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物联网

 新用户1296RLlw 2021-07-31

与5G关系紧密的,其中有一项就是物联网。

国际电信联盟2005年的报告中曾经描绘过“物联网”时代的图景:

  • 当司机出现操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

  • 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

  • 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

……

更具体的比如物联网在物流领域内的应用。

一家物流公司应用了物联网系统的货车。

当装载超重时,汽车会自动告诉你超载了,并且超载多少,但空间还有剩余,告诉你轻重货怎样搭配。

当搬运人员卸货时,一只货物包装可能会大叫“你扔疼我了”,或者说“亲爱的,请你不要太野蛮,可以吗?”。

当司机在和别人扯闲话,货车会装作老板的声音怒吼“笨蛋,该发车了!”

orz~

说到这里,你可能对物联网有了一些大概的印(lian)象(xiang)。

好吧,咱们正经一点,谈一谈这个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第三次浪潮的IoT到底是什么。


物联网是什么

很简单,物物相连的互联网(Internet of things,即IoT)。

等于没说。

来看国际电信联盟发布的ITU 互联网报告给出的官方定义:

“通过二维码识读设备、射频识别(RFID) 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和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的定义可以看出,物联网主要解决物品与物品(Thing to Thing,T2T),人与物品 (Human to Thing,H2T),人与人(Human toHuman,H2H)之间的互连。

与传统互联网不同的是,H2T是指人利用通用装置与物品之间的连接,从而使得物品连接更加的简化,而H2H是指人之间不依赖于PC而进行的互连。


本质是神马

从两种形式的大联结主义说起。

一种大联结主义,目前被称作社交媒体。它们的目标是,通过尽可能多的方式将每个人与除他自身以外的所有人联结起来。

从这个方面来说,人类就是节点。他们产生信号。

另一种大联结主义,其实现依靠的是数目庞大的机器、CPU以及晶体管,这些东西尽其所能联结在一起从而来完成任务。

从这个方面来说,机器就是节点。每个节点的信号都是由机器产生的。

“人类联结主义”这边的信息仍旧要通过机器来传输(不同于大型会议、古老的城镇或者火人节等传统联结方式)。

不过,在人类连接和机器连接这两个部分之间还存在着一处空白。

这块空白区域所代表的实体不单是由所有其他机器联结起来而形成的统一体机器,也不完全是由所有人类智能联结成的超智能的智域,而是由所有人类智能以及所有人工智能联结在一起所形成的活跃的杂合体。

它是一种泛智能。

在这片结合区域内,所有产生信号的物体都是节点——不管是人类还是机器。

从本质上而言,在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之间的交互,大部分还是为了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互。

而物联网则可以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

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

和传统的互联网相比,物联网有其鲜明的特征。

首先,它是各种感知技术的广泛应用。物联网上部署了海量的多种类型传感器,每个传感器都是一个信息源,不同类别的传感器所捕获的信息内容和格式不同。传感器获得的数据具有实时性,按一定频率周期性采集环境信息,不断更新数据。

其次,它是一种建立在互联网上的泛在网络。物联网技术的重要基础和核心仍旧是互联网,通过各种有线和无线网络与互联网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

再者,物联网不仅仅提供了传感器的连接,其本身也具有智能处理的能力,能够对物体实施智能控制。物联网将传感器和智能处理相结合,利用云计算、模式识别等各种智能技术,扩充其应用领域。

物联网的精神实质,是提供不拘泥于任何场合,任何时间的应用场景与用户的自由互动,它依托云服务平台和互通互联的嵌入式处理软件,弱化技术色彩,强化与用户之间的良性互动,更佳的用户体验,更及时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建议,更自如的工作和生活。

物联网,是通往智能生活的物理支撑。


它是怎么实现的呢

其关键技术如下:
1、传感器技术:这也是计算机应用中的关键技术。大家都知道,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计算机处理的都是数字信号。自从有计算机以来就需要传感器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计算机才能处理。

2、RFID标签:也是一种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是融合了无线射频技术和嵌入式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技术,RFID在自动识别、物品物流管理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3、嵌入式系统技术:是综合了计算机软硬件、传感器技术、集成电路技术、电子应用技术为一体的复杂技术。经过几十年的演变,以嵌入式系统为特征的智能终端产品随处可见;小到人们身边的MP3,大到航天航空的卫星系统。嵌入式系统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推动着工业生产以及国防工业的发展。

物联网有四层架构:

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应用层。

  • 感知层由传感器和传感器网络组成,实现对物理世界的智能感知识别、信息采集处理和自动控制,包括温湿度传感器、二维码标签、RFID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红外线、GPS等感知终端,是物联网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的来源。

  • 传输层主要由移动通信网和互联网组成,实现信息的传递、路由和控制,包括互联网、广电网、网络管理系统和云计算平台等组成,是整个物联网的中枢,负责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

  • 平台层为物联网应用提供运营支撑与智能处理。

  • 应用层是物联网和用户的接口,它与行业需求结合,实现物联网的智能应用,包括应用智能抄表、智能停车等各种物联网应用。

如果把物联网用人体做一个简单比喻,传感器相当于人的眼睛、鼻子、皮肤等感官,网络就是神经系统用来传递信息,嵌入式系统则是人的大脑,在接收到信息后要进行分类处理。这个例子很形象的描述了传感器、嵌入式系统在物联网中的位置与作用。


来看一下它的发展历程
  • 1990年,施乐公司的网络可乐贩售机——Networked Coke Machine。

  • 1995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中提及物联网,但未引起广泛重视。

  • 1999年,MIT的Kevin Ash-ton教授首次提出物联网的概念,建立“自动识别中心(Auto-ID)”,提出“万物皆可通过网络互联”,阐明了物联网的基本含义。

  • 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

  • 2004年,日本总务省提出u-Japan计划,力求实现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连接,希望将日本建设成泛在网络社会。

  • 2005年,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国际电信联盟发布《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引用了“物联网”的概念。

  • 2006年,韩国确立了u-Korea计划,旨在建立无所不在的社会,在民众的生活环境里建设智能型网络和各种新型应用,让民众可以随时随地享有科技智慧服务。

  • 2009年,韩国通信委员会出台《物联网基础设施构建基本规划》,将物联网确定为新增长动力。

  • 2008年,中国,在北大举行的第二届中国移动政务研讨会“知识社会与创新2.0”提出移动技术、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代表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形成。

  • 2009年,欧盟执委会发表欧洲物联网行动计划,描绘了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前景,提出欧盟政府要加强对物联网的管理,促进物联网的发展。

  • 2009年,奥巴马与美国工商业领袖举行了一次“圆桌会议”,作为仅有的两名代表之一,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地球”这一概念。

  • 2009年,IBM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钱大群公布了名为“智慧的地球”的最新策略。

  • 2009年,温家宝“感知中国”的讲话把我国物联网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开发推向了高潮,无锡市率先建立了“感知中国”研究中心。


物联网产业发展

产业链:设备制造商-系统集成商-网络运营商-平台供应商。

构成物联网产业五个层级的支撑层、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以及应用层分别占物联网产业规模的2.7%、22.0%、33.1%、37.5%和4.7%。而物联网感知层、传输层参与厂商众多,成为产业中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

产业分布上,国内物联网产业已初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等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总体产业空间格局。其中,长三角地区产业规模位列四大区域之首。

物联网作为一个新经济增长点的战略新兴产业,具有良好的市场效益,《2014-2018年中国物联网行业应用领域市场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数据表明,2010年物联网在安防、交通、电力和物流领域的市场规模分别为600亿元、300亿元、280亿元和150亿元。2011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达到2600多亿元。

全球物联网产业趋于成熟,未来增长空间巨大,助力“第四代工业革命”。

预测到2020 年,物联网连接数将超过300 亿,其中基于蜂窝技术的连接数将达到 10-20 亿。IDC预计到 2020 年,全球物联网市场收入将达 8.9 万亿美元。

据统计,物联网融资连年增长,2016 年已达 46.3 亿美元,增速达 20%左右。近日 IDC 发布报告称, 2017 年全球物联网总体支出将同比增长 16.7%,略高于 8000 亿美元,报告预计 2021 年这一数字将达到 1.4 万亿美元。

报告显示,预计到2025 年物联网将每年为全球带来高达 3.9 万亿到 11.1 万亿美元的经济影响。

物联网产业是个宽泛的概念,其未来增长空间巨大,将助力“第四代工业革命”。

心归航,再启航

愿每日微小知识激发你的深刻思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