透过控制自己的思想模式,从而达至效果的学习方法。 

- 番茄工作法:(英语:Pomodoro Technique)是一种时间管理法,在1980年代由Francesco Cirillo创立。 该方法使用一个定时器来分割出一个一般为25分钟的工作时间和5分钟的休息时间,而那些时间段被称为pomodoros,为意大利语单词pomodoro(中文:番茄)之复数。

- 反应性低血糖:餐后低血糖反应又叫反应性低血糖。主要表现为发作性的心慌、出汗、乏力,有“不由自主”感,并多在餐后2—4小时发生。

Reference:

- 《死亡哲学:耶鲁大学第一公开课》@谢利·卡根

- 《三体》@刘慈欣

- 《有限与无限的游戏 : 一个哲学家眼中的竞技世界》@詹姆斯·卡斯

----THE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