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家圆桌:探寻智能家居引爆点

 世界经理人 2021-07-30

记者:太阳
本文刊登于《世界经理人》杂志

未来智能家居行业应该是围绕智能“人”居的全场景的智慧化系统解决方案,利用新一代技术摆脱“人为”控制与操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生活与智慧家庭。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加速发展和互相融合,智能家居行业已成为当下最受关注的新兴产业之一,来自不同领域的企业纷纷入场跑马圈地,行业竞争日益激烈。整个智能家居行业提速发展之际,各大玩家和新兴企业发展现状如何?又是何种布局?智能家居未来又将走向何方?本期专家圆桌邀请了普华永道全球、中国内陆及香港通讯、媒体及科技 (TMT) 行业主管合伙人周伟然,和君咨询合伙人徐俊峰以及宁波智轩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 齐荣敏对此进行分析解读,以期对读者有所启发。

《世界经理人》:据你的观察,智能家居行业入局企业的商业模式都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周伟然:智能家居行业的入局企业包括了一些独角兽企业、互联网公司、硬件公司、家电公司等,除此以外,由于中国居民大部分住在公寓房,所以现在有很多房地产公司会在小区里导入智能家居系统,比如物管公司的安保系统,然后由他们来牵头,和一些BAT 等互联网企业、传统家电企业一起合作,来推动整个小区向智能家居场景发展。这些企业在积极探索不同场景下的应用,再加上5G 网络的助推,未来可能会有一步到位的解决方案,因此,对于智能家居未来的发展,我们是非常乐观的。

齐荣敏:由于智能家居市场规模足够大,且智能家居是多种新技术共同应用的行业,虽然各厂商还没完全建立好生态,竞争格局并未形成, 企业间产品不能完全互联互通,但是智能家居切入点较多,不管是新兴科创企业还是传统及互联网企业都在围绕各自能力领域或者说在狭窄范围内深耕布局,都能获得一定市场反哺,发展相对比较顺利,发展增速远超其他行业。


如果让我来分类的话,我认为第一类应该是阿里、华为这类企业,致力于搭建智能家居生态环境,拥有丰富的资源也有能力,但缺少落地服务的基础。第二类是一些家电企业,像海尔、小米, 希望通过智能家居来完成自身的转型升级,但其自身的基因决定了他们还是以家电为中心,很难真正以用户为中心。最后一类是更专注于做垂直的智能家居企业,深度参与行业发展,有软件也有硬件技术。前两类企业,他们有资源也有能力, 但在现阶段难以做到快速推动行业发展,反而是第三类企业因为自身的专注度以及在行业的深度参与,有快速推动智能家居行业发展的潜力。

《世界经理人》:尽管智能家居在各方努力下, 行业迎来蓬勃发展之际,然而目前仍有诸多因素制约着行业发展。在你看来,是哪些问题阻挡了智能家居在市场上的大范围普及?

周伟然:
从当前情况来看,市场的升温主要是由互联网企业来启动的,如BAT、小米都步入了智能家居领域。但是整个行业仍处于早期投入阶段,众多企业入局导致行业竞争加剧,这不仅造成回报利润较低,还存有一定经营风险。因此, 我认为,等到3-5 年后产业发展更成熟的时候, 智能家居的蛋糕做得足够大了,才会有更多的企业愿意参与进来。

齐荣敏:
智能家居的行业特性决定了其强服务属性。和快消品不一样,智能家居一定要有渠道,要有落地服务,但这就需要与渠道分利,有利润才有渠道服务。而很多把智能家居当做快消品来做的企业就没能做到以上这点,做不到产品与服务的紧密结合。这种现象会导致消费者对现在的智能家居产品信任度不够,智能家居也就难以大范围普及。

另一方面就是上面提到的各参与厂商之间不管是产品还是系统并不是完全开放和融合的,导致场景化的全屋智能难以实现,因为不太有可能一家公司能实现所有,还是需要各厂商深度合作, 开放接口,以开放的心态融入智能家居实现真正的智慧生活和智慧办公的伟大事业中。

最后就是消费者的认知和接受度,因为目前来说,智能家居并非是刚需,一二线城市消费者慢慢接受一些理念并开始认同,但三四线城市不论从认知、理念、消费能力等方面都还具有较大差距。

《世界经理人》:与全球智能家居相比,中国智能家居的发展相对滞缓的原因有哪些?

