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古代,王爷是非常让人羡慕的。在一些朝代,王爷们拥有自己的地盘,在自己的封地里可以拥有军队,拥有行政、司法和税收权;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为所欲为,跟皇帝没有什么两样。
可是我们上面说的是汉晋等时期的王爷,清朝的王爷生不逢时,就没有那么了潇洒。他们没有封地,没有军队,也没有行动自由,只是有个王爷的虚名。现代人无聊的时候,可以上网玩手机;清朝的时候没有手机,他们是如何打发时间的呢?汉朝建立后,刘邦为了巩固政权,剥夺了功臣的兵权,并诛杀了多数开国战将;然后大封刘姓为王,给他们封地和兵权,让他们保卫汉朝江山。因为王爷爵位不但可以世袭,他们的后代也可以册封;所以王爷们越来越多,皇帝统治的地盘越来越小,税收也大受影响。 于是,到了汉景帝的时候开始削藩,结果引出了七国之乱。无独有偶,西晋的时候,也因为争权夺利,发生了八王之乱。之后的唐朝、明朝王爷谋逆造反的事也层出不穷,比如唐朝的太子李承乾造反,明朝的朱棣靖难之役等。王爷权力太大,就会野心膨胀、想入非非;如此一来,不但不能巩固政权,反而严重地影响了国家稳定。清朝时期,皇帝吸取了明朝王爷造反的教训,亲王、郡王等王爷的日子再也没有那么潇洒,不能外放为藩王,也没有领地。清朝的王爷只有在发生战争的时候,会手握兵权有带兵打仗的机会,一旦战争结束,兵权马上会被收回。大清初期,和硕礼烈亲王、和硕肃亲王豪格;以及康熙时期的和硕礼烈亲王爱新觉罗·杰书、十四阿哥胤禵都曾被授予兵权;不过都是临时的。 比如大名鼎鼎的恭亲王,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洋务运动中,恭亲王身居要职,一言九鼎,要雨得雨要风得风红极一时。有大清第二贪的庆亲王奕匡,被慈禧委以重任,先后担任神机营的主管、总理衙门大臣、军机大臣。在位的时候卖官鬻爵、呼风唤雨,袁世凯都要重金向他行贿,过个生日都能收入几十万两银子。可是像上面两个王爷只是个例,受到赏识的王爷基本是皇帝的直系亲属,绝大多数王爷没有参政议政的机会,更不会让他们手握重权。可是既然祖宗有封王以及世袭的规定,皇帝就不能不安排他们。所以历代王爷的物质待遇都不错,比普通官员和老百姓好多了。清代的皇室宗亲中,皇子皇孙众多,说成千上万一点都不夸张。一般都封有“贝勒”、“贝子”、“国公”、“将军”等爵位。不过,能被封为“王”的,则要有比较严格的要求。统计下来,约有二百多人称“王”。很简单,一是给他们修王府;二是发给他们俸禄,让他们好吃好喝,但是不能乱说乱动。 清朝王爷虽然是世袭的,但除了八个铁帽子王,其他王爷往下传的时候都是降级的。所以到清朝末年,京城只剩下几十个王爷,有50余所王府。皇帝将他们画地为牢,让这些王爷生活在王府里,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不过他们的吃喝不是大锅饭,朝廷给他们的俸禄是定额的。朝廷给王爷的生活待遇有两个方面,一是俸禄;二是对外承包地的收入。具体来说,亲王一年的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郡王岁俸银5千两,禄米5千斛。一斛米开始的时候十斗,后来改为五斗;大米比重大,一斗米的重量大概有14斤左右,1万斛米约为13万斤。大清一品官员的年薪才180两银子,禄米90石(1000斤多一点)。王爷的俸禄是大清一品官的50倍多,禄米是一品官的13倍。按照规定,王爷府里的其他成员,如果得到皇帝封爵,也可以按照爵位高低,领取一笔不菲的俸禄。一旦遇到新皇登基、太后、皇上大寿、太子大婚等喜庆的日子,王爷的俸禄还会加倍。 多数王爷虽然不能身居要职,但皇帝也不能让他们闲着,都要让他们到各个要害部门担任职务。清朝入关之初的顺治、康熙时期,多尔衮、鳌拜主张跑马圈地,掠夺汉人的土地,分给八旗子弟。这种圈地活动持续很久,直到康熙亲政之后才下令停止。后来,这些被圈的地,都拨给王公宗室,由内务府统一对外承包,收入分给王公宗室。 也就是说,王爷每年都能从自己名下的庄园中,得到一笔可观的收入。具体地说,每个铁帽子王拥有土地约5000到10000顷。总而言之,大清王爷的收入很高,即使是曾国藩、李鸿章这样的朝廷大员的收入也不能与他们同日而语。虽然很多王爷都在朝廷内担任职务,但也有一部分闲人。有的年龄不到、正在进修,有的没有能力,有的身体不胜任,有的犯了错误;这些人就在家闲着无所事事。
这些王爷们的时间怎么打发?在小说和电视剧中,王爷们到处乱窜,欺男霸女,胡作非为。 其实清朝皇帝对他们管理很严,一是怕他们出去为非作歹,祸害百姓,影响满汉团结,损害大清形象;二是担心他们在一起妄议朝廷,聚众闹事,干预朝政,颠覆大清。一旦违规,朝廷决不姑息。清朝时有个机构叫宗人府,就是王爷们的纪检委,专门查处王爷违法乱纪问题。嘉庆二十年(1815),有人匿名检举礼亲王昭梿在王府内对自己的下人滥用非刑。不差不要紧,一查更气人;原来这家伙一贯目无朝纪国法,'平日以田租细故,在顺天府、步军统领、刑部等衙门,涉讼累累。'于是,嘉庆帝连下四道严旨,昭梿以'妄自尊大、目无君上'、'滥用非刑'、'凌辱大臣'等罪名被撤职查办,革去王爵,圈禁起来。 无独有偶,嘉庆二十五年,也有个王爷以身试法被惩处。这不但是一条人命,而且这事还发生在他为母亲守丧期间。宗人府接到举报后立即调查,皇帝亲自过问,决定将其处以极刑。由于皇太后出面求情,免了死罪,皇帝宣布削夺他的爵位,将其幽禁起来。由此可见,清廷对于亲王们管教要求很严,不许他们胡作非为的。
所以电视剧中描述的王爷满街跑的现象,很少发生,除非在清朝就要完蛋的清末。正常年份王爷们不但不能到处走动,彼此之间也不能随便来往,来往频繁就会被皇帝的特务组织察觉,引起皇帝的猜疑。 即使偶尔串门的时候,无论是来去,都要大声嚷嚷,不敢鬼鬼祟祟。一般来说,王爷的活动被限制在内城20里,离开京城需要特批。《大清律例》规定:“凡官吏宿娼者,杖六十,媒合人减一等。若官员子孙(应袭荫)宿娼者,罪亦如之。”清朝时期嫖娼是合法的,可是只能平民去消费,官员不能去。晚清时期庆亲王奕匡权倾一时,担任军机大臣要职,有二和珅之称,连袁大头都对其毕恭毕敬。奕劻的公子,小王爷载振,1907年到吉林督办学务,途经天津时,北洋新军头目段芝贵花1万两买下妓女杨翠喜,又借了10万两连同杨翠喜一起送给他,以拉近关系。 此事不知怎么的传到京城,被御史赵启霖知道并上疏弹劾,由此引起轩然大波,权倾朝野的老爸也罩不住他。由此可见,王爷即使寻花问柳也是夹着尾巴,一旦事发,就可能面临严厉制裁。因此,清朝王爷不说画地为牢,但行动确实不那么自由。王爷们除了学习,就是在府里养花、遛狗、玩鸟、钓鱼。家有孩子的,也会当保姆,照看儿子或者孙子,生活也挺充实。恭亲王奕忻的府邸,面积6万平方米,相当于五个体育场那么大。恭亲王的七弟、醇亲王奕譞的王府面积稍小,也有4万平方米,相当于6个足球场的面积。 总之王府面积很大,里面有山有水,有花有草,每天游玩着一天就过去了。虽然到了后来八旗子弟衰落了,不能上阵杀敌,但骑马打猎还是在行。热河那里有专门的狩猎地,每年朝廷都会组织木兰秋狩。和亲王弘昼是乾隆的同胞弟弟,他喜欢为自己举行葬礼。看着大家在一边一把鼻涕一把泪哀悼自己,他在一边偷着乐。并非所有闲着的王爷都那么无聊,也有的王爷兴趣高雅,看书学习甚至著书立说。被圈禁的礼亲王昭梿“刑满释放”后,开始搞创作;著有《啸亭杂录》十五卷、《礼府志》、《啸亭续录》, 诗集《蕙荪堂烬存草》等。总而言之,清朝的王爷生活待遇非常好,生活也比较充实,大多逍遥自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