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9年自媒体人的6000字自述:给自己100分的干货

 厚道厚福 2021-07-30

我又做公众号了

为啥说又呢?13年接触自媒体,从公众号起的家,所以回到公众号后格外的亲切,我对互联网和自媒体的理解,并无新奇之处,直到今天,我认为我的优势,只是赶上了个好时代,经历了自媒体的时间,积攒了一些好经验。

做私域,模式胜过一切

没有经历过A5和公众号时期的人,是不太理解“模式”这一词的,大多做私域的朋友,都在追求表面上的流量,于是从抖音抓流量,运用某种技术抓流量,对模式体系没有什么概念。

整个模式无非分为那么几点:渠道、价值、持续喂养。

1.铺渠道

对于流量和渠道,任何人都想要越多越好,但是很少去核算,自己当前的资源能驾驭哪些渠道,比如人力的资源有多少,可支配多少人去铺渠道,其他成本的投入的核算。

我做个人IP,是没有投入团队去做,个人去做,无非就是考验个人时间管理,

所以对渠道要求得精,比如,头条很适合做长视频,抖音适用于短视频,公众号文章会更好,知乎则是要找到一个好的问题再写出一篇好的问答,当你去了解各个平台的属性后,你就会知道,如何有效地驾驭好平台的规则去铺渠道。

铺了一个多月,一个月前,每天新增粉丝量20左右

一个9年自媒体人的6000字自述:给自己100分的干货

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昨天的新增量达到了199

一个9年自媒体人的6000字自述:给自己100分的干货

高兴之余,同时也有些担忧,因为在我的IP规划中,原计划是1个月达到日30粉丝增长,现在大大超出了N倍,原本需要3个月达到的规划,1个月达到了,并不是件好事。

听起来挺凡尔赛的吧?

打乱规划意味着又得重新规划,而且需要加强自我心态的调整。

我带一个小哥做头条,他上手的第一周,视频爆了40多万的播放,他高兴坏了。但是我却很担心,因为这对他来说,是摧毁性的。

因为啥?

如果是凭实力运营出来的数据,那是对付出之后的回报,但是运气成分越大,越是难以驾驭住心态,这也是为啥买彩票中大奖的,过不了多久就会把钱败光,活得更惨。

也如预想中的一样,在接下来数据中,播放一直都是几千,个别过万,但是他的心态变了,觉得不行,心态很浮躁,为了追求爆款,内容把控不住,没几天后,账号出了问题。

我跟他说的是,你要知道,别人运营1个月,也不见得天天几千过万的播放,而你才运营一周多就达到了,已经超过了大多数人,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始终认清自己,是种不多得的能力

我很会在一点小成就中找到乐子,亦能从大成功中找到自己,比如,昨天增粉199,我就瞎乐,跟圈里好哥们炫耀。

我哥们说:你15年的时候引流最高记录是当天增粉6000+额,现在才100多有啥可乐的。

一个9年自媒体人的6000字自述:给自己100分的干货

从整个引流过程来说,并没有特殊的引流手段,每天坚持的事都列在表单上,设成手机壁纸。

一个9年自媒体人的6000字自述:给自己100分的干货

引流,只要模式对了,是不需要什么大流量的

我在头条的播放量,每个视频都是几百。

一个9年自媒体人的6000字自述:给自己100分的干货

知乎的播放量,也是在几百左右

一个9年自媒体人的6000字自述:给自己100分的干货

换句话说,这样的数据播放,随便抓个号,都比这好得多。

但如果以模式来看渠道的布局,那就不一样了。

我一直都强调私域的重要性,并不是吹捧追所谓的红利期,只是经过那么多年的起起伏伏,我特别明白,积累的重要性。

什么事是最值得干的?增量的事情!

哪怕是一天只获得了1个粉丝,那都是有意义的,因为在增量成长,明天你可能获得了2个,后天获得了4个,大后天获得了8个,你的粉丝资产在增长。

慢一点没关系,慢慢来,这样才比较快。

2.什么是价值

我的视频,做得很垃圾,昨天一粉丝实在受不了,来DISS我说,字幕一堆错别字,好比破碟子装大餐。

一个9年自媒体人的6000字自述:给自己100分的干货

为啥如此粗糙的内容,也能引起粉丝的共鸣?

