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毕加索绘画里哪些是结构主义表述?哪些是符号学美学表述?

 llljjgg 2021-07-30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仅能根据我看过的关于结构主义和符号学的书籍做出一些粗浅的评论。因为我自身对绘画艺术了解得不多。

先讲讲结构主义和符号学的一些个人认知。结构主义是一种与哲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都有很强联系的工具论,一种进行认知的思维方法。它强调的是整体意识、各成分之间的关系,立足于整体考察事物的本质。而符号学研究的人是对一系列感知和意义传递所进行符合化的过程、特点、应用等。符号包括文字、语言、图像、姿态行为等。

可以说,在毕加索的许多画中,一般结构主义表述和符号学美学表述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几乎很少出现分离的现象。

结构主义在当代各类学科中发现了一个普遍性的认识规律是:当我们借助感官去认识外在世界时,会有意无意地赋予我们的观察对象以某种特征。无论是科学家还是普通人,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当他们看到或感知到某一事物时,总会在自己的感觉中增添主观成分,这一成分只有强弱、大小之分。

而毕加索的一些画,是明显做了线条上的扭曲、拉伸、缩短,将画作中的部分进行分截、移位、缺失,有些又是将两个不是同一整体的图形拼贴、并置在一起,实现了对真实或想象情景的重新构造,整个结构因为其内部成分的变形而改变了整体画作所应有的含义及产生了新的观察视角、含义,对比西方之前的古典画家、客观立体主义画家,毕加索的画作倾注了更多的主观理解和创作意图。所以,毕加索的画作有时看起来是不怎么合理、反常、怪诞,与现实逻辑严重相悖的,他通过这种局部写实、整体虚构的手法来对整幅画中的成分进行对比,夸张、放大其不和谐性突出他的某些想法,引起观赏者思考。

毕加索因其特意地对画作中的图形进行变形而顺应创作意图,可以说,在这些画作很多的成分或是因素里面都带有某种含义,尽管这种含义有时挺费解。但作为画作的成分:线条、图形、色彩、光亮度,确实是一种传递意义的符号。感知——接收——诠释——接受,画作中的成分和整体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完成了符号化的过程。

至于说这些作为画作成分和整体的符号具不具备美学观感呢?很明显是具备的。一则是毕加索的画作实现了手法上的创新,其绘画立体、鲜明、富于动感,在视觉上给人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二则是在心理层面,让观赏者站在画作前观赏时,实现了情感上的自我升华,使人的心灵趋于宁静、纯粹的观画状态。

当然,毕加索所有成功的画作都具有符号学美学表述,但他前期一些继承、模仿西方古典画家绘画特色的作品,就不带有结构主义表述。后期则比较多符合学美学与结构主义表述结合在一起的作品。

结构主义表述的特点是:强调整体意识、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及各部分之间的可转换性,具有共时性特征。就以第三幅画来讲,它与西方古典画家的作品就具有明显的不同。古典画家可以在一副画中画某些建筑、人物,在这些旁边可以添置花草、树木、溪流、太阳等景物,但实际上这些成分间的整体联系并不强,比如,画家可以将一栋建筑或一个人物旁边的一朵花换成另一种花、一棵树,一只鸟,而整幅画的意义不会出现太大的改变。上面第三幅画中的各成分的整体联系则很紧密,如抱着死去婴儿的母亲、一只断手握住短剑的倒地的战士、一匹嘶鸣的马及房间里一个双手向上举的人,他们都以各自的表现方式勾勒出了一种惊愕、恐惧、紧张、悲哀的气氛,这些成分结合在一起就加强了整幅画的整体效果,如若缺少一成分,其效果就降低一点,缺少得越多,效果就越不好。

可转换性意味着此一成分所具有的效果可转换成另一成分的效果,像古典画作中一个散步的人的忧虑不能转换成树上一只鸟的忧虑或是悲哀,但在上面第三幅画里,倒地的士兵、抱着死婴儿的母亲、嘶扬的马的痛苦和惊愕恐惧的效果就可以转换成那个头顶上举着盏灯的注视的人及其成分的痛苦和惊愕恐惧。共时性则意味着画作各成分处在某一时间或是某一连续展开的事件中。第三幅画中的各成分所表现的都是在轰炸这一情景下,没有那一成分是脱离这一事件的表现的。而古典画作则不然,它里面一条淙淙流淌的溪流就不参与两个散步的人的这一事件,仅是作为一种旁置的景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