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拥有成功而幸福的人生

 新用户1296RLlw 2021-07-31

Deep-Sci:"-sci-"源自拉丁语的"scientia"(知识)

科学的目的在于帮助人类了解、“知道”周围的世界

这样,你就能保持 conscious 并且 prescient

(向上滑动启阅)

致亲爱的你:

Hi,见信如面!今天想跟你聊的是如何拥有成功而幸福的人生。我将分三点进行阐述:立志、观念、能力。欢迎开启阅读,当然,更期待你的精彩留言。

太长不看版(98字)⏬

引子:你心目中成功而幸福的人生是什么样子?

主题:如何拥有成功而幸福的人生。

内容:

1、梦想,让你在最悲伤难熬的时刻保持心力。

2、观念,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3、能力,理论和实践来回穿梭而形成的真知灼见。

愿每日微小知识激发你的深刻思考。🌹

(全文共计2770字,建议阅读时间:10分钟)

那,我们开始吧

如果想要成功而幸福的人生,什么最重要?

1

立志:何为人生第一等事

首先要立志,毫无疑问。

作为你自己人生的掌舵者,如果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要走哪条路线,要看什么风景,要到什么地方,那更没有一个其他人可以告诉你这个问题的答案。

你一定有着或者曾经有过自己的理想。

也有无数人告诉你,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那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什么是梦想。

梦想是什么?与其说梦想是你想要到达的远方,毋宁说它其实是你每一天的陪伴。

它是你每一步行动、每一次阅读、每一个感悟,它更是一个在你最悲伤、最难熬的时刻依然能够保持着信念的东西,它无法被磨灭,它已经和你融为一体。

这才是梦想本身,它是你一生的激情,在做与它相关的事情的时候你会进入心流,会感觉幸福,虽然有很多困难障碍,但一定不会是苦逼的坚持,更不需要你为它付出一切。

就像很多人说的,当你觉得一件事情需要苦苦坚持的时候,那或许应该停下来想一想,自己是不是该改变路径或者方式了。

所以,真正的成功本就与幸福密不可分。

而且成功需要的首先是心力,当你在做一件自己梦想中的事情,你的心力才不会枯竭,你才不会在新鲜感消失之后感觉困苦,也不会因为他人的质疑而放弃探寻,更不会随便跟风追逐潮流。

梦想并非一成不变,它是随着自身成长和环境变化而不断调整的,比如说小时候的你我肯定会讲,长大以后,我想做科学家、宇航员、艺术家……

这些梦想往往宏大而模糊,年少的你我根本不懂其中的含义,更不知道通往它们的路径。

只有随着不断加深对自己和世界的认识,我们的梦想轮廓才真正开始清晰一点,再清晰一点。

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大多数人可能很久都无法找到一个真正想要的清晰的可行的梦想。

我们通常会有这样三种人生模式:

  • 工作买房结婚生子过日子。

  • 追求特立独行自我实现随心而行。

  • 确立清晰目标成长发现自我的同时贡献社会价值。

你,倾向于哪一种呢?不急着下结论,每个人都不是单一的固定的模式。

无论哪一种,收入第一位,成长第二位,然后才是价值和喜欢。因为收入是硬指标,也是一切的保障,所谓的怀才不遇,都不是真正的才干;而成长是一把钥匙,只有不断成长才有资格说自己拥有梦想;价值和喜欢都可以在前面二者的发展中自然找到。

立志这一步,与之相关的学科是哲学、历史和文学:从哲学的终极思考、历史的起落见证以及文学的精彩呈现中,我们可以发现自己。

2

观念: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其次是观念。

一个人的三观决定了其人生的大多数选择,而是的,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我们举个例子,来思考一个问题,很现实的问题。

你觉得一个人的收入由什么决定?

有人说,是他的能力。

有人说,是他为公司贡献的价值。

有人说,是公司的发展状况。

嗯,似乎都有点道理。

但其实从本质上来说,收入并非由这些东西决定——收入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

两个极端的职位可以说明这一点。

在市场上有一个需求巨大但供给极度稀缺的职位,你知道是什么吗?

