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业生物统计学先驱赵仁镕

 自由市民 2021-07-30

——谨以此文纪念

赵仁镕先生诞辰110周年

他是全国农业生物统计学的开创者之一;

他是沈农农学系首位系主任;

他是九三学社沈农支社首任主委;

他是沈农首批获得政府特殊津贴的4位教授之一;

他是沈农附属中学的筹建者;

他70岁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是一级教授。

赵仁镕,1911年12月28日出生于江苏省吴江县八坼镇。父亲赵潜,字省身,是清末秀才。1903年,赵省身和国画大师顾墨畦共同出资,创办了八坼初等小学堂,并聘请了许多名家任教。1917年8月,不到六岁的赵仁镕进入该校读书。1922年8月,10岁多的赵仁镕离家求学,逐渐在心底埋下了“自由与独立”思想的种子。1930年8月,赵仁镕被保送进入东吴大学理学院,两个多月后患病休学。休学期间,赵仁镕深感中国农耕落后的现实,以及“农业改进之重要”。病愈后的他于1931年2月转入金陵大学农学院,改学农艺学,并对当时农艺系学生都认为最难学的《生物统计和田间试验设计》课程“犹感兴趣”。1936年7月,25岁的赵仁镕远渡重洋,自费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专攻农学。1937年12月,获得理学硕士学位。此时正值“七七事变”爆发,国难当头,他毅然选择回国。

图片

1939年2月至7月,赵仁镕入职上海华南大学农学院任讲师,开启了他为农业教育、科研与推广奋斗的一生。1939年12月,他应邀到福建协和大学农学院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1940年8月,他在福建邵武、永安等八县搜集了大量谷实分级材料,于当年发表了《我国谷实分类分级》《美国谷实分级制度概况》《我国33种小麦分级分类报告》《福建麦米分类分级调查》等一系列论文,为我国谷实分类分级工作奠定了基础。1942年2月,赵仁镕任福建省立农学院教授兼农艺系主任,还曾兼任教务主任。1944年后,他发表了《百分率之变量分析法》《棉花之开花习性》《玉米开花习性》《小麦之开花习性》《大豆之开花习性》《小麦收获时期与产量品质及生活力之关系》等多篇研究报告。1946年8月,35岁的赵仁镕受邀任复旦大学农学院农艺系教授。他讲授过生物统计、生物统计原理、遗传学、农艺讨论、稻作学、麦作学、农场管理、农产分级和作物育种学等多门课程。

1946年至1948年间,赵仁镕发表了一系列研究报告和调查报告,主要有《小麦之田间技术》《玉蜀黍之开花习性》《小麦栽培因子的研究》《杂交种玉米》《扫帚高粱》《作物育种之新途径》《我国是否会缺少粮食》等。1947年4月,他与学生余松烈合著的《生物统计之理论与实际》出版。这是中国较早的农业生物统计学方面的著作之一,也是较早的应用于农业院校的生物统计学教材之一,对于培养农业生物统计人才,促进农业统计学科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图片

1961年,赵仁镕教授在沈阳农学院。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复旦大学农学院北迁沈阳。刚过不惑之年的赵仁镕没有任何犹豫,“这次复旦农学院调整到东北去,我首先服从分配,这是一个实际考验。”在1952年9月3日九三学社上海分社出版的《庆祝社庆纪念特刊》上,发表了由龚几道、马世均、钟俊麟、蔡希岳、赵仁镕、毛宗良、陈恩凤、徐天锡、谭其猛、曹诚英签名的《复旦农学院全体社员保证服从统一分配》的文章,文中写到:“复旦大学农学院迁往东北沈阳,建立新的、规模更大的农学院。对我们来讲,这是一个光荣的任务,我们除了坚决拥护整个方案外,并保证完成任务。……因为我们认识了祖国的光明前途,也认识了自己的光明前途,所以我们都以极愉快的心情来迎接这一光荣的任务。”

1952年9月,赵仁镕被任命为沈阳农学院最大的系农学系的首任系主任,一干就是14年。“他工作认真负责,能亲自动手,安心于行政工作,主动开动脑筋”“亲自编排各系各年各班的课程,常工作到深夜两点,甚至连觉也都睡不好”“暑期也一直在工作,没有休息”。期间,赵仁镕还担任了沈阳农学院附属中学筹备委员会主任。

图片

1978年,生物统计教研室合影。

赵仁镕在沈阳农学院首开统计学课程,1958年改为生物统计与田间设计课程。由于课程对数学的要求比较高,学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很多学生上课都有畏难情绪。为了让学生学懂搞清,赵仁镕每介绍一种统计方法,都是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明其基本原理,然后在黑板上仔细写明其数学方法和计算公式,最后再配合示例加以解释。由于他讲课深入浅出又紧密联系科研实践,实用性特别强,深受学生喜爱。