周伟然:
目前中国智能家居市场是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市场,未来增长潜力巨大,甚至可能超过美国,但是在短期5 年内应该是不太可能。

第一,制约行业发展的原因可能在于应用场景,因为中国智能家居的应用场景不如美国的那么多。由于美国独栋式房子较多,居住面积较大, 对住户来说,供暖供电、安保系统等的管理尤为重要,而智能家居的应用能很大程度提升用户体验。而在中国,居民主要居住在住宅楼,居住面积没有那么大,因此可以应用智能家居的场景就没有那么多,住户的需求也没有那么强烈。

第二,从中国的GDP 来看,比起美国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智能家居的目的在于改善整体的生活环境,如果消费水平没有提升的话,很多人对于使用智能家居还是会表示迟疑。所以中国智能家居的起步是随着GDP 的发展而发展的。

第三,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当前中国智能家居行业仍处于市场教育阶段,主要的消费者集中于移动互联网用户,年龄在15-35 岁左右,他们尝试智能家居的意愿较高。但是处于这个年龄段的消费者消费能力又不是最强的,他们更倾向于投资购买智能门锁、智能影音等某种工具,这些能够及时让他们感受到智能家居良好体验的产品。我预测未来的话,还是会由互联网公司联合传统产业的家电公司一起来推动整个智能家居行业在国内的发展。

相比相对成熟的美国市场,用户主要集中于30-50 岁左右的消费群体,他们愿意使用某种智能家居单品,然后不断发展为使用整个智能家居系统。他们利用智能家居去提升效能,从而降低成本。比如独栋式房子居住面积较大,人与物之间的距离较远,而智能音箱只需要语音控制,不用人移动距离,就可以控制一个距离较远的智能家居产品。但是在国内,人与物之间的距离较近, 自己手动控制就可以了,对智能家居没有那么大的需求。

第四,从行业角度来看,美国拥有非常多的智能家居上游企业,包括传统产业企业,他们都有足够的实力来布局智能家居行业,比如谷歌、亚马逊等。在欧美主要是传统家电企业来搭建互联网系统,建立无限连接的智能家居系统。在中国的智能机家居市场,整个行业的发展是由互联网企业来牵头带动的,然后利用他们的平台来和一些白家电企业、硬件企业合作。这个起步阶段的发展,刚好和美国是反过来的。中国是由新科技促进传统行业的转型来实现智能家居行业的兴起的。

徐俊峰: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技术,二是用户认知。在技术上,无论是人工智能、物联网和5G 技术等与智能家居融合发展,与美国相比, 起步还是相对较晚,沉淀不够。美国的微软、苹果、亚马逊、谷歌等企业在技术上的确领先中国很多年,但是,中国的优势是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场景, 在应用技术层面,中国是略胜一筹的;在用户认知与需求上,国外一些发达国家例如美国、英国、日本等用户认知度较高,市场教育普及度也很高, 但随着中国新一代消费主体登上历史舞台,这种消费观念和认知也在慢慢改善,这对智能家居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齐荣敏:
在我看来,这个问题与中国底层的商业环境有关,我们总是喜欢用流量的思路来做事情,而缺少认真做产品、做技术的人。确实, 市场很重要,不管你的产品有多棒,新功能推得有多快,你所在的市场才是决定企业增长的主要因素。但不管市场有多大,最终落到实处落到用户手中,还是看你的产品做的好不好,国外智能家居厂商在产品上面投入较大、投入研发较早, 对智能家居的沉淀远深厚于国内,毕竟国内起步相对较晚。

不管是人工智能、物联网、5G 技术等新一代科技技术,中国相对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是落后的,恰恰智能家居与这些技术融合非常紧密,正是这些技术推动智能家居落地实现,国际智能家居在技术方面具有先发优势。但是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和更迭,以及开放共享,这些技术应用的落地场景变得更加重要,恰恰中国具备这样的广阔的应用场景,所以未来几年智能家居的高地还是在中国。

《世界经理人》:在你看来,智能家居入局企业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企业应该如何抓住机遇、解决困境?

