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绿衣|灾难突袭印象------从叠溪村民被埋说起

 绿衣5k33zxxu1e 2021-07-31

1.

今天早上6时左右,四川茂县叠溪镇突发山体高位垮塌,千万河道堵塞2公里,140多人被掩埋。虽然当地马上采取了应急措施,然而突发的灾难马上让秀丽的蜀中山居变成一片瓦砾乱石滩。

接到消息,四川省委、绵阳、德阳等地都官方或者民间组织了救援,有的还发起了捐款活动。虽然对慈善款的动向有些怀疑,看到德阳在腾讯发起的公益捐款还是忍不住表示了心意,眼睁睁看着那被埋的村民们感觉很心痛和难受,因为我们也曾经有过那样的时刻。

(埋前的村子)

2.

2008年的地震举世震惊,举国救援。虽然我们也在地震中,但是因为受损小,所以不仅没有得到救助,当时我们也是捐了款出去的。

至今仍然清楚地记得5月12日下午2点28分我们没上课的老师正在二楼办公室里,忽然头顶上一阵颤动,以为是楼上的学生在教室里跺脚,但又有些不对,于是大家来到走廊上,一同事说:"地震了!"惶惶然向楼下跑去,来到教室门口,看见学生也正向外面走来,队伍里有些混乱,于是站在楼梯口,大声安慰学生不要怕,按秩序行走。

学生一个个顺利下楼了,最后一个牛高马大的得自闭症兼多动症的学生不慌不忙地走着。我只得连拉带扯地把他拽到了操场上,穿过掉瓷砖的大厅,到了操场心里感觉踏实了。很多学生也从楼上跑向操场,一会操场上就挤满了人,并按班级集合在较为安全的空地上。学生才排好队,就感觉地面像水波一样起起伏伏的。说话声,哭闹声中操场上的篮板架也东摇要晃的,教学楼面的粉皮不断地下落。 
    几分钟过去了,震荡停止了,学生却沸腾起来了,很多学生哭起来了,有的是因为害怕,有的是因为觉得见不着自己的父母了,更多的是看见别人哭也忍不住就流泪了。准备打电话通知家长,却发现信息不通了,感觉这次地震是很严重的。很快就有学生家长来校接了,走一个我们就记一个名字,直到五点过学生全部被家长接走了,教师们这才顾得上看自己的孩子,接上自己在同一学校的孩子准备回家。

地震过去后,多次去北川。那一片片废墟经过整理后看上去整洁了。每次去时都会想多少的生灵静静地安息在绿树泥沙之下,除了人类外还有其他动植物静静在一起了。然而再大的灾难也不阻止生命的重生。墓前那些依然绚丽的黄白菊花,那些青青墓草,又显示出了勃勃生机。

只是勃勃生机的背后还有很多在灾难中失去亲人的孤独的人们。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东河口那个孤独的老妇人,她家儿子与媳妇都被埋了,全家贷款刚刚修好的新房也埋了,贷款都还没来得及还房子和亲人们就没了。震后她孤零零一个,领的款当然就不多,全还了贷款,她自己只得租房住。想到地震,想到她总是忍不住泪眼婆娑,她的那份无处诉说的悲哀有谁能够排解呢?

印象深刻的还有地震中的一只狗。据说北川羌族自治县海光村邓加林有一只叫小花的土狗,在地震那天拖主人出门,流着泪水提醒主人可能有天灾。最后成功救出了49名村民,有7人是在小花的帮助下村民自救救出的。可是救了49条人命的小花却在5月19日被绞杀。曾经为它写过一首诗:

 小花 
天公恶作剧,五月灾祸来。 
凡人尚不解,小犬忧满怀。 
势作疯狂态,苦于不能言。 
主不知其意,双目泪涟涟。 
此忠心,天可鉴。 
四十九人命,胜造浮屠恩。 
结草衔环义,碰上无情人。 
可怜小花犬,逼上断头台。 
忽忽几载过,悲叹眉未开。

比较下后来被救出的猪坚强的命运是多么不同。猪坚强被3008元买走,移居到建川博物馆,天天有专人伺候,直至老死为止。死后,它的遗体将作为标本展览收藏。可怜的小花救助了那么多人,却落得被杀的下场。想起小花总是无奈、愤恨,也为小狗不值。本来它也可以在北川变成野狗生活下去的,可是因为相信自己的主人,相信人类,却不得善终。一猪一狗,何尝不是人的命运?

(被埋后的村子)

3.

一次地震过去了,另一次地震还会来。

茂县叠溪的地震不是现在才有的,那里是板块交接处,溪镇早在1933年8月25日发生过7.5级强烈地震。叠溪城中心部分在剧震发生的几分钟内几乎笔直地陷落,呈单条阶梯状地震的下滑距离达500-600米。四周山峰崩塌;堵塞岷江;形成11个堰塞湖。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中国叠溪大地震”。叠溪海子就是由于这次大地震而形成。其最深处达98米,平均深度82米,蓄水量达1.5亿立方米,湖面面积350多万平方米。第二年这里的堰塞湖崩溃,成都平原淹死五万人。现在去叠溪,如果天气好,水下隐约可见镇子屋角。

目前主止,那么救援人员也只救出来三个,其中一个已死亡,另两个还在抢救。据说前几天已经有预兆,走213国道茂县那一段时,不停地有石头从山坡下往下滚落下来,险象环生。村民们没想到今天居然祸从天降,直接埋了一个村,和08年地震时两边山体向中间垮塌把北川县城像包饺子一样淹没。

我们只能祈祷能够多救出一人是一人!

珍惜拥有的生命,灾难总是来得猝不及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