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即配的概念。在实践中,我发现很多人对即配的概念是有误解的。当我们提到即配的时候,从业者往往想到的就是关注配送质量,诸如我曾经提到的送得多送得快送的好,这倒没毛病,毕竟这就是即配的基本要求,在我看来,这仅仅是指向配送质量,相反针对即配行业的运营管理,同样是适用于即时性。  在实践中,无论是天气,订单,运力,降级单等都时有发生,再加之,运力平衡力的不足,就很容易造成整体运营质量不稳定,尤其是在政策层面,尽管我一直在说政策成本是利润的大头,也讲过怎么去让政策成本从综合的角度来降低,比如关注政策本身的预判性、合理性和系统性。在实践中,能将这3点全部融会贯通的即配操盘手在我看来少之又少,很多人都是疲于奔命的去做消防队员,自己累的不行,最后火也没扑灭。 当你在政策层面还做不到系统性,预判性和合理性的时候,“即时配送”中的“即时”二字就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注释。一发现有苗头有问题就出方案,并尽快去执行方案,在执行中修改和完善方案也是可行的,至少成本也会在有效合理的控制范围内。正如我很多时候所看到的那样,当你的政策审批速度越慢效率越低,就很容易将5000块钱能解决的事情变成了10000块甚至更多,你可以拖着,但拖到最后你的付出的资金成本会更多,毕竟,决策的时效在某种程度上考验的不仅是灵活性还是对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成本概念的践行。当即配行业的运营管理者真正理解了“即配”的真正含义,也才能更好的去运营管理好即配企业。即配的简单理解是针对配送质量,深层理解还包括你在突发事件与问题时的当机立断。拖延并不能因为着病情会自然消失,它只会让你付出更大代价。 2、奖罚。在实践中,普通的管理者很容易将奖罚同等对待,就是同等金额,做到了奖赏多少钱,做不到罚款同样的钱。听起来似乎没毛病,但有一点我想跟大家明确,人们往往喜欢奖赏而不喜欢罚款,在奖方面,你可以奖的更多一些,而罚方面你可以稍微少一点,在管理中需要谨记,奖赏要多于罚款,当奖赏等于或者小于罚款,都是反人性的,反人性对你的经营管理没有好处,只会激发逆反心理。无论是带团队还是奖罚乃至于做项目,都讲究“发心”,发心错了,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果。 3、战略与战术,方法与路径。在看电视剧《大决战》的时,我有一种非常明显的感觉,那就是延安和南京在战略与战术上的不同。延安的战略清晰,在战术上也很有一套,比如延安的战略就是解放全中国,但解放全中国不是喊口号,光喊口号也没有用,就搞土改,土改的目的就是为了发动农民,让农民起来保卫自己的土地,这会发生连锁反应。后来的历史也清楚的表明,土改是发动农民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当军队节节胜利的时候,就有一部分国军叛逃过来的士兵,依据他们的想法,当兵就是为了吃饷,但因吃饷而当兵的军队是没有战斗力的,这从几次战斗中原国军的士兵表现看得出来,这时候如何改造这些士兵,让他们知道为谁而战很重要,就相当于与我们今天要让员工明白为谁而工作就变得非常重要,思想上的改造,不是光讲大道理就可以了,延安这批人也很有办法,那就是忆苦运动,这玩意的杀伤力可比跟士兵们讲多少大道理都管用,毕竟这种苦大家都承受过,一下子就激发出了斗争,更明白了为谁而战斗,也就更加用心战斗,政委或指导员的作用也就显现出来了。在运营管理中心也同样如此,你得让员工明白,为谁而工作,即便是为他自己而工作,也得让他相信,他的努力皆有回报,无论是成长的,技能的,还是职位的。在即配行业是如此,你得真正的懂这些骑手懂这些管理层,在管理中你需要面对两个问题,骑手怎么想,管理层怎么想,然后才是你怎么想?无论你是老板也好,管理者也罢,你要的求得双赢甚至是多赢,而不是你想一个人赢。当你无法共赢,能看得到的就国军的失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