徐俊峰:
智能家居是一个技术推动和融合的新物种,是以人为中心的全场景智慧系统,所以智能家居生来就是在一个大产业、宽赛道领域里,直接连接亿万用户与万千场景,市场容量足够大,未来想象空间足够兴奋;各入局企业在这样的赛道上面, 凭借各自优势都能分得一杯羹,都能有很好的发展机遇,尤其对于先进入者更是重大的机会;只是未来行业发展模式会发生变化,各入局企业必须在行业高速发展中,在自己的优势领域或细分市场扎稳脚跟,做深做透,形成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和一定的竞争壁垒;如果没有一定的沉淀和优势,未来行业在经历洗牌或重新形成竞争格局时就容易被淘汰出局。所以企业在目前行业阶段,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形成自己的独特竞争优势,这优势包含但不限于在技术上、产品和解决方案上、垂直细分领域及对用户需求理解上等等。

齐荣敏:
挑战还是在于这些入局的企业有没有更多的核心技术,你是选择做一个简单的集成者还是选择打造自己的渠道和品牌,每个公司定位不一样,面对的挑战可能也不大相同。但无论如何,若要在以后行业洗牌或重组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不管是从技术上、产品上等方面,能否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和护城河是最大的挑战。

说到机遇,其实还是有很多的。首先赛道足够宽广,市场巨大且增速较快,先进入者无疑会享受到产业爆发增长的红利;其次技术层面,比如底层技术的发展,不管是5G 广域网还是Konnex、485 等局域网技术的变革都会推动行业的发展。但这里需要提醒和警示的是,我认为目前入局的企业不要以为产品卖给渠道就是卖掉了,这实际上只是将产品从A 仓库搬到了B 仓库, 企业要真正进入到消费者的家中,要形成真正的场景解决方案。

《世界经理人》:未来智能家居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是怎样的?

徐俊峰:
未来智能家居行业应该是围绕智能“人”居的全场景的智慧化系统解决方案,利用新一代技术摆脱“人为”控制与操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生活与智慧家庭。

未来发展趋势一是全新交互体验,场景化智能,智能家居向智慧家庭迈进。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等AI 感知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家居有望在听觉、视觉甚至触觉等多层面具备主动观察感知能力,让用户享有全新的体验感。

趋势二是智能家居的最终目标是解决“人” 的需求,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以及企业的良性竞争下,未来智能家居产品将不再是信息孤岛, 而是组成相应的智能家居场景化系统,从日常生活场景中收集用户数据,提供精准的个性化服务。

趋势三是未来巨头和新兴科创企业应当是相互依存的,彼此都有侧重点,巨头的发展思路是生态链接,以入口级产品为切入点,吸引其他玩家加入生态,搭建生态平台,互惠共赢,如华为HiLink。新兴科创公司发展思路是专注产品,深耕行业,将核心产品做到极致,借助巨头的力量把产品推向市场,平台+ 垂直行业应用互融共生。

齐荣敏:
未来行业的发展将会与整个服务密切相关,与整个大装修周期相关,这一点不同于现在快速消费品的发展模式。从发展趋势来看的话,从技术角度,我认为未来智能家居行业将会更加去中心化、云端化,与边缘计算技术紧密结合,而不是继续采用传统的编程式的中心主机的方式;从产品体验角度,智能家居的交互方式已经越来越多样化,从最早的触屏+App 开始向解放双手的语音交互、生物识别以及未来无感等延伸,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慧生活与办公。从参与厂商来说,未来一定是竞合和融合的方向与趋势。大公司做平台,做底层技术和建生态,科创公司做产品和解决方案,深耕行业,两者“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的深度合作模式。因为智能家居真正落地的复杂性、个性化、场景化等因素导致行业不可能一家独大,所以必须各厂商发挥各自领域优势,相辅相成,共创智慧人生的创举。

图 / 周伟然、徐俊峰、齐荣敏

本文刊登于《世界经理人》杂志
(www.ceconline.com)

世界经理人微信矩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