因为真实的价值,是无可比拟的,就好像一块金子掉在一堆牛屎里,你可能会嫌弃牛屎臭,但不会否决金子的价值。

还是有的人会搞反了,把视频做得高大上,素材丰富,一看就很牛逼,但是不注重内核,或者说根本没有内核价值,是毫无意义的。

因为想要提升内容的丰富性,比如多些素材,字幕调整好,把视频包装得高大上,提升外壳就好比花钱买件好看的衣服。是很容易就提升上去的,但是内核不足,一个大胖子,穿什么样的衣服都会不好看,(这里并无歧视肥胖人群,只是比喻)。

真实的力量,才最强大

如果无法做到对自己真实,就无法对别人真实,别人也感受不到真实。

为啥非得要真实呢?

真实是传递价值最好的途径,其实说到做自媒体,在座正在看我文章的你,也完全没问题。这时候你可能会否决自己,我不行啊,我不会写文章,不会做视频,我都不知道我会什么,我怎么可能做得好自媒体?

一看,人总是会习惯性否决自己,顺便否决了一切的事物,所谓的价值,就是我知道1+1=2,而你不知道1+1=?,我把这个价值传递给你,这就是价值!

但如果你做不到真实,你总是会想如何包装自己,如何把1+1=2这个公式搞得更复杂一些,变成100+100=200这样看起来比较复杂的公式。

于是把自己陷入到牛角尖。

认清自己“三脚猫的功夫”,肯定自己三脚猫的功夫,相信有很多人需要你三脚猫的功夫,努力让自己的三脚猫变成四脚猫五脚猫功夫。

这是一个粉丝对内容输出的痛苦,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感同身受。

一个9年自媒体人的6000字自述:给自己100分的干货
一个9年自媒体人的6000字自述:给自己100分的干货

很多人对自己标榜太高,总认为要把事情都想透,然后做出一鸣惊人的内容,

实际上这根本不可能。

如果你没做过任何努力就能一鸣惊人,那些日以继夜写作的人呢?

有句话叫:凭啥你十年寒窗苦读,就想超过别人几代人的努力和经营。

学习这回事,是先做了才有收获。

我回答这个粉丝的话,同样也想传递给正在看文章的你。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输出内容,也找不到自己的价值在哪里。

先做要做的事,就是勇敢去做,先输出,哪怕一天一句话也行。

我刚入行做自媒体是,写篇文章比登天还难,感觉这是离我很遥远的事情,但我就坚信,做就对了。

写不了多的字,我写一句话也行,于是我真的每天写一句话,不久后,我把这些话都连起来,写出了第一篇800字的文章。

然后慢慢的,我打开电脑写文章,写800字已经不是压力了。

直到今天,基本提笔开始就能写出3000字文章,虽然写得更鬼一样,毫无文采可言,但文字对我来说,只是记录我的真实所需要的工具。

输出价值,是需要大量的吸收,其实我们今天接收的碎片化信息已经超载了,吸收量已足够多了,只是缺乏系统性的整理而已。

我在没思路的时候,就看看书,基本看一些文学类的,或者畅销书,很少看教学类,成长类的书籍。

看书能带来两点好处。

其一,能让自己平静,这也是我很少看工具类的书的原因,在这个时代,不浮躁其实就已经胜了一半,太多的信息都砸到脸上,让人过于焦虑。能让自己平静,就会有很多的灵感冒出来。

其二,能找到一个好的主题,其实你的肚子里有很多货,只是找不到一个好的方式和路径输出而已,这就是为啥你听某个人的观点时,你发现自己早就知道了。

打开一本书,翻10分钟,一定会找到一个好的主题,瞬间把一个一个的点都连城线,输出内容就成了自然而然地事情。

3.持续喂养

自我点没什么不好,尽量让自己舒适一点,才最重要。

蛮多的人,都挺会绑架人的!

一个9年自媒体人的6000字自述:给自己100分的干货

比如,经常收到一些信息,习惯性拿点赞或者关注来绑架人,想想也挺可笑的,面对这样的人,勇敢说不。

你就是没有办法去讨好每一个人,与其让自己活得那么累,不如自我一些,当然我说的自我,不是自私。

那些对你好的人,你加倍对他好,那些不太让你满意的人,离得远远地就好。

在这方面,我很宠粉,同时也是能大胆diss粉丝的人。

对于金钱,年轻时总是视金钱如粪土,当时我十分的不理解,为啥那些有钱人都很抠?

这些年接触的有钱人多了,我才发现,有钱人并不抠,他们之所以有钱,是因为他们“尊重金钱”。

地上掉了5毛钱,你可能懒得俯身去捡,但是大多有钱人都会捡。

如果你学不会尊重金钱,那么一定也不会受到金钱的青睐。

有粉丝加我后,一些小问题基本随口就解答了,但是有的需要我专门抽时间去解决的话,我会直接要红包,是不是个财迷?

我觉得,喜欢钱并不丢人,尊重自己的时间,别人才能学得会尊重你的时间。

一个9年自媒体人的6000字自述:给自己100分的干货

占用时间较多的时候,我要求发红包。粉丝自觉发了红包。

一个9年自媒体人的6000字自述:给自己100分的干货

解答完后,处于认可和尊重,同样也用红包表示敬意。

一个9年自媒体人的6000字自述:给自己100分的干货
一个9年自媒体人的6000字自述:给自己100分的干货

敢于给自己定价真的很重要

人一天可用的时间真的太少太少,时间就是金钱,如果你不敢给自己定价,说明你不尊重自己的时间,你不尊重自己的时间,别人怎么可能会尊重呢?

谈钱伤感情,于是大家都涩于谈钱,好像这是什么不应该的事一样。

但对于一个自媒体人来说,钱是最好衡量价值的标准,对方对你好,你要做的就是加倍地对方好。

你会发现,红包是很好建立沟通的桥梁,当你拒绝收红包时,就等于拒绝了进一步沟通,对方又不好意思再麻烦你,于是很多关系都像是保持两条不相交的平行线,时间久了就自然淡忘了。

金钱,是流通的能量,勇敢得收红包,大胆得抢红包,把抢到的再发出去,你会发现这种能量就流通了。

收到对方的红包,再想办法以其他价值反馈给对方,你会发现关系也会因此而更近了。

我把所有发过红包的人,都详细做了备注,今后再以其他的方式,把超出红包的价值在回馈给对方。

一个9年自媒体人的6000字自述:给自己100分的干货

持续喂养,其实就是喂养关系,关键是,得有持续力。

只有“健康的”,才能持续,任何事都是遵循这个原则。

在关系中,一味的索取,并不健康,一味的付出,也不健康。

在事业规划上也是如此,有人很拼命,凌晨3天还在工作,大家都在称赞对方敬业时,我会问:“能持续多久”?能十年如一日吗?

如果能,那真的佩服地五体投地,如果不能,那意义在哪里?

凡是不健康的模式,拔苗助长式的努力,都是无法持续的,哪怕当时获得较高的回报,那也是透支未来所得到的。

我跟你讲个小故事吧。

几年前,认识的一个做销售行业的朋友,在珍爱网担任销售总监,听他说,那会儿珍爱网才几十人的公司。他很拼,凌晨两三点还在跟会员打电话,第二天早起接着干。

三年,正是这个行业爆发期,他也获得他努力后应有的回报,但是他疲了。对销售完全提不起半点精神力。但是从事销售行业那么不多年,如果不做销售,还能做什么呢?于是就陷入迷茫了。

事业,是需要保鲜的,如果你热爱,就得适度,如果想持续,就得健康。

少听鸡汤,不打鸡血,是对自己最好的负责。

相信积累的力量

之所以一定要做私域流量,是因为在这里,积累是显而易见的。

在一份事业规划中,以10年为一个维度去规划一件事。想想今后这一生中,是否都会持续为之而付出。

不是努力那么一下就好,是每天都能积累一点点。这也是我前面所说,慢慢来,这样比较快。

一切不推到重来的,都是在筑高墙。

但是呢,人总是会容易自我感动

我今天加班到12点,啊,我好努力啊,我好感动啊。

今天好拼命,啊,好充实啊,我对自己好感动啊。

头发又掉了一撮,啊,这是我努力的证明啊,我好感动啊。

我生病了还在加班,啊,我好敬业啊,我好感动啊。

不行了,我顶不住了,誓死也不做这个行业啊,呜呜呜,我做个咸鱼好了!

但是我总得给自己一个后撤的理由啊,毕竟都感动了那么久了。

什么理由呢?

对了,结婚生娃就不错。

对了,上有老小有小这理由也不错。

还有,人到35岁后就定型了,这个理由可是公认的。

于是.........

就这样,从感动中努力,从现实中后撤,老来对着儿孙话曾经的英勇事迹。

总要,多一点顿感力

顿感力是啥?和敏感力正好是相反的意思。

在自媒体圈,龚文祥、懂懂、杜子建,哪个的钝感力不强?

顿感,并非迟钝,而是一种反应态度,往大了说,是意志力。

当你面对一个人的时候,你附和对方,能愉快的交谈。

当你面对一群人的时候,你不得罪冲撞别人,也能独善其身。

但当你面对一大批人的时候,你呼吸都是一种罪过,总有人会认可你,也总有人在抨击了。

顿感力,显得尤为重要,面对他人的讽刺,挖苦,有意重伤,抨击,能够不敏感,还能一笑而过,这是一种了不起的豁达。

要知道,讽刺,挖苦,有意中伤,抨击,对一个自媒体人来说,是家常便饭,如果过于敏感,很难在这里有所建树。

知错改错但不认错

顿感力是让自己的意志力没那么容易被摧毁,不认错同样也是。

一代枭雄曹操为啥知错改错但不认错,这是一种领导力。

知错者,有自知之明;有明辨是非之智,
改错者,有决断之魄力;有扭转乾坤之手段,
不认错者,脸皮之厚,心机之深,胜于常人百倍。

得学会偷偷变强

身边有朋友给我推荐学习渠道,我表面可能不太在乎的样子,在背后偷偷地去学习。学习,很多时候是旁人无法理解的。

比如我刚刚提到的龚文祥和杜子建,可能有人就说了,龚文祥只会吹牛逼,有啥可学的?

杜子建吃相难看,能学什么?

网上搜索这两人的信息,没有一句好话。

但实际上,确确实实就从中得到很多价值,就好比牛粪堆里的金粒,人总是会去嫌弃牛粪,而忘记了里面的金粒是有价值的。

在大众面前,我会跟着一起骂杜子建等人,坑蒙拐骗之徒。

在背后,我详细深扒他们的营销模式,后端的粉丝维护模式,然后偷偷地学习,学习上有问题解决不了,甚至会搞一个小号随便起个名,去交钱学习。

对于IP的看法

我发现,很多做IP的总强调,真人露脸出镜才有亲和力。

但我认真分析后,发现里面的门道。

中老年群体的IP,是很注重真人出镜的,因为对这个群体而言,人才更具有可信度,亲和力才能拉近信任。

而年轻的群体包容性更大,对于年轻人来说,不管是人名,还是真人出镜,都只是一个标识而已。所以你会发现,粉丝群体是年轻人,不管是露脸出镜,还是树立一种标识,相差无异。

相反地,年轻的群体对于出镜的人,会更加苛刻,要么你就丑得有特色,要么你就好看得养眼,才会具有加分项。

否则,还不如保持神秘感,大家在看你内容,看你文字时,有更多的想象空间。

年龄并非是阻挡学习力的原因

人会把不可控的现状,归咎到年龄上,一句“老了”,好像能搪塞所有问题。

谁规定,25岁就得结婚,30岁就得成家立业,35岁后就得听天由命。

如果以80岁来计算,1-20岁这20年。我们是在学习如何和这个世界相处,这是个懵懂期。30岁,才刚刚打磨好自己的技能,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20-40这20年,进入人生的第二个阶段,找到自己的事业,在这期间,可能会走了弯路,可能无意中浪费了些时间,但是总是不晚。

40-60岁这20年,人生的第三个阶段才开启,进入真正的沉淀期。

60岁以后,找到自己,60岁前得不到的,60岁后大概率也是得不到了,60岁前得到的,60岁以后也要慢慢放下了。

唯有保持学习力,才能让自己紧跟这个世界。

一切不推到重来的,都是在筑高墙。

只有“健康的”,才能持续。

多点钝感力。

一个9年自媒体人的6000字自述:给自己100分的干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