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西运城的大户人家(运城博物馆)

 郜永华 2021-07-30

有时候写着写着,感觉很累,似乎无法突破,就比如今天,那就索性写点前段时间去山西运城博物馆里看到和感受到的。

大部分是图片,也学到了不少知识。

去到一个城市,我喜欢的就是博物馆这种,也或者一些有钱人家的住宅。


要想深刻了解一座城市不那么容易,博物馆却能让一天看完这个城市的过去和现在,虽然不全面,但至少可以有个大概,比如曾经的名人,名人们的作品,很多作品我们在小学的课本里都见过,可惜那会读书不认真,只是囫囵吞枣,当我们长大了,有一天路过这个城市,在这座城市的博物馆里,发出感叹,原来他是这里人呢?就像刘若英的歌曲《原来你也在这里》!

我去的那天博物馆没什么人。大致的走了一圈,只对两件事情印象深刻。第一个就是我们小学生都会背诵的《登鹳雀楼》,这首诗的作者,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是王之涣,但如果再问一句,他是哪里人?很多人可能就不好意思了!

我去博物馆一看,竟然,这主是个山西人。还怪不得写出来了《登鹳雀楼》,这些地方都是真实存在的。有鹳雀楼还有黄河,所以才能“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名家:关汉卿。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之首。我也顺手拍了照片,大家可以在这里瞻仰先名家的风采。

当然,山西还有很多名人,比如阎锡山,我好像在运城博物馆中的抗战篇章里面见到过,说是早年留学日本,参加过同盟会,至于为什么会在运城博物馆中,你可以简单想象一下,当年的抗战,大部分是在北方战场,山西之所以出名,完全是因为太行山,中条山,当然,还有隔壁延安的吸引。

对于阎锡山在山西,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其对山西的作用,尤其是治理山西,建议阅读《北洋大时代》这本书。阎锡山搞经济还是有一手的,虽则这主是军校毕业,但搞经济也是一把好手。

这话不是白说的,看看武器,上面的是民兵使用的,下面的是日军的。日军的绝对精致许多,要不,抗战片里面,只要打了胜仗,先抢把指挥刀再说,好东西就是好东西。

我印象深刻的第二件事,大户可从来都是大户。白手起家的可能性太低了。比如讲到运城的盐运事业,张四维家族,既当官,家里还有不少做食盐买卖的!完了还各种联姻,你能想象得到,有钱人之所以是有钱人了吧!而且,但凡大户,都注重教育,很多人被送往国外留学,再学成归来,把祖宗那些大家业,继续发扬光大。就是元曲四大家之首的关汉卿,家里也是有钱的主,有钱就可以北漂大都,漂和流动,塑造了相对完整的世界观和超越同龄人的认知。肚里有货了,也便可以随手捻来。

历史上的山西并不出名,可能少了很多宣传的因素,这一点,山西当地的媒体是要负很大责任的,至少不称职。如果说,提到近代的山西,也无非是晋商与钱庄,尤其是平遥。山西对近代的贡献就是出了不少银行家,可能由于晋商本身的商业基因所致,更多是被时代推着向前。解决方案永远存在于问题当中,你碰不到问题,你就自然不会去思考怎么解决,这也就是为什么,理论研究总是滞后于实践操作,当实践操作变成流行的时候,这时候才会有人开始撰写各种理论(因为这时候理论能变现能卖钱。世间众生,熙熙攘攘也无非是名利男女),以证明其正确性或者不正确性。

再往后的山西越来越沉默,偶有几个猛人,也是煤老板。煤老板的影响力日盛的时候,偶遇山西人,也会有种人家家里有矿之感!煤老板日渐式微,山西便发不出自己的声音,或许骨子里,还有这大户人家的低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