1965年,赵仁镕编著了《大田作物田间试验统计方法》一书,该书最大特点是所举实例主要是农作物方面的试验研究工作,田间试验部分偏重实例的演算与解释,“这样可以使学者在较短时间内掌握这门学科”。该书的出版极大解决了农业科学工作者自修要求,也成为全国高等农业院校农学专业的教科书或参考书。该书是赵仁镕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奠定了他在全国农业生物统计领域的学术地位。

图片

1987年元旦,赵仁镕教授与同事及学生在家中合影。

赵仁镕1962年开始招收和培养研究生,是沈农首批硕士生导师之一,共培养研究生3名,1965年毕业的刘新芝、岳桂兰和1983年毕业的周鸿飞,均在农业生物统计领域有所建树。现已退休的周鸿飞教授回忆起导师的风采不禁热泪盈眶:“恩师为人谦和,没有一点教授的架子”“一些解决不了的难题,到恩师那里就是终点”。他总是以自己的“宽容与仁慈”善待着周围的一切,师生关系融洽而温馨。

赵仁镕十分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1978年,他创办生物统计教研室并兼任室主任,教学科研工作一直位居全国前列。1979年,沈农受农业部委托举办全国生物统计与田间设计训练班,很多学员后来成为农业领域成果卓著的专家学者。1980年6月,在赵仁镕的沟通协调下,农业部邀请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和加州大学统计系两位教授来华,为在沈阳农学院召开的全国生物统计科技交流会作专题报告。尽管那时赵仁镕已身患脑血栓后遗症,但“会议期间,他不管风雨天气,拄着拐杖主持各项工作,受到国内外专家教授的赞扬。”

图片

1980年,赵仁镕教授在全国生物统计培训班上致辞。

赵仁镕重视科研工作,“他领导主持的科研课题在全国生物统计届是最多的”。他同全国科研工作者通力合作,在农业生物统计学理论上取得一系列创新性突破。例如,创新性提出“田间产量统计的直观分析法”。用这一方法,不必经过复杂的计算,只要比较二个处理平均产量的差异,以及它们的小区产量在各个重复中的表现,就可判断这二个处理的平均数差异是否显著,所得的结论与当前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所获得的完全相同或大同小异。该方法一出,业界反响强烈。1980年该成果获得山东省政府技术改进优秀论文二等奖。

图片

1980年2月,赵仁镕教授与全国生物统计培训班学员合影。

1952年,赵仁镕在复旦大学时经陈恩凤和钟俊麟介绍加入九三学社。北迁沈阳后,赵仁镕是九三学社沈农小组的组员。1956年6月30日,九三学社沈阳农学院支社正式成立,赵仁镕被推选为主任委员,随后又当选为九三学社沈阳分社第三、第四、第五届委员会委员,以及九三学社辽宁省委员会顾问。赵仁镕还先后担任辽宁省人大代表、沈阳市人大代表、辽宁省政协委员、辽宁省农学会顾问等职。他积极参政议政,为恢复和发展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发展农业科学技术和高等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图片

1979年,赵仁镕被评为一级教授,因为“他政治上要求进步,事业心很强,主动承担各项任务,在教学和科研上都有显著成果,对我国生物统计技术的普及和提高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在国内享有一定的名望”。1981年1月1日,70岁高龄的赵仁镕正式提交入党申请书,他坦诚回顾了自己出身于地主家庭,对中国共产党从不了解到初步认识再到逐渐靠近,对党“无比敬佩和深深热爱”的心路历程,并用颤抖的手坚定地写下“我决心加入党的队伍,把我的余生贡献给党,贡献给四化建设。”1981年11月26日,他如愿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年,他与陈恩凤、吴友三、杨守仁一同作为沈阳农业大学第一批专家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92年9月13日,赵仁镕病逝于沈阳,享年80岁。此时距离他离开复旦大学整整40年。

1952年9月13日,复旦大学登辉堂灯火通明,欢送农学院师生的晚会上,张克威院长的讲话振奋人心,那时赵仁镕和他的同仁们正整装待发,即将开启一段新的人生征程……

联合出品:

党委统战部

农学院

九三学社沈农委员会

档案馆

鸣  谢:

周鸿飞教授、张晓鹏教授

王琦教授

文  字:

张雯副教授

编辑制作:

田  义

程世昊

“沈农统战”微信公众平台2021年第27期

(总第570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