那就是企业家。创业的人有很多,但是企业家寥寥无几。

而只要是一个真正的企业家,其收入以及可以创造的价值就大过于千万个其他职位的总和。

刚才的回答也似乎没有问题,但是其观念的立足点是,提高供给而不是找寻甚至创造需求。

于是我们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不断争取升职的机会,不断来回跳槽。

但是无论怎么努力,我们都只是在提高自己的供给,而不是去思考需求和供给的关系。

我们就成了一直一直很努力但一直在搬砖,自嘲为民工的人。

每个人都需要有搬砖的时期,这不但不可悲,反而是必须经历的不可或缺的部分。如果一个人从来不搬砖,那么他一定就是一个大忽悠。

可怕的不是搬砖,而是一辈子搬砖,跟年轻人拼力气。

我们要有一定的投资思维,投资自己,投资老板,我们要一边自我成长一边寻找牛群、牛老板,两者缺一不可。如果只投资自己而不寻找牛老板,你很难找到平台并且很难快速成长;如果只混圈子认识牛人而不让自己变优秀,那也是枉然,找到了,你也会被掉出队伍。

观念这一步,与之相关的学科除了文史哲之外,也需要有物理学、心理学、认知科学几个方面的知识:我们需要把握一些科学思维方式,从“第一性原理”去思考问题,也从了解自身做起。

了解了自身认知特点、人类群体心理、物理学规律等,我们才可以习惯性地追根究底,尽量挖掘问题的本质,洞察世事。

3

能力:理论与实践的来回穿梭

然后是能力。

能力包括很多层次,简单来说可以分为三层:

  • 底层的能力是: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通用的能力是:沟通、协调、计划、组织、领导等能力。

  • 专用的能力是:各类专业、行业能力。

从底层学科的方法论往通用学科再往专业学科,才最有穿透力,也才可以逐渐形成策略性思维能力。

能力的打磨是一个来回穿梭的循环路径。

以创业者为例,那就是创业实践和理论学习并重,从实践中总结、通过复盘和理论阅读加快找到规律,然后回到实践进行验证,掌握规律,再进一步复盘总结,直到提炼出真知灼见,实现真正的认知升级,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区别于认知盲区、假知虚知和一些简单操作的知(基本套路),这样的知才是真知。

说起来似乎简单,真正做起来是非常苦难的。

难的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

大家都知道,理论学习的最大输入就是阅读。

关于阅读有一个经典的辩论题,那就是“开卷是否有益”,这个论题的答案被两派人践行着。

一派对读书的作用持怀疑态度,另一派则认为开卷必将有益。

其实开卷是否有益,用一个标准衡量即可,那就是它是否可以给你的人生真正带来好的影响。

拥有真正阅读能力的人并不在多数。

很多人看书,只是看过了,留存率只有5%,我们在感受的,无非是新观点不断给出新刺激而已,真正对人生有影响的少之又少,几近于无。

即使优秀人才汇集的北清人,他们中的大多数在高中时代都有着优秀的学习方法,但是进入职场后却表现平平。为什么?因为没有打磨自己在理论与实践中穿梭的能力。

而所谓的学习大部分只是在娱乐,在满足好奇心、获得安全感而已。

能力这一步,与之相关的学科最重要的是底层的思维科学和方法论,当然最不可缺少的就是实践和复盘,当你思考遇到阻碍的时候,你可以阅读各种书籍,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让他们为你所用。

我个人的体会是,一要扎马步,打好底层能力基础;二要多实践,在行动中获得经验;三要善复盘,复盘不是原路返回,而是总结思考把握规律。

我们说了立志、观念和能力这三点,也许你会说,你这个典型的工作狂!人生不仅是工作呀事业呀,还应该有自己的生活有娱乐有休闲有亲朋好友的消磨时光。

对的!

这些都是构成幸福人生的要素,我所说的这三点也恰恰是幸福人生的保障。且不说梦想可以让你的人生充实而有意义,就算是观念和能力,也是你与他人、与这个世界和谐相处的重要基础。

无论是你的身体健康、你与家人朋友以及这个世界的联系,都会因为你照顾好了自己的人生而变得越来越正向,而你也可以因为心力、能力的增强而真正拥有更多的闲暇时光。

自由,来自于自律。

这是我的答案,你的呢?期